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媒体: 海南日报 |南国都市报 |南海网 |南岛晚报 |证券导报 |法制时报 |海南农垦报 返回首页
2024年08月26日 星期一  报料热线:966123
当前版: 01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重要史前文化遗址——
遥遥星汉 文明奥博
  安徽凌家滩遗址出土的双连璧。

  北京冬奥会奖牌(背面),奖牌背面图案设计融入了凌家滩遗址出土的双连璧元素。

  河南王庄遗址出土的陶器。

  元谋人像。资料图

  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的仰韶文化博物馆。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新华社发

  ■ 邹飞

  百万年的人类起源史和上万年的人类史前文明史,主要依靠考古成果来建构。我国几代考古人栉风沐雨、筚路蓝缕,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考古发现,揭示出中华文明的起源、发展脉络和灿烂成就,织就一幅绚丽图卷,向我们诠释“何以中国”。

  元谋人遗址

  170万年前的人类家园

  中国背靠欧亚大陆,面朝太平洋,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自然环境复杂多样。这种自然地理环境造就了我国史前文化的多元性,这种多元性在旧石器时代即可窥其端倪,到新石器时代愈发明显。

  旧石器时代是人类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的一个时期,时间跨度大,大约从距今300万年开始,至距今1.2万年结束。在中国的考古学传统中,一般采用三分法将其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分别与古人类发展的直立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阶段对应。这一时期,人类以打制石器为主要生产工具,过着以采集、渔猎为生的原始生活。重要文化遗址有:山西芮城西侯度遗址、云南元谋人遗址、陕西蓝田人遗址、北京周口店遗址、陕西大荔人遗址、山西襄汾丁村遗址、山西沁水下川遗址、四川稻城皮洛遗址、西藏尼阿底遗址、宁夏灵武水洞沟遗址、山西朔州峙峪遗址等。

  元谋人遗址是西南地区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位于云南省元谋县上那蚌村,距今约170万年,地质年代属于早更新世。该遗址出土了两枚铲形门齿化石,属于成年个体,门齿粗大,具有明显的原始特征,另出土了3件石英岩质刮削器。元谋人经常从事采集、狩猎,遗址地层中发现了大量的炭屑和烧骨,据此推测其可能已经会制造工具和使用火。从化石来看,与元谋人生存于同一时期的动物有泥河湾剑齿虎、桑氏鬣狗、云南马、爪蹄兽等。元谋人是迄今为止中国境内发现年代最早的直立人,其化石及文化遗物的发现,为探索早期人类的起源和演化提供了重要线索。

  下川遗址

  承上启下的石器文化

  大荔人遗址是华北地区旧石器时代中期遗址,位于陕西省大荔县解放村附近的洛河第三阶地,距今约10万年,地质年代属于中更新世末期。大荔人化石为一不足30岁的男性头骨,但无下颌骨伴存,体质特征介于直立人和早期智人之间。与大荔人同出的石制品有约500件,大多为石片和石核,打片方法以锤击法为主。与大荔人生活于同一时期的动物有古菱齿象、肿骨大角鹿、鸵鸟等。

  下川遗址是华北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位于山西省沁水县城西下川乡,距今2.4万至1.6万年,地质年代属于晚更新世。出土的石制品包括细小石器和粗大石器两类,以细小石器为主,原料多为燧石,有锥状、柱状、楔状、漏斗状等典型细石核,还有细石叶和各种刮削器、尖状器、雕刻器及琢背小刀箭镞、石锯、锥钻、磨盘等。细石器的大量出现说明当时人类已较为普遍地使用了复合工具。下川遗址石器文化上承峙峪文化和小南海文化,下开新石器时代早期高度发达的细石器工艺先河,对华北细石器工艺传统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仰韶文化

  彩陶图案样式丰富

  新石器时代大约从1万多年前开始,结束时间为距今5000多年至2000多年不等。这一时期人类以磨制工具为主要生产工具,出现了原始的农业、家禽饲养业和手工业,人类文明迈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据不完全统计,中国迄今已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7000多处。这些遗址遍布全国各地、各流域,呈“满天星斗”之态,且朝着多元一体、中原核心的方向发展。这一时期的考古学文化主要有:黄河流域的老官台文化、仰韶文化、裴李岗文化、磁山文化、马家窑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长江流域的城背溪文化、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宝墩文化、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河姆渡文化,辽河流域的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红山文化,青藏高原地区的卡若文化、曲贡文化等。不同地区的史前文化,虽然发展道路和发展水平不尽相同,但相互间也存在交流和融合。

