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媒体: 海南日报 |南国都市报 |南海网 |南岛晚报 |证券导报 |法制时报 |海南农垦报 返回首页
2024年06月14日 星期五  报料热线:966123
当前版: 01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九龄风度”内外兼备
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周田镇张九龄故里风度村(今张屋村)“风度流芳”门楼。 龙全明 摄

  ■ 邱兰婷

  翻开《唐诗三百首》,开篇即是张九龄的《感遇》,其中有这样一句:“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诗人用春兰秋桂的芬芳美质,抒发了自己追求情操、非为虚名的高雅志向,这也成为无数人面临人生困境的精神良药。张九龄不仅是一位文坛领袖,更是我国历史上岭南第一位宰相,他的一生波澜壮阔,他的才华和为人被世人誉为“曲江风度”,又因唐玄宗的一句话而有了“九龄风度”之美誉。

  在盛唐那个人才辈出的时代,他从遥远荒凉的岭南之地韶州,一路风尘仆仆,奔赴长安而去。张九龄的晋相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从25岁进士及第到55岁官拜宰相,用了整整30年。737年,因李林甫的谗言,唐玄宗再也忍受不了一个纯臣的谏言,张九龄被罢相。740年春天,他带着遗憾在家乡曲江病逝,享年63岁。

  后来,当唐玄宗带着残兵败将仓皇逃入蜀地,惊魂甫定之后,看到山河破碎,生灵涂炭,想起已经辞世15年之久的张九龄,禁不住悲从中来,为张九龄献上了迟来的挽联:“蜀道铃声,此际念公真晚矣;曲江风度,他年卜相孰如之?”

  自张九龄去世后,唐玄宗对宰相推荐的各类人才,总要问“风度得如九龄否”(《资治通鉴》)。可见,张九龄已成为那个时代为官者人格和风格的标杆。

  那么,何谓“九龄风度”?

  应当说,张九龄的风度首先是外在的。张九龄“耿直温雅,风仪甚整”(《新唐书·张九龄传》),他无论是在家中还是上朝,始终都是衣着整洁,温文尔雅,而这也恰恰符合了唐代对士人“风度”的标准。唐玄宗曾对身边人说“每见九龄,令人精神顿生”(《开元天宝遗事》)。如果说气宇轩昂的仪表构成了“九龄风度”的外在表征,那么,学识渊博、品格耿直和远见卓识,则构成了“九龄风度”的内在涵养。

  腹有诗书气自华。张九龄7岁能著文,13岁名震岭南,25岁进士及第,可见他少年时就已经才气逼人,但一直保持着勤奋好学的状态。

  张九龄的耿直也是始终如一。尽管当上宰相后大权在握,张九龄始终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彼时,唐朝已进入全盛期,但张九龄却不忘提醒玄宗居安思危,整顿朝纲。在李林甫、张守珪等人的官阶晋升和安禄山的战败免刑等事情上,他都直言不讳地加以劝阻。

  张九龄富有远见卓识,他提出的官吏迁调制度,增进了当时中央与地方的沟通、了解与信任,为以后历代所借鉴和依循。他曾断言李林甫“恐异日为庙社之忧” (宋·袁枢《通鉴纪事本末》),又观察到安禄山举止骄蹇,预言其将来必反(《旧唐书·张九龄传》),后来都一一被印证。

  张九龄在农桑、赋税、商贸、基建等领域,同样高瞻远瞩,极具典型意义的是开凿梅关古道,这条古道长10多公里,南通浈昌(今广东韶关南雄市),北接南安(今江西赣州大余县),为沟通南北、振兴文教、促进融合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泽被后世一千多年。

  在张九龄的故乡广东韶关,“九龄风度”的印记也传承千年。仁化县周田镇和始兴县隘子镇都有“风度村”,多所中小学也以“九龄”或“风度”命名,韶关市曲江区则建有张九龄纪念公园。

上一篇    下一篇
   第001版:头版
   第002版:取经京津冀——关注海南省党政代表团赴京津冀考察
   第003版:本省新闻
   第004版:本省新闻
   第005版:本省新闻
   第006版:儋洋新篇章
   第007版:新海垦
   第008版:中国新闻
   第009版:中国新闻
   第010版:世界新闻
   第011版:文化周刊
   第012版:文化周刊
   第013版:文化周刊
   第014版:文化周刊
   第015版:广告
   第016版:广告
一首《橄榄》诗 千古犹唱和
旁搜而博采 循故以增新
“九龄风度”内外兼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