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紫
2024年春节联欢晚会西安分会场的节目《山河诗长安》,让西安旅游再度升温。西安旅游最吸引人的,是众多的历史文化场所,除了大雁塔、钟鼓楼、明城墙等标志性景点,大大小小160多座博物馆也不容忽视。现在去西安旅游,作为顶流的陕西历史博物馆门票比较难预约,基本上一周以内都约不上,可以去新开放的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那里也有许多独特的展品。
目前,秦汉馆还处于试开放期间,除了主馆开放基本陈列“天下同一——秦汉文明主题展”外,其他区域暂不开放。
走进秦汉馆,第一感觉就是太宏伟、太壮观了,这里整体建筑造型仿照秦宫,总占地近五百亩,展馆超一万平方米,呈反“凹”字形布局,位于高台之上,正中主馆仿三重檐庑殿顶,两侧副馆为重檐;东西两侧如垛殿般的方形建筑,为重檐攒尖顶。建筑群主次分明,俨然一座秦汉时期的宫殿,沿着宽大的阶梯,游客可以逐级而上。
在第一展厅“国家意识的形成”中,展示了中国版图的确立,“大一统”的政治格局,以及中华民族的初步形成,都是在秦汉时期完成的。笔者特别注意到“秦汉移民与乡土观念”的展板,因为这里引用《史记·秦始皇本纪》的记载,介绍了从秦代起,中央政府即开始向巴蜀、南越、蒙古一带移民,大量中原移民的迁入带动了南越的开发,也说明了南越与中原的紧密联系。
展品中的国之重器灿若星辰,错金虎符、鎏金铜蚕、金怪兽、绿釉孔雀灯……都是明星文物、精品文物。环保灯具雁鱼铜灯的设计非常巧妙,灯盘和灯罩能够转动开合,既实现挡风的功能,又可调节光线的明暗度和照射角度。铜雁的腹部盛有清水,灯被点亮后产生的烟,会顺着雁的颈部进入雁的腹内,最后溶于水,从而避免了对环境的污染。
此外,还有汉代“长乐无极”“千秋万岁”等典型的瓦当、祭祀用的玉璧,以及数量众多的金饼、钱币等文物。有一个铜鼓,与海南省博物馆里的非常相似,应该是西汉军队作战时用来助威的。
如果时间紧,来不及去临潼兵马俑博物馆,在秦汉馆也能一饱眼福。从兵马俑博物馆调集来的六件净身高超过1.85米真人大小的兵马俑,全方位展示了兵马俑的雄姿。这里的展柜使用的是特殊的高等级玻璃,拍照时不会反光,照片还原度极高。
秦兵马俑的形象体现了秦人坚毅顽强,甚至是勇猛的气质;而汉代人俑则体量小了很多,他们的表情显得安详,温文儒雅。二者反映了不同时代的气质。秦人男子多身兼二职,战时为兵,闲时耕种,而汉代后期随着国家稳定,社会繁荣,百姓有了更多休养生息的阶段,民众气质也随之改变。
随着农耕水平的提升,汉代人们的副食品开始变得丰富,从展出的文物可以感受到,汉代人是真的很爱吃鱼,很多高等级大墓的陪葬品中就有鱼造型的器物。比如一个正在切鱼的厨子,刀没了,鱼还在;青铜“衔鱼铜鸟”,活灵活现地还原了鸬鹚抓鱼时的状态,鸬鹚嘴里刚好夹起一条小鱼戏耍,小鱼似乎还在挣扎着……
“齐盐鲁豉”共壶,相当于今天的高端调料盒。古时北方的海盐多产自山东,山东沿海地区产盐产豉,豉需要用盐腌制,是古代产盐地的伴生品。古时运输不便,盐来之不易,豉也是当时重要的用餐佐料。
在“海上丝绸之路”展区,有很多首次展出的文物。比如一艘汉代古船就是首次亮相,它因体量巨大而让人印象深刻,而且是秦汉馆的镇馆之宝之一,是目前中国发现时代最早的木板船,长9.71米,宽1.98米,其承载量在3到5吨,由16块船板采用不同形式的榫卯结构连接而成。这艘古船产生于汉代,是千年来中西方丝绸之路往来交流的实体见证,因此被命名“丝路一号”。两千年前的木制品能保存得如此完好,着实罕见。
参观秦汉馆后,笔者认为有几个亮点值得留意。一是展览不同于大多数博物馆以时间为序的历史叙事表达,而是整体上以大历史串联小专题的方式,从多个角度对秦汉文明在历史上的重要性进行诠释;二是用多媒体技术将大量文物、艺术作品、文旅资源数字化,游客可以更加便捷地搜索、观看相关文物和资源;三是“海上丝绸之路”展区的很多展陈都与南海区域相关,是了解秦汉时期这一地区发展和变化的参考。
据了解,今年5月,秦汉馆将全部开放所有展厅,并作为2024年“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举办一系列文博活动,非常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