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马珂
“我们需要共同推动,共享医学成果,让每一个罕见病患者享受到我们的发展成果!”3月28日,在博鳌亚洲论坛2024年年会“关注罕见病,促进健康公平可及”分论坛上,中国罕见病联盟执行理事长李林康的发言以这句话结尾,引起现场掌声阵阵。
罕见病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医学难题,关乎全球3亿多名罕见病患者的健康和权益保障。目前在疾病诊疗、医疗保障、医疗资源配置、跨国合作、药品研发投入、研究体系、人才培养等方面仍存在诸多挑战。如何通过跨国合作提高罕见病诊疗技术和药物的可及性?如何推动政产学融合,构建更加高效的罕见病诊疗体系?与会专家对此展开了讨论。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理事长毕井泉表示,罕见病的突出问题是无药可用。现在全世界上市的罕见病治疗药物只有800多种,95%以上的罕见病无药可用,所以罕见病的药物开发是一个科学上有意义,现实中有需要,但经济上难度很大的问题。毕井泉提出,各级政府应该设立罕见病专项救助资金,医疗救助是医疗保障的兜底措施。引导孕妇进行早期筛查,罕见病患者中有半数以上属于遗传性质,对孕妇开展普惠性的及早筛查,可以大幅减少罕见病婴儿的数量,为家庭、社会解决大量的医药费负担。
论坛中,京东集团原副总裁、渐冻症患者蔡磊通过视频参与分享。蔡磊表示,虽然渐冻症还未被攻克,但是“不是因为有希望才去努力,而是因为努力才看到了希望”。
近期,蔡磊决定和夫人再捐助1亿元,用于支持渐冻症的基础研究、药物研发和临床医疗等科研项目,此举引发社会关注。对此,蔡磊谈及初衷,由于患者群体较少,药物研发风险高且成本高昂,长期缺乏足够关注和资金投入。面对患者群体生命救治的绝望和药物研发的困境,在所剩不多的生命时间里,他选择再次创业,携手各方对渐冻症发起挑战。
李林康表示,会议现场来了罕见病患者代表,罕见病患者迫切需要诊断治疗。这几年中国在罕见病上的诊断进步很大。在诊断方面,应该和国际上进行经验分享,同时要推动国际化疾病诊断指南和共识的出台。罕见病无论从医疗、医保还是医药方面,更多是全链条的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缺了哪一块都不行。
(本报博鳌3月28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