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赖永生 卫静春
关键词:产生背景
● 琼崖精神孕育在中国共产党创建和大革命时期,形成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发展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战争时期,并随着解放战争的不断胜利而丰富和成熟,最终凝结出其基本内涵。
● 琼崖共产党人始终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依靠群众这座真正的大山,以百折不挠的顽强意志经受住了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使琼崖精神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不断淬炼。
近代以来,琼崖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主义统治,琼崖人民和全国人民一道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从1927年9月23日打响全琼武装总暴动第一枪,到1950年5月1日海南岛解放,中共琼崖地方组织(简称琼崖党组织)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创造了武装斗争“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光辉范例,在血与火的革命实践中锻造出琼崖精神,在艰难岁月的洗礼中不断得到淬炼升华。
勇担使命
琼崖党组织的建立
琼崖精神孕育在中国共产党创建和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诞生后,党中央特别重视琼崖革命,1921年冬至1922年初先后选派一批共产党员和青年团员到琼崖开展革命活动,并于1922年秋在琼崖发展了10多名先进分子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们创办《新琼崖评论》等进步报刊,组建“琼崖革命同志大同盟”等进步组织,传播马列主义和革命思想。1926年2月,中共琼崖特别支部在海口成立,进一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琼崖的传播,工、农、青、妇团体迅速建立,各市县也陆续成立了党支部或团支部,进一步壮大了琼崖党组织的力量,从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为中共琼崖地委的成立作了准备。
1926年6月,中共琼崖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会议分析了全国和琼崖的革命形势,讨论了琼崖党组织的主要任务,选举产生了中共琼崖地方委员会(后改称中共琼崖特委、中共琼崖区委)。中共琼崖地委的成立是琼崖人民革命斗争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琼崖革命从此有了党的统一领导。中共琼崖地委成立后,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投身大革命洪流,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高潮。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后,4月22日凌晨,国民党琼崖当局也向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举起了屠刀。据统计,在琼崖被捕的共产党员、革命群众有2000余人,被杀害500余人,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惨遭失败。面对反动派的血腥屠杀,琼崖共产党人没有被吓倒,在革命群众掩护下,琼崖党组织主要负责人和大部分党员先后转移到各地农村,在保存革命力量的同时,把琼崖党组织的工作重心从城市转移到农村,为探索新的革命道路而斗争。
这一时期,琼崖党组织的建立及其领导的革命斗争,奠定了琼崖精神孕育的理论与实践基石。
红旗不倒
艰苦卓绝的斗争岁月
琼崖精神形成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大革命失败后,党从残酷的现实中认识到,没有革命的武装就无法战胜武装的反革命。为响应八七会议关于实行武装起义的号召,配合湘鄂赣粤四省秋收起义,1927年9月23日中共琼崖特委领导讨逆革命军攻打椰子寨,揭开了琼崖武装总暴动的序幕,随后建立了乐四区、六连岭、琼东、儒万山、陵崖等根据地和陵水县苏维埃政府等一批红色政权,掀起了琼崖土地革命高潮。在椰子寨战斗中,中共琼崖特委书记杨善集壮烈牺牲。他们坚定的理想信念激励着无数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前赴后继、浴血奋战。
