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媒体: 海南日报 |南国都市报 |南海网 |南岛晚报 |证券导报 |法制时报 |海南农垦报 返回首页
2024年06月21日 星期五  报料热线:966123
当前版: 0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打造“硬核”深海装备、建设省重点实验室、投入深海网箱养殖……
澄迈:科技兴海 逐浪深蓝
位于澄迈县马村的海南中海石油码头,是深海石油勘探开发生产服务基地。本报记者 陈元才 摄
在海南龙盘油田科技有限公司组装车间内,工人对重型海床式静力触探系统进行组装。(受访者供图)
在澄迈玉包村新兴港深海网箱养殖海域,工作人员给鱼喂食。本报记者 高懿 摄

  ■ 本报记者 高懿

  “各负责人注意!准备进入下一环节,下水!”近日,伴随一台30吨重的“大家伙”在海中缓缓落下,岸上人群发出一阵欢呼——由澄迈企业海南龙盘油田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龙盘科技)自主生产、组装的海南省首台套项目重型海床式静力触探系统首次海试成功,标志着我省深水静力触探设备研发制造向前迈出一大步。

  从海上传来的好消息不止于此:由中国电建中南院投资研制的我国首艘数智化认证可移动式海上勘测试验平台交付,投产后的业务将由入驻澄迈的中电建中南(海南)海洋科技有限公司进行独家运营,为后续的海洋勘探业务贡献澄迈力量;澄迈扩大深海网箱养殖规模,加快推进海洋牧场建设,现代渔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从工业到渔业,从突破技术封锁到传统产业转型……澄迈发挥自身区位与资源优势,以新质生产力为引领,坚持“科技兴海”,聚力推动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构建完善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技术引领  加强科技攻关打造深海装备

  龙盘科技董事长徐心敬至今仍清晰记得“大家伙”入海测试的场景。重型海床式静力触探系统在出厂前虽已在厂区的测试水池进行测验,但还是首次面临实战,他紧张万分。

  “向海图强,是全省绘就的发展方向图。”徐心敬说,海洋工程的发展离不开前期勘探准备,但早期一套国外相关设备系统市场价高达千万元,后续的升级配套服务费用更是无法计算,“虽然我们企业不大,但还是决定试试自己干。”

  说干就干,龙盘科技走好从研发到生产的每一步。

  无论是科学研究还是资源开发,装备是发展首要挺起的“脊梁”。“这套设备上的螺丝钉产自厂区,设备表面的涂料和油漆来自内部的喷涂车间,组装也由我们培育的工程师独自进行。此外,为第一时间掌握设备的水下情况,我们还配套建设有水下生产系统测试水池。”徐心敬告诉海南日报记者,经过3年的项目研发、半年的组装,该设备已突破水下液压系统设计等技术困难,形成国产重型海洋静力触探系统,成功摆脱同类设备对进口装备的依赖。

  不仅如此,龙盘科技近期也频传喜讯:产业园内接连落地海南省级海上高温高压油气藏勘探开发重点实验室、深水装备测试实验基地以及中国海油南海油气能源院士工作站深水测试基地,集“产学研用”为一体的综合性园区已然形成,数十人的专业研发团队也为企业持续创新注入活力。

  “只有持续的研发投入,才能保障技术实力领先。”徐心敬说,下一步企业还将与国内高校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为产品研发提供强有力的团队保障和技术支撑。

  以陆促海  为深海科研试验提供保障

  近期,位于澄迈县占地7400平方米的海南深海深层能源工程重点实验室,迎来一波又一波前来调研学习的客人,其重点关注的都是一个名为“璇玑”的随钻测井系统。

  实验室内,摆放着旋转导向钻井与随钻测井“璇玑”系统的不同型号的钻具,以“璇玑”为代表的一件件“大国重器”都会在这里得到充分的维护、保养,随后运往深海进行作业。形如一条游蛇的“璇玑”正面向浩瀚汪洋,寻找“海底宝藏”。

  建设省重点实验室是一项系统工作,不仅要立足相关领域的科研基础,也要考虑产业的未来布局。

  对此,海南深海深层能源工程重点实验室分为三跨六区,设立34个匹配深海深层工程技术的实验区域内,放置着形状各异的作业仪器,不仅保障海域作业的各类仪器的技术性实现从常温到高温、从中高渗到低渗的全覆盖,也为重点深层高温勘探任务陆上实验提供便利。

  “以陆促海的背后,离不开澄迈优良的地域优势,同时不断发挥其陆地产业基础性优势,逐渐成为汇集海洋勘探、钻井等技术力量的主阵地。”中海油服油田技术事业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如今实验室内还可开展多项应用基础研究,以及深海深层天然气富集规律与勘探开发工程等共性研究。

  不仅如此,在澄迈油服1号深水设备装配公共服务平台内,高约12米的龙门吊穿梭于厂房内;重约4吨的液压舱门紧闭,模拟深海环境,以确保设备达到作业需求;身着各色工作服的技术人员争分夺秒检查设备仪器……一套套用于海上作业的设备将从这里启程,运往各地开启深海之旅。

  耕海牧渔  “游”出深海养殖产业链

  “我们的每一条鱼都很漂亮,仔细看,它们身上的花纹就像水波纹一样,这才是一个月的小鱼,等再过几个月会更好看。”6月18日,位于澄迈桥头镇玉包村新兴港深海网箱养殖海域上,澄迈玉包领航渔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主管吴贻龙正忙着给鱼喂食。

  看着如今已成熟的养殖技术,澄迈玉包领航渔业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符文君感触颇深。

  “我们村世代靠海吃海,以往村民以出海捕鱼为主,渔业是村中的传统支柱产业。”符文君回忆说,但内海鱼的品质和产量不如远海,村民的收入很不稳定。

  近年来,在全省渔业转型升级布局之下,玉包村借助深水网箱养殖,采取“合作社+村集体”的模式,村集体产业发展资金投入玉包深海网箱养殖专业合作社,50多户村民开启深水网箱养殖。

  随着我省提出“向海图强”战略,澄迈以桥头镇玉包港深水养殖为契机,将桥头镇8个村(社区)联合成立澄迈玉包领航渔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企业为示范基底,将技术推广到周边渔村、渔民中,扩大乡村振兴力量,逐步形成桥头镇专业村、标准农户或企业联合养殖的产业链。

  当前,玉包村整片海域共有深海网箱250套,90%以上的网箱为村民所有,主要养殖品种为金鲳鱼、军曹鱼、三刀鱼、红绸鱼等,年产值过亿,“游”出一条深海养殖产业链。

  培育和发展海洋产业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是核心要素。记者了解到,下一步,澄迈将从加强涉海重大创新平台布局、提高海洋科研创新服务能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强海洋科技人才引进等方面着手,让越来越多涉海企业竞逐科技创新的“C位”主角。

  (本报金江6月20日电)

上一篇    下一篇
   第001版:头版
   第002版:本省新闻
   第003版:本省新闻
   第004版:本省新闻
   第005版:深读·海南
   第006版:理论
   第007版:民生新闻
   第008版:澄迈新发展
   第009版:万宁观察
   第010版:中国新闻
   第011版:世界新闻
   第012版:广告
   第013版:文化周刊
   第014版:文化周刊
   第015版:文化周刊
   第016版:文化周刊
澄迈:科技兴海 逐浪深蓝
澄迈开展防汛防风 军地联合综合应急演练
“学习强国”澄迈融媒号上线
海南自贸港首家越南咖啡 生豆贸易外资企业落户澄迈
数字经济治理又添新力量
澄迈组织开展 反走私宣传活动
琼剧颂廉扬清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