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A01版
从小看着爷爷做椰雕,刘雅深知流传千年的椰雕工艺凝聚着海南手艺人的艺术创造力。2008年,她从爷爷手中接过刻刀,让椰雕从摆件、工艺品拓展到生活用品、文创产品领域,赋予其更多活力。
目前,刘雅设计的众多椰壳产品已成为游客喜爱的海南特产,每年销售额能达到300万元左右。
传承与创新并举,文化与创意齐飞。黎锦坡鹿玩偶、红色娘子军主题笔记本、出水文物修复盲盒……漫步海南展馆,一系列产品让多彩的海南文化有了具象化的表达。
搭建文化展示平台
将棉花攥在手中,快速滚搓后缠绕到纺针上,脚踏纺车转动纺针,反复旋转拉捻之间,细白的棉线便越拉越长。“车转轻雷秋纺雪,弓弯半月夜弹云”描绘的或许就是这般场景。
纺线的是东方市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符拥妹,在海南展馆里,她可谓是高人气明星,每次出场,总会引得众人举着手机围观拍摄。
“织一条围巾要多久?”“怎么卖?”“可以现场向您定制吗?”观众不仅看表演,更对黎锦展现出极大兴趣,不少人当场就买下黎锦产品。
“第一次参加文博会,没想到黎锦这么受欢迎。”织了44年黎锦,符拥妹不仅对传统黎锦纺织轻车熟路,对黎锦产品的创新她也能轻松驾驭。
“我的耳环、手镯上的黎锦布料,都是我亲手织的,融入了年轻人喜欢的文化元素。”符拥妹说,织锦技艺虽然熟练了,但黎锦发展的理念要不停学习。
这几年,文博会上的黎锦创意产品层出不穷:黎锦旗袍、黎锦包包、黎锦玩偶、黎锦香囊……看着黎锦从“冷”到“热”,符拥妹很自豪。
是文化,也是技艺;有产品,更要传承。本届文博会上,专注贝雕的海南省工艺美术大师、南海工匠刘飞雄带着“95后”徒弟高克明一起参会。
贝雕画属于纯手工制作,工艺复杂、精细。刘飞雄带领徒弟在技艺传承的基础上研发新产品,制作的贝雕画既有传统工艺的精湛,又有现代艺术的活力,在海南展馆里展出时,吸引了很多观众目光。
“文化需要传承,技艺同样如此。”刘飞雄说,多年来他坚持以老带新延续贝雕技艺,此次他希望借助文博会展台,让充满海南特色的贝雕走向世界。
文博会刚刚拉开序幕,海南展馆里的精彩故事未完待续。透过这一平台,更多人将看到一个古老也质新、悠久又活泼的海南。
(本报深圳5月23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