  仰韶文化是黄河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因首次发现于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得名,距今7000~5000年,主要分布于黄河中游地区的陕西、河南、山西等地,甘肃、湖北、河北、内蒙古等邻近中原的地区也有分布。仰韶文化大体可分为早、中、晚三期,分别以半坡类型、庙底沟类型和西王村类型为代表。陶器制法多为泥条盘筑法,多红陶,彩陶发达;最具特色的器型有夹砂罐、小口尖底瓶、细颈壶、盆钵、碗,以及釜、灶等;纹饰主要有拍印绳纹、线纹,另有弦纹和各种彩陶图案。彩陶常以黑红二色绘制各种几何形图案和人物、花瓣、动物图案。石器常见石斧、石铲、刀、凿、矛等,骨器有锥、针、匕等。聚落形态以半坡类型的向心式布局最有代表性,晚期出现长屋和连间房。通常居住区和墓地分开,墓地排列有序,前期流行多人合葬墓。农业以旱作农业为主,同时饲养猪、狗、鸡。

  良渚文化

  稻作农业发达

  红山文化是辽河流域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因首次发现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红山得名,距今6000~5000年。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辽宁省西部和河北省东北部。石器有细石器、打制石器、磨制石器,细石器工具发达,类型有刮削器、石刃、石镞等,小巧玲珑,工艺精湛。叶形石耜是其中数量最多、最有特色的农业生产工具。陶器可分为夹砂陶和泥质陶,类型较为单一,多为弧壁敞口的筒形罐,纹饰多为“之”字形纹。玉器是红山文化的一大特色,数量可观,种类繁多,其中“C”形玉龙和玉猪龙知名度最高。内蒙古自治区敖汉旗的西台遗址有保存相对完好的两座长方形环壕,发现了房址、灰坑、窑址等遗迹。红山文化的社会形态,初期为母系氏族社会,晚期向父系社会过渡,经济形态以农业为主,兼有牧、渔、猎,饲养狗、牛、羊等。红山文化相关遗址还发现了较多有礼仪祭祀功能的建筑,其中以牛河梁遗址的女神庙、积石冢群等最具代表性。

  良渚文化是长江下游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因首次发现于浙江余杭良渚镇得名,距今5300~4100年,主要分布于太湖流域,有草鞋山、寺墩、福泉山等代表性遗址。其石器多通体磨光,制作精致,穿孔技术发达,玉器制作在我国史前时期达到一个顶峰,有琮、钺、璧等类型,玉器表面常雕饰兽面纹、云雷纹、鸟纹等。陶器以泥质黑皮陶和夹砂黑灰陶为主,多轮制,纹饰有弦纹、竹节纹、刻划纹等,器型以圈足器、三足器为主,有鼎、壶、盘、杯等。良渚文化的稻作农业发达,除稻外,还发现了蚕豆、芝麻、花生等遗存。考古人员在余杭莫角山发现了古城和大型建筑基址,以及人工堆筑的墓地、祭坛。反山、瑶山等大型墓葬多位于土墩之上,随葬大量精美玉器,且等级分明,这表明几千年前当地已形成复杂的等级社会。

  泱泱中华,文明奥博。在史前时期,中国多个主要文化区系沿各自道路发展,闪耀文明曙光。与此同时,各个区域文明之间互动交流,逐渐呈现出一体化发展趋势,最终凝结出中华文明的深厚内涵。

上一篇    下一篇
   第001版:头版
   第002版:本省新闻
   第003版:海南鲜品·品鲜南海
   第004版:文明红黑榜
   第005版:琼海观察
   第006版:中国新闻
   第007版:中国新闻
   第008版:世界新闻
   第009版:海南周刊
   第010版:封面
   第011版:封面
   第012版:封面
   第013版:封面
   第014版:面孔
   第015版:风物
   第016版:海之南
   第018版:乐活
   第019版:讲谭
   第020版:人物
   第021版:逝者
   第022版:随笔
   第024版:影视
遥遥星汉 文明奥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