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媒体: 海南日报 |南国都市报 |南海网 |南岛晚报 |证券导报 |法制时报 |海南农垦报 返回首页
2024年08月26日 星期一  报料热线:966123
当前版: 01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摄影爱好者哲断
“绝不浪费海口的美景”
  海口市秀英区文毓村的金色稻田,状如向日葵。

  万丈晚霞与万家灯火在海口湾同框。

  海口羊山古桥牧归图。

  哲断有时候也会用手机拍摄。

  本版图片均由哲断提供

  ■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习霁鸿

  如果你能看到哲断的朋友圈,也就意味着,每天清晨,你都能欣赏到当天最“新鲜”的椰城日出。

  今年65岁的哲断本名杨林,是海口乃至海南摄影爱好者熟知的长辈。从大学毕业后的一台成像模糊的简易相机开始,几十年来,他背着相机,独行侠一般潇洒自得地走在摄影这条路上,记录着家乡海口的自然、人文景观,至今已经留存了超过100T的数据底片。

  A

  每天从日出前开始

  早上8时多,太阳已经十分刺眼。穿过早高峰的车流,与许多满眼惺忪的行人擦肩而过,哲断如平时一样,从容地来到咖啡馆,和朋友们一起喝起了咖啡。

  实际上,作为一名摄影爱好者,他的每一天从日出前就开始了。

  拍日出是哲断日程表上的第一件事。以家为圆心,1小时车程能够到达的地方都被他纳入了自己的摄影范围。为了赶上每一个日出,他需要在日出前半小时到达拍摄地,盛夏时节甚至4点半就得摸黑起床。

  “这几天的日出时间是6点10多分,比前阵子晚了10多分钟。”坐在咖啡馆里,他脱口而出。一年四季,破晓夕照,每个时间他都了如指掌。

  不只是日出日落的时间,天气变化也是他所关心的。“搞摄影的人,气象肯定要了解一些。”他笑着总结。

  7月20日,他在朋友圈发了一条海文大桥落日的视频,配文是:“气象预报,明晚海南将有强热带风暴登陆,傍晚如期地把镜头对着西边的天空,怎知霞光不是很强烈。”末尾他又释然道:“拍到即好。”短短几句,显露了他对待摄影的态度:认真,但人力不可干预的,不强求,不纠结。

  与摄影之间数十年的“羁绊”,缘起于少年时代。

  哲断告诉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小时候,娱乐活动还很少,路过照相馆时驻足看看橱窗里的漂亮照片,就成了他的一大乐趣,也因此萌生出了自己拍照的想法。

  高中时,哲断借别人的海鸥照相机尝试给小伙伴们拍合照,结果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了摄影的感觉:“很酷!”

  没有人教,没有课程,他就这样自己摸索着上了路。“了解了照相机的原理,自学不算难。”他笑道。

  20世纪80年代,结束了在上海的实习后,哲断和同学一起凑钱买了台简易相机,从上海一路旅游回海南,边玩边拍。尽管相机很简易,镜头还是塑料的,他依然乐在其中,至今还保留着当时的底片。

  进入数码影像阶段,让哲断印象颇深的是导照片这件事。“玩数码影像的人应该是从扫描仪开始。” 他记得,那时还没有U盘,存储照片需要先用扫描仪将照片扫到电脑上,再从电脑上导到软盘上。但因为软盘容量很小,存储黑白照片尚可,彩色照片则需要用3张软盘分别存储3个通道的数据。

  B

  每盏灯都值得表现

  哲断拍过一张傍晚海口的照片:天边晚霞“烧”红了整片天空,城市里灯火辉煌,两种光亮相互辉映,足见海口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之美。他为这张照片写的配文是:“每一盏灯都值得去表现。”放大来看,万家灯火的细节依然清晰可见。

  这样的作品源于他的摄影理念:照片中的元素越多,能够传递的信息也就越多。因此,他喜欢去海口湾拍日落,“有海,有树,有高楼,有世纪大桥的车流,海口元素比较丰富。”

