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媒体: 海南日报 |南国都市报 |南海网 |南岛晚报 |证券导报 |法制时报 |海南农垦报 返回首页
2024年02月26日 星期一  报料热线:966123
当前版: 01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千年古邑文昌》:
因文而生 因文而昌
《千年古邑文昌》书影。海南日报记者 刘梦晓 摄
游客在海南环岛旅游公路文昌段游玩。赵文淦 摄
人们在文昌观看火箭发射。 海南日报记者 李天平 摄

  ■ 海南日报记者 刘梦晓

  千年古邑,多彩文昌。

  地图上,位于海南岛东北角的文昌,是一处极为特别之所在。海南岛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碧波万顷的南海上。文昌市位于海南岛东北部,东、南、北三面环海,区位优势明显,濒海风采尽显。这里四季常青,山川秀美,资源丰富,物华天宝。

  作为海南三大古邑之一,文昌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汉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年),设置紫贝县;隋大业三年(607年)易名为武德县;唐武德五年(622年)更名为平昌县;唐贞观元年(627年),定名为文昌县。几易其名,确定了以文化人、以文培元、以文弘业的人文基石。1995年,文昌撤县设市,开启新的历史篇章。

  想要了解文昌,就非得有翔实的文字记载。近日,《千年古邑文昌》一书面世,为广大试图了解文昌的读者提供了丰富翔实的参考资料。

  55万字为千年古邑立传

  《千年古邑文昌》共有556页55万字,集文昌地理、历史、人文、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于一体,主要从“地域优特、历史厚重”“崇教尚学、世代传承”“文化习俗、源远蕴厚”“著名侨乡、殷殷侨情”“变革大潮、人物迭出”“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古邑新姿、锦绣前程”等七部分进行编纂,全方位、多维度向世人展现和展望了文昌的昨天、今天与明天,力求全面揭示这块土地上最能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和底蕴的内容,为这座千年古邑的人文魅力找寻历史密码。

  文昌不仅仅是地域名称,更是文化符号。追溯文昌2000多年的文明史,从官府到庶民,建孔庙、修书院、办学堂,勤学之风、重教之习、尊师之礼,世代赓续,绵延不绝;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得益彰、长盛不衰;“一里三进士,七里八举人”的佳话,至今仍为世人津津乐道。正是这种人文精神的厚植,成就了文昌“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的历史华章。

  文昌明代涌现出了翰林院庶吉士何测、左佥都御史邢宥,后者与丘濬、海瑞被誉为“琼州三贤”。

  文昌近代以来出现了宋耀如家族和张云逸等多位将军,现代涌现出上千名教授、专家学者,其中有闻名中外的教育家陈序经、数学大师范会国、现代书法学奠基人祝嘉、中国科学院院士林鸿宣以及中国工程院院士林浩然、张偲等。

  作为全国著名的侨乡,文昌当地老百姓很早就有漂洋过海闯荡天下的传统,旅居世界各地的游子有120多万人,其中不乏商业巨子、学界翘楚和政界精英。

  这些涉及文昌历史、人文知识的翔实记录,皆收录于《千年古邑文昌》一书之中。

  100多人数载编纂而成

  从2017年5月启动编纂,到2023年12月印刷,再到日前发售,《千年古邑文昌》一书历经多年打磨。书籍扉页标注了100多位参与主创的人员名字,包括顾问、编辑、撰稿人等。

  100多人,为什么要用这么多年编纂这样一本书?

  《千年古邑文昌》编纂委员会常务副主任符鸿合做出了解答——盛世修史、明时修志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在国泰民安的大背景下,文昌社会各界研究文昌本土文化的热情空前高涨,当地研究会、学会、促进会等社会组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竞相为文昌文化添光增彩,呈现出百舸争流、百花齐放的景象。

  “但总的来看,这些研究大多只限于某个方面、某些人物、某些事件,缺乏大格局、大视角、大构架的全景式研究成果。因此,编写一部较为客观、全面、系统,能唤起文昌人的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激发家国情怀、提振时代精神的著作,是新时代文昌文化人的历史责任。”符鸿合说。

  为此,海南省宋庆龄宋耀如研究会、文昌文化研究会和文昌市孔子学会扛起这一责任,集结了当地一批文化人和退休老同志,广征博采,历时数载,数易其稿,乃成此书。

  统观全书,既有宏观鸟瞰,纵横文昌,尽收眼底;又有微观透视,沧桑全景,了然书中。品读之,知兴衰,明得失,窥现在、未来,可为文昌施政决策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借鉴,为深入开展爱国爱乡教育提供依据,为海外乡亲了解故里提供窗口,为各界朋友解读文昌提供素材。

  《千年古邑文昌》在叙事方面,努力挖掘史料记载,用事实说话;在写人方面,力求客观、真实、公正,不虚美、不隐恶,言必有据。

  《千年古邑文昌》编纂委员会副主任陈封椿认为,该书既不同于地方史志,也有别于百科全书,而是两者兼有之,在一定程度上对地方史志的编撰起到了拾遗钩沉、修残补缺的作用,具有“存史、教化、资政”的价值和功能。

  重教勤学、崇德扬善、拼搏进取

  《千年古邑文昌》,其难能可贵之处在于不仅讲述了文昌过去的发展成就,还将目光放至更长远的未来。

  走过2000余年漫长历程的文昌,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兴工业、新兴服务业、新兴农业、新兴海洋产业以及铜鼓岭、高隆湾、月亮湾等一批重点项目的开发,使文昌长期以农耕为主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变。近年来,清澜大桥、海文大桥、滨海旅游公路“两桥一路”建设,构建起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畅通了人流、物流,盘活了资源,创造了文昌融入海口经济圈、与省会海口“同城”发展的条件。

  尤其是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的落户,给文昌带来历史性机遇。该市依托发射场兴起的航天城系列建设,风生水起,好戏连台,掀起了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热潮,前景可期。

  文昌因文而生,因文而名,因文而昌。千百年来,一代又一代的文昌人,满怀家国情怀、使命担当、重教勤学、崇德扬善、拼搏进取、文化坚守等精神内核,一直行走在奋斗路上。

  “我们从《千年古邑文昌》中深刻感受到文昌人吃苦耐劳、敢打敢拼的精神。这种精神的传承,对于我们这些年轻人来说非常重要。我们将继续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向新时代大步迈进,再创辉煌。”海南省文昌唛文化促进会会长黄心虹说。

上一篇    下一篇
   第001版:头版
   第002版:本省新闻综合
   第003版:本省新闻经济
   第004版:民生新闻
   第005版:广告
   第006版:中国新闻
   第007版:中国新闻
   第008版:中国/世界新闻
   第009版:海南周刊
   第010版:封面
   第011版:封面
   第012版:封面
   第013版:封面
   第014版:海之南
   第015版:文化
   第016版:民间
   第018版:文化
   第019版:海之南
   第020版:乐活
   第021版:文苑
   第022版:随笔
   第024版:影视
因文而生 因文而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