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媒体: 海南日报 |南国都市报 |南海网 |南岛晚报 |证券导报 |法制时报 |海南农垦报 返回首页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报料热线:966123
当前版: 0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把课后服务做成科学教育加法的关键支点
□ 林琛

  厚植基础教育阶段科学教育根基,加强青少年创新后备人才培养,是筑牢教育强国之基,发展新质生产力之要。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为新时代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青少年科学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教育部等十八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系统部署了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的落实举措,一体化推进教育、科技、人才高质量发展。《意见》要求“各地要将科学教育作为课后服务最基本的、必备的项目,开展科普讲座、科学实验、科技创作、创客活动、观测研究等,不断提升课后服务的吸引力。”中小学生课后服务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使人民群众具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的民生工程。利用好“双减”创造出来的空间,把课后服务做成科学教育加法的关键支点,是关乎拔尖创新人才源头培养的重要课题。

  课后服务何以成关键支点

  做好科学教育的“加法”,首先要明确“加在哪”?

  从属性定位看,学校课后服务属于准基本公共教育服务范畴,具有公益性和公共性的双重属性。一方面,课后服务的实施主体并不局限于学校教师,校外机构、志愿者、家长、学生群体等也都是实施主体;另一方面,课后服务的主要场所不仅是校园,还包括科学馆、博物馆、实践基地等校外实施场地。课后服务横跨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两个领域,是课堂与课后同频共振的连接点,是减负和增效双向奔赴的适切点,在科学教育加法方面具有独特价值,不仅是科学教育的“加时赛”,也能成为科学教育的“放飞线”。

  从学习特点看,科学教育是跨空间、跨学科的持续养成教育,注重传播科学思想,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发现问题的探究能力、问题解决的动手能力和创新创造的综合能力,其倡导的探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学习方式,在非正式、灵活性的学习环境中往往能起到好的教育效果。从这个意义说,课后服务不仅是科学教育的“延伸课堂”,还是科学教育的“探险营地”。

  从政策支持看,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不是一道简单的数学题,而是教育观念的转变升级。《意见》除了明确将科学教育作为课后服务最基本的、必备的项目外,还指出“加强对学生科技社团和兴趣小组指导,引导支持有兴趣的学生长期、深入、系统地开展科学探究与实验。健全第三方机构进校园机制,统筹利用社会优质科学教育资源”,为把课后服务建成科学教育加法的重要阵地给予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从改革衔接看,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与规范校外培训工作协同、与科技类竞赛同向、与“中学生英才计划”“强基计划”“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高校科学营”等各类英才计划统筹、与中高考改革同频。因而,从课后服务领域着眼进行先行先试,既遵循了“先立后破”的改革方法论,又能为全面推进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凝聚共识、夯实基础。

  课后服务关键支点如何建

  做好科学教育的“加法”,课后服务大有可为。但目前从供给侧视角看,中小学全面推进科学教育面临师资缺乏、教师专业素质不高、课程资源短缺、协同保障不够等诸多难题,迫切需要形成学校、家庭、政府、科研机构、社会团体、企业、场馆等各类主体协同的“大科学教育”格局。充分发挥课后服务关键支点作用,做好科学教育加法,关键要解决“加什么”“怎么加”两个核心问题。

  一是“加什么”。课后服务的本质是教育,“课程化”是创造性落实国家课后服务政策的内在要求,提升服务质量的必由之路。要以系统的开发策略为指导,基于“学生发展”导向,围绕核心素养要求,开发与义务教育科学课程相衔接、符合知识学习发展规律和跨学科教育特点的课程,注重科学性、探究性、趣味性,有效贯通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有效联通知识世界与生活世界,有效沟通课内学习与课外服务。建构能够促进学生科学素养螺旋上升且适切性较强的课后服务课程体系,促使学生在项目化学习过程中“让学习自己运转起来”,进一步激发好奇心、想象力和探求欲。同时,要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上增强科学教育资源供给,在各县区镇建设科技驿站增加科技活动场所和AI智慧教室,让更多学生通过课后服务共享优质科学教育资源。

  二是“怎么加”。构建“政产学研”大中小一体化协同发展模式,立足课后服务推动各方资源整合,共建科学教育优质课程、共树科学教育精品活动、共育科学教育优秀导师、共创科学教育优质基地,把科学教育课后服务的“小课堂”有效连接到社会大课堂。高校特别是拥有科学教育专业的师范院校,要深刻认识、主动扛起服务基础教育的责任与担当,充分发挥纽带功能,打通师范生实习实践和中小学课后服务活动通道,引导激励师范生在科学教育课后服务的广阔天地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持续保障科学教师的高质量供给,帮助解决“师资不足”“质量不高”等难题。要不断提升师范生参与课后服务的内生动力,通过改革实习机制,把短期教育实习变成长期教育实践、课后服务课程变成教育实践课程、课后服务变成教师教育实践课堂、师范生变成课后服务师资,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有机衔接,推动形成共享共建共育的“大科学教育”格局。

  科学教育课后服务模式未来可期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基础教育工作,提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质量的新要求,多次强调加强科学教育和实验教学。开展中小学课后服务是进一步增强教育服务能力、使人民群众具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的民生工程。面向未来,做好科学教育“加法”,要遵循教育规律,不仅着眼于“教什么和学什么”,也着眼于“怎么教和怎么学”,不断在优化科学教育课后服务模式、全面提升育人质量上下功夫。坚持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中心,注重保护学生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坚持以内容创新和形式创新为主线,探索科学教育课后服务模式化和体系化建构;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保障,建立全要素整合、全方位覆盖、多主体协同和多领域服务的科学教育课后服务协同共育新常态。

  【作者系琼台师范学院副校长、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博士生。本文系中国教育学会“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专项课题“供需耦合视域下提质院校师范生本地化培养及使用的路径研究”(202400002224ZXC)及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的课程开发策略研究”(HNSK(QN)23-102)阶段性成果】

上一篇    下一篇
   第001版:头版
   第002版:本省新闻
   第003版:本省新闻
   第004版:民生新闻
   第005版:本省新闻
   第006版:本省新闻
   第007版:昌江视点
   第008版:理论
   第009版:中国新闻
   第010版:中国新闻
   第011版:世界新闻
   第012版:公益广告
以法治建设保障新质生产力发展
感悟辉煌历程 汲取奋进力量
把课后服务做成科学教育加法的关键支点
严守生活纪律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