  哲断还拿出自己拍过的海口古桥照片作为例子。同一座桥,他会反复去拍。“想要拍到一头黄牛慢悠悠地走过,想要拍到很美的天空作为背景,想要……”他伸出手指一一细数自己对古桥照片的构思。“虽然跑了很多次都没有拍到最理想的画面,但我知道黄牛、朝霞、晚霞都是真实存在的,所以我还是想把它们都记录在一张照片里。”他说。

  哲断对成片的高要求,有时也会让他主动把自己置身于危险当中。

  2005年,强台风达维登陆海南时,为了近距离拍到台风,哲断冒着14级风力,一路行驶到现在的秀英港集装箱码头。一波波巨浪咆哮着卷上岸,甚至完全罩住了哲断的车。车在风雨中晃得很厉害,哲断心里却并不害怕,而是抓住机会赶紧近距离拍摄台风。这也是让他印象颇深的一次拍照体验。

  花了大量心思拍照,哲断不是为了自珍自赏,他也想要分享给更多人。在网络论坛刚刚兴起时,哲断就注册了账号,发布自己拍摄的照片。每张照片的下面,他都会留下照片信息:拍摄对象信息、拍摄地点、拍照参数和自己的联系电话等。

  也是因为这一举动,时不时有陌生人打来电话,希望拿到某张照片的原片,尤其是人物照。“这让我觉得玩摄影挺有价值的。”哲断感慨。

  哲断不但喜爱拿起照相机的瞬间,放下照相机时,他也喜欢思考摄影背后的事情。他回忆,早年网络论坛上曾发起过一次辩论:“摄影到底是前面的头(相机镜头)重要还是后面的头(人脑)重要?”

  “从获取照片难易的角度来说,照相机更重要;从照片好坏的角度来看,人脑更重要。”哲断向记者举例:过去的照相机还没有连拍功能,想要拍到乒乓球比赛的某个精彩瞬间是很难的,有了连拍功能后,这一点就很容易实现;但是,不管照相机如何发展,想要拍得好,还是要靠摄影师自己。

  为了阐述自己的这一观点,当年他还写下了一条千字帖与网友们交流。

  C

  守候海口之美

  采访过程中,哲断持续用手打着圈,轻轻按摩自己的左腿。原来,21世纪初,他因公去山里工作,不慎从山上摔下,导致左大腿骨折,自此落下了病根,后来越发严重,左腿长期麻木。饶是如此,他也没有放弃摄影这一爱好。“既来之则安之,一个阶段有一个阶段的生活模式。”他乐观地说。网名哲断(与“折断”同音)也是由此而来的,足见他不吝自嘲。

  但行走不便多少还是影响了他的摄影之路,难以深入到许多理想点位拍照,2019年,哲断把单反照相机收进了柜子里,买了一台无人机,从侧重于拍摄人文影像,转而拍起了风景。短视频流行起来后,他在摄影之余拍摄了不少视频。海口的霓虹街头、湿地晚霞、高楼大厦,都是他后期作品里的常客。

  几十年来,哲断的镜头几乎都是专一地对准海口。不少摄友曾邀请他去省外拍照,都被他婉言相拒。在他看来,自己并不熟悉当地,无法拍出最满意的照片,不如不拍。“再者说,拍照最难的就是拍身边熟悉的东西,从熟悉的事物中找到亮点。”

  入手无人机不久,他就拍到了一张“亮点”照片。照片里,海口被一层如烟的薄雾笼罩,晨曦温柔地洒在一侧,大厦高耸入云。这张被他命名为《云雾海口》的照片在海南摄影圈广为人知,还参加了由海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海南省摄影家协会在云南大理主办的“北纬18°——海南自然之美影像展”。

  关于未来,哲断没有计划太多,他只想继续拍下去:“绝不浪费海口的美景。”

上一篇    下一篇
   第001版:头版
   第002版:本省新闻
   第003版:海南鲜品·品鲜南海
   第004版:文明红黑榜
   第005版:琼海观察
   第006版:中国新闻
   第007版:中国新闻
   第008版:世界新闻
   第009版:海南周刊
   第010版:封面
   第011版:封面
   第012版:封面
   第013版:封面
   第014版:面孔
   第015版:风物
   第016版:海之南
   第018版:乐活
   第019版:讲谭
   第020版:人物
   第021版:逝者
   第022版:随笔
   第024版:影视
“绝不浪费海口的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