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农历十月初一,是我国传统节日寒衣节,只是这一节日如今已鲜有人知。
关于寒衣节的由来和故事,历代的传说不少。
一说寒衣节起源于周代,也被称为“授衣节”,因为从寒衣节开始,天气就开始变得寒冷了,这个时候需要开始给家里人准备过冬的棉衣,还要把家里的过冬被褥拿出来晾晒一下。
一说寒衣节源于孟姜女千里送寒衣。相传,秦时江南松江府孟、姜两家,种葫芦而得女,取名孟姜女,配夫范杞良。后来,范杞良被抓去修筑北疆长城,孟姜女千里寻夫送寒衣,寻到长城脚下,不想丈夫已死,被埋筑在城墙里。孟姜女悲愤交加,向长城昼夜痛哭,终于感天动地,哭倒长城,露出丈夫尸骨。千百年来,这段忠贞的爱情故事广为流传。
孟姜女哭倒长城八百里后,与秦始皇面对面地抗争,为夫报仇,替己出气,最后怀抱丈夫遗骨,纵身跳海殉夫。就在跳海的刹那间,海上波涛澎湃,缓缓拱起两块礁石,成为孟姜女的葬身之所。据说海上的孟姜女坟,海潮再大也不曾没顶。
由于孟姜女千里寻夫送寒衣的故事,长城内外便将农历十月初一这天,称作“寒衣节”。“十月初一烧寒衣”,也成为凭吊已故亲人的民俗。
从北宋时期开始,寒衣节主要有两大习俗,即授衣和烧衣。授衣,即皇帝向文武官员赏赐棉衣,以示关怀;而烧衣就是要给那些逝去的亲人焚烧冥衣,寄托自己的相思之情。因此,寒衣节也就成了在家寄托相思、传承孝道的节日。
朱元璋“授衣”的传说流传甚是久远。农历十月在古代是一个重要的月份,此时正是稻谷收获进仓之际,“是月也,天子始裘”(《礼记·月令》),天子以穿冬衣的仪式,昭告庶民:冬天已经来临。据传明初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后,为了显示顺应天时,在十月初一这天早朝,举行“授衣”之礼,并把刚收获的赤豆、糯米做成热羹赐给群臣尝新。因此,南京民谚有云:“十月朝,穿棉袄;吃豆羹,御寒冷。”人们还在加衣避寒的同时,也将冬衣捎给远在外地戍边、经商、求学的游子,以示牵挂和关怀。
在我国北方,寒衣节有两大食俗。
一是吃饺子。饺子是华夏民族的传统美食之一,逢年过节、婚丧嫁娶都能见到饺子的身影。寒衣节的时候,在很多地方都有吃饺子的习俗,饺子象征着团圆,除了在家吃之外,祭拜先人的时候也会端上一碗饺子。
一是吃面条。寒衣节的时候,天气已经逐渐变冷,这时候大家都想吃点暖胃的东西,因此,很多地方还有吃面的习俗。热气腾腾的汤面,吃完浑身暖暖的,相对于其他美食,面条更容易消化,而且面条还具有长寿的美好寓意。
(据北京市平谷区图书馆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