1928年琼崖红军第一次反“围剿”斗争失败,中共广东省委决定以城市为党的工作重心,决定“将南路、琼崖二特委合并迁往海口,指挥琼崖全岛及南路各县工作”,琼崖苏维埃政府主席王文明于当年底带领红军和部分赤卫队、琼崖苏维埃政府直属机关等转移至母瑞山,开辟革命根据地,保存了革命力量。1929年2月和7月,迁往海口的琼崖特委机关两次被破坏,特委主要领导人相继被捕牺牲,琼崖“党的基础几乎完全塌台”。同年8月召开的琼崖各县代表联席会(史称内洞山会议)总结了特委机关两次被破坏的惨痛教训,批评了“以城市为中心”的严重错误,确定了立足农村,积极发动群众,实行土地革命,恢复和发展农村革命根据地等方针,推动琼崖第二次土地革命高潮兴起。1930年1月王文明病逝后,冯白驹接任琼崖特委书记。
1932年琼崖红军第二次反“围剿”斗争受挫,土地革命再次转入低潮,琼崖革命斗争濒临绝境。在敌人的严密封锁和重重包围下,冯白驹带领100多名党政干部和红军指战员在母瑞山密林深处坚持8个多月艰苦卓绝的斗争,无人叛变或逃跑,最后仅剩25人成功突围,在琼崖革命最艰辛、最危险的时刻保存了琼崖党政领导核心和骨干。
这一时期,琼崖共产党人始终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依靠群众这座真正的大山,以百折不挠的顽强意志经受住了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使琼崖精神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不断淬炼。
浴血天涯
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
琼崖精神发展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战争时期。从母瑞山突围后,琼崖党组织得到恢复重建,1936年5月,琼崖红军游击队司令部成立。根据党中央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琼崖特委积极推动琼崖国共两党合作,于1938年12月在海南岛琼山县云龙墟举行正式改编暨誓师抗日大会,即“云龙改编”,琼崖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广东民众抗日自卫团第十四区独立队(简称琼崖抗日独立队),建立了琼崖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9年2月,日军入侵琼崖,国民党琼崖当局稍作抵抗后便撤往山区,琼崖抗日独立队坚决抗日,在潭口渡口打响了党领导下的琼崖抗日第一枪。琼崖党组织不仅建立了美合抗日根据地,巩固和发展了琼文、六连岭等抗日根据地,还在西部儋(县)临(高)交界地、南部昌(江)感(恩)与少数民族居住区交界处建立起众多抗日游击根据地。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面对国民党顽固派的挑衅,琼崖特委开展有理、有力、有节的斗争,打退了国民党顽固派掀起的反共逆流。面对日、伪军规模空前的“蚕食”“扫荡”,琼崖特委制定“坚持内线、挺出外线”的方针,不断扩大抗日根据地,放手发动群众,独立自主开展敌后游击战争,成为琼崖抗战的中流砥柱。琼崖特委坚决贯彻党中央“以全岛为对象广泛发展党,发展武装,发展民运”“把琼崖创造为争取九百万南洋华侨的中心根据地”“黎、苗族所在地的五指山脉一带山地,将是我们长期抗战的最后的可靠根据地”等指示,广泛动员民众,琼崖华侨纷纷回乡参战,黎族、苗族同胞丹心向党,各阶层人士积极抗日,谱写了琼崖人民团结一心、浴血抗战的光辉篇章。
这一时期,琼崖精神的内涵向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和中华民族精神统一层面继续拓展。
坚守孤岛
敢于胜利的光辉典范
琼崖精神成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战争时期。抗战胜利后,1946年2月国民党挑起的琼崖内战先于全国内战而爆发。面对严峻复杂的形势,琼崖特委在党中央领导下制定正确的斗争策略,从琼崖斗争实际出发,妥善处理“北撤”“南撤”(党中央和广东区党委关于琼崖独立纵队和党政干部北撤山东烟台、撤往越南的指示)问题,以英勇顽强的斗争赢得了琼崖自卫战争的主动权,使琼崖革命的红旗坚持不倒,革命根据地始终矗立在海南岛上,为琼崖解放提供了重要条件。党中央充分肯定“你们《坚持自卫反击再决议》是正确的”。在有力打击国民党军队进攻的同时,琼崖特委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关于扩大革命根据地的指示,全面建立五指山革命根据地,作为坚持琼岛斗争的巩固后方和战略基地。“没有这个根据地的建立,对于配合大军渡海登陆作战解放海南的任务,非但会受到影响,恐怕甚至不能起多大作用”。中共琼崖第五次代表大会后,为配合全国解放战场、大量消灭敌人有生力量、加速琼崖解放进程,从1948年9月至1949年6月,中共琼崖区委领导琼崖纵队先后发起大规模的秋、春、夏季三大军事攻势,为夺取琼崖解放战争的胜利以及配合野战军渡海作战、最后解放海南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50年5月1日,海南岛解放,党领导的琼崖革命斗争取得了历史性的胜利。
琼崖精神随着解放战争的不断胜利而丰富和成熟,最终凝结出其基本内涵。
【作者赖永生系中共海南省委党史研究室(海南省地方志办公室)主任,卫静春系中共海南省委党史研究室(海南省地方志办公室)科研宣教处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