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媒体: 海南日报 |南国都市报 |南海网 |南岛晚报 |证券导报 |法制时报 |海南农垦报 返回首页
2024年07月12日 星期五  报料热线:966123
当前版: 01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古代的足球世界

  ■ 伊羽雪

  在古代,民间普遍有斗茶、斗草游戏,其实还多有蹴鞠之娱。

  “鞠”,最早为外包皮革、内实米糠的球。“蹴鞠”,又名“蹴球”“筑球”“蹴圆”“踢圆”,是指古人以脚蹴、踏、踢皮球的娱乐活动。说起来,古代蹴鞠,类似现在的足球运动,其实是我国最早的足球起源。相传,古代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防止寒食冷餐伤身,古人便以蹴鞠热身健体,这一体育项目在民间广为流行,成为很有趣味的古代体育娱乐形式。

  早在战国时期,我国民间就流行娱乐性的蹴鞠游戏。到了汉代,又成为兵家练兵之法,宋代又出现了蹴鞠组织与蹴鞠艺人,清代开始流行冰上蹙(通蹴)鞠。可见,蹴鞠在我国影响广泛,流传久远。

  两汉三国时期,蹴鞠发展较快,不仅娱乐性蹴鞠得以继承和相传,还出现了表演性蹴鞠和竞赛性蹴鞠。表演性蹴鞠,即在鼓乐伴奏下以脚、膝、肩、头等部位控球技能的表演,有足踢、膝顶、双腿齐飞、单足停鞠、跃起后勾等技术动作。竞赛性蹴鞠设有鞠场,鞠场呈长方形,大都东西向。设有坐南面北供观赏的大殿,四周有围墙,称为“鞠城”。西汉桓宽《盐铁论·国疾》载:“康庄驰逐,穷巷踏鞠。”此记载,说明庶民百姓对蹴鞠活动的喜好,其娱乐形式也深入民心。晋代《会稽典录》载:“三国鼎峙,年兴金革,上以弓马为务,家以蹴鞠为学。”意指三国时期战乱不断,有事就上马打仗,没事回家踢球训练。由此可见,蹴鞠活动在当时的发展和普及。

  魏晋时,蹴鞠活动之广虽不及汉时,但以此作为娱乐或习武者亦不在少数。《三国志·魏明帝纪》引《魏略》曰:“桂子叔林,天水人也……晓博弈、蹋鞠,故太祖爱之,每在左右,出入随从。”这说明,当时的统治者对善蹴鞠之技者甚是喜欢,蹴鞠仍是那时人们常见的娱乐活动。南朝梁刘孝威《结客少年场行》载:“勇馀聊蹴鞠,战罢暂投壶。”由此可以看出,南北朝时期,边境士兵冬天战事之余,便以蹴鞠和投壶作为娱乐活动的形式。

  唐宋时期,蹴鞠文化的发展又达到一个高潮。这个时期出现了充气球和球门,用球门的蹴鞠比赛叫作“筑球”,一般是单球门,大多在宫廷宴会时进行。筑球时在球场中央竖立两根高三丈的球杆,上部的球门直径约一尺,叫“风流眼”。比赛时衣色不同的左右军(即两队)分站两边,每队12或16人,分别称为球头、骁球、正挟、头挟、左竿网、右竿网、散立等。比赛时鸣笛击鼓为号,左军队员先开球,互相颠球数次,然后传给副队长。副队长颠数次,待球端正稳当,再传给队长,由队长将球踢向风流眼,过者为胜,右军得球亦如此。结束时,按过球多少决定胜负,胜者有赏,负方受罚,队长要吃鞭子,脸上涂白粉。同时,不用球门的踢法逐渐规范。这种踢法叫作白打,属个人表演性活动,对球员控球能力有更高要求。除手外,头、肩、臀、胸、腹、膝各部位均可触球,变换各种花样,先落地或违规者输。

  辽金元时,蹴鞠是朝廷节庆的节目之一,在民间同样十分普及。有不少文献记载,男女对踢在宋元时也屡见不鲜。这个时期,蹴鞠发展势头仍然不减。

  明清时期,蹴鞠活动由于受到朝廷的限制,逐渐失去往日的发展态势而走到低谷,清代虽有冰上蹙鞠,但已寥寥鲜稀,最后被踢毽子所取代。

上一篇    下一篇
   第001版:头版
   第002版:要闻
   第003版: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
   第004版:本省新闻
   第005版:自贸港观察 焦点
   第006版:儋洋新篇章
   第007版:新海垦
   第008版:本省新闻 关注第八届海南省“百姓身边好医护”大型公益活动
   第009版:观点
   第010版:中国新闻
   第011版:专题
   第012版:专题
   第013版:文化周刊
   第014版:文化周刊
   第015版:文化周刊
   第016版:文化周刊
广阔的命运
朱自清买书
芒果树(外一首)
暑日素简
土地的诗性
古代的足球世界
《对语》(国画)
蝉鸣(外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