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邱江华
身着一身明艳戏服,徐芳丽唱起琼剧来,眼波流转、身姿飒爽、余音绕梁,让听者如痴如醉。作为定安县琼剧团的主演和编剧,徐丽芳从“半路出家”到挑起大梁,这条路走了三十余年,对于琼剧,她乐此不疲。
日前,徐芳丽获得2023年度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这在她看来,是一份荣誉,也是一种激励。“琼剧是海南的文脉,我有责任将其推广、传承,将琼剧的艺术魅力弘扬到更远、更广阔的地方。”
创新
武戏让停演七年的琼剧团“新生”
“都是缘分使然。”回忆起与琼剧的结缘,徐芳丽感慨道。1990年,16岁的徐芳丽陪好友去定安县琼剧团应聘,没想到自己却被考官看中,并通过面试,就这样开始了琼剧演员的生涯。
徐芳丽说,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琼剧演员,不仅要练习唱、做、念、打等基本功,更要学习领会、揣摩戏剧人物的情感和表现形式。
凭借着满腔的热情和勤学苦练,徐芳丽在舞台上的一招一式、一颦一笑,都非常贴近角色,颇具风范。她有了塑造人物、挖掘人物性格的兴趣,感受到了琼剧的魅力。
然而,20世纪90年代的海南,随着时代发展,琼剧这一传统戏曲的文化市场受到了多种因素影响,定安县琼剧团经营每况愈下,甚至停演。
2008年,定安县琼剧团在困境中挣扎复演,当时新上任的团长黄茂安是徐芳丽的爱人。如何走出属于琼剧团自己的路?夫妻俩一直在找突破口。
“长期以来,各琼剧院演出的剧目主要以风花雪月、才子佳人的文戏居多,鲜少有充分展示戏曲把子功、毯子功的武戏。”徐芳丽和黄茂安决定另辟蹊径,用武戏让停演七年的琼剧团重获“新生”,琼剧《百花公主》进入了他们的视野。
很快,经徐芳丽整理改编后的《百花公主》正式推出,她还担任该剧女主角“百花公主”,观众反馈热烈,使得剧团一时声名大振,这也给徐芳丽带来极大的肯定和鼓舞。自此,她开始演员、编剧两肩挑。
2011年,徐芳丽主演了传统琼剧《流芳千古》里的湖阳公主,她扮相靓丽,表演真实自然,人物活灵活现。该剧目让剧团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甚至先后赴马来西亚、印尼和泰国等地演出,徐芳丽也逐渐小有名气。
而后几年间,徐芳丽集中发力,先后创作了琼剧《奏考回琼》《定安娘》《父爱如山》《母瑞红云》《祖宗海》《第一面国旗》等原创琼剧剧目,每一部都好评如潮,多次斩获省内外奖项。
传承
持续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
“尽管走上琼剧艺术创作的道路,但我却越写越惶恐,越写越谦卑。”徐芳丽坦言,在持续的“高产”“优产”之后,她陷入了焦虑,也开始思考,该如何传承创新让琼剧持续保持生命力?
表演人才的匮乏,是海南琼剧在传承和发展中面临的一大困境。
在一次与行业前辈的交流中,徐芳丽了解到“戏曲进校园”这种形式。“琼剧的传承和发展光靠我们这代人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弘扬琼剧艺术,必须从孩子抓起,‘戏曲进校园’就是很好的方式。”徐芳丽说。
2014年开始,定安县相关部门开始在全县推进“琼剧进校园”活动。定安县第一小学是第一批活动试点,由外聘琼剧专家及学校老师组成琼剧教研组,开设琼剧课堂。徐芳丽成为第一批特邀教师。
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徐芳丽和爱人想出了用古诗词创编琼剧曲目,以通俗易懂的形式让孩子们逐渐了解、接受和喜爱琼剧的法子,并实施到琼剧教学中去。如今,“琼剧进校园”已逐步推广至全省多个市县的中小学校,仅定安就有近十所中小学校开设相关课程。
徐芳丽也挖掘了不少好的琼剧苗子,经过精心培养,至今已有10多位学生考上海南省文化艺术学校继续学习琼剧,其中有5位被选送到中国戏曲学院附中学习,为培养琼剧后继人才奠定了很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