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日报记者 黄媛艳
“卖扁豆酱的老陈家在哪?”在三亚市崖州区崖城村,只要有人问路,村民们都乐于当向导。穿过弯弯曲曲的巷子,海南日报记者走进了一栋老宅,这里就是扁豆酱制作技艺传承人陈良鹏的作坊。
进宅后,门旁装满扁豆的红色大桶格外醒目。“这就是制作扁豆酱的原料本地小扁豆,这种小扁豆主要在三亚、乐东等地种植,村民们在自家边角地上随意撒些种子,无需太多管理,静候收获。”陈良鹏告诉记者,小扁豆虽然好种,但产量低,亩产量只有100斤左右,目前收购价达每斤12元。
舀起扁豆装入两个大桶,近60斤豆子可以满足一天制作150斤扁豆酱的需要。将两桶扁豆倒入红色大盆,注满水,陈良鹏开始细致地清洗豆子。
“至少要洗四遍,才能确保无沙。”洗好扁豆后,陈良鹏将其转移至锅内熬煮。架在火堆上的两口大锅内热水翻滚,他缓缓将豆子倒入,丝毫不敢懈怠。
“煮豆是制作扁豆酱的关键环节,燃料必须是木材,这样火候才刚刚好;熬煮四个小时,中间不能搅拌,煮好后还要闷至少一个小时。”陈良鹏说。
煮好的扁豆自然放凉后,就到了非常考验技术的环节——搅拌。这一步看似简单,但如果做得不好,会直接影响扁豆酱的口感。
陈良鹏按比例将蒜末、姜末、食盐等放入打碎的扁豆末后,用力地上下搅动拌匀。“舀起、摁入、压实,再重复,这组动作要持续半小时,非常消耗体力,如果用搅拌机替代,会导致做出的扁豆酱过稀,不好吃。”已经65岁的陈良鹏,如今经常把这项体力活交给他的儿子。
搅拌好后,接下来的工作交给时间。发酵三天后,扁豆酱会整体发红,可嗅到一丝酸味。“好的扁豆酱是微酸中带着回甘。”陈良鹏说。
记者采访时,陈良鹏的电话响了,正在市场售卖扁豆酱的妻子催他送货。“夏天是扁豆酱销售的旺季,一天要卖150斤,除了本地人买,侄女也在网上卖扁豆酱,很受外地人欢迎。”陈良鹏告诉记者,在古崖州地区,扁豆酱又被称为“识字酱”,以前是穷苦人家用于佐餐的重要调味品,家长们常告诫孩子“要好好读书,不然长大了还得吃扁豆酱”。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扁豆酱成了大家制作海鲜、肉类菜肴的提鲜调味品。
数勺扁豆酱放入锅中翻炒,香味飘出后加水,再放入鲜鱼,不一会儿,崖州传统美食扁豆酱煮鱼就出锅了。鱼肉裹着豆酱的浓香,咬一口,微酸的滋味恰到好处地掩盖了海鱼的腥味,也将海鱼的鲜甜充分激发了出来。
“扁豆酱煮鱼是我们这的经典菜式,基本上家家户户都会做。近些年大家又开发出了许多新美食,比如扁豆酱炖肉、扁豆酱火锅等,简单的扁豆酱,有了更多呈现方式。”陈良鹏说。
家中百年制酱,传到陈良鹏已是第三代。“制酱虽辛苦,但看到这么多人喜欢扁豆酱,我就很开心。”陈良鹏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