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文君
“用泥条一条一条地盘起来,很有趣。”近日,在昌江黎族自治县石碌镇保突制陶馆,来自海口市海景学校的学生郑从永揉泥、搓泥、盘泥,沉浸式体验了黎族原始制陶技艺,感受到无穷的乐趣。
当日,海景学校组织400多名师生到保突制陶馆,开展了秋季黎陶体验研学活动。活动中,学生们不仅认识了不同形状的黎陶制品,了解黎陶的历史文化,更是参与黎陶制作,在实践中收获满满,加深对非遗的热爱。
昌江集聚雨林魅力、山海奇观、黎族风情、工业文明等多元素,具有得天独厚的研学资源优势。近年来,该县依托资源禀赋优势,大力推进“旅游+研学”融合发展,让“在游中学”的研学旅游受到岛内外学校学生及亲子游群体青睐。目前,昌江共有4处省级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实践教育基地。10月23日,海南省研学旅游协会成立,并与昌江旅文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将助力昌江打造研学旅游发展示范市县。
传承民族技艺 弘扬黎乡文化
走进保突制陶馆的传统黎陶展示区,釜、甑、瓮、碗、罐、蒸酒器等器型的黎陶制品,令人目不暇接。有些黎陶制品表面还刻有水波纹、青蛙、鱼、鹿、鸟等图案,寓意着丰收、吉祥。
“我们会先带孩子们来到这里,讲解黎陶制品的作用、黎族制陶的历史及过程,增长孩子们的文化知识,引起他们对黎族原始制陶技艺这一国家级非遗的浓厚兴趣。”保突制陶馆负责人、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刘梅珍说。
黎陶对于早期黎族人民来说,是生活的一部分,主要用于装酒、装米、装水以及蒸酒等。而黎族原始制陶技艺就是黎族人生存智慧和审美情趣的结晶。为了让孩子们深入体会黎陶的魅力,刘梅珍带他们到黎陶制作区,教他们学习如何用传统的泥条盘筑法制作黎陶。
在馆内的黎陶制作区,孩子们先把泥料搓成长条,按器型的要求从下向上盘筑成型,并用手将里外修饰抹平,使之成器。然后,制作的生坯会进入原始的露天堆柴烧陶阶段。“这项技艺很有意思,我希望它能够传承下去。”海口市海景学校学生白悦彤说。
“在传统黎陶器型的基础上,这些年,我们结合现代审美和用途,创作出了灯罩、笔筒、茶壶等黎陶产品,也引导孩子们在制作过程中发挥想象力,创造不一样的黎陶制品。”刘梅珍说,除了露天堆柴烧陶,现在还采取气窑烧制、电窑烧制,通过温度控制,使得黎陶受热均匀、外形色泽较为统一,品质更佳。
刘梅珍是保突村人,2013年她成立了昌江保突黎陶制品专业合作社,带动村里的黎族妇女制作黎陶,实现增收;2014年,成立保突制陶馆。2015年,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她将保突制陶馆打造成研学基地,助力研学旅游发展,激活乡村文旅经济。
昌江旅文局副局长曹传龙说,结合昌江全域全季全时的特色发展路线,研学活动也融入昌江四季旅游推介中。保突制陶馆构建了“产、学、研、旅”一体化模式,坚持走以黎族原始制陶技艺为特色的非遗产业发展之路,取得了积极效果。
探索雨林魅力 发现生态之美
11月2日,“奇妙大自然,小小‘猿’宇宙”自然科普研学公益活动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霸王岭片区举行。来自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响水镇的学生们探秘热带雨林。
学生们走进科普宣教馆,了解热带雨林生态及海南长臂猿习性,还前往霸王岭雅加景区,参与了“山林寻宝大战”、“猿味”游戏闯关、少年检察官等活动,在游玩中,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保护热带雨林的重要性。
“霸王岭”景区保存着较好的自然雨林生态,有闻名遐迩的海南长臂猿,动植物种类丰富而珍贵,集植物奇观、峡谷流泉、飞瀑怪礁、民俗风情于一身,是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霸王岭”已开发海南长臂猿旅游小镇、雅加和白石潭两个景区,打造了情道、康道、乐道、孝道、福道和后山防火栈道等6条观光栈道,总长度约9公里。
近些年,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霸王岭分局和昌江依托这里独特的资源,致力于发展研学基地。“霸王岭”景区先后获得“国家青少年自然教育绿色营地”“省级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世界研学旅游组织合作认证基地”等称号。
“分为室内讲解和室外实践两部分,不定期面向社会公众开放科普宣教馆,室外6条观光栈道接待科研单位人员、学生、游客前来研学和观光。”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霸王岭分局宣教科工作人员倪德聪说,研学活动中,讲解员向参观者讲解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相关科普知识,增强大家生态文明意识,传播国家公园理念。
10月23日,海南省研学旅游协会成立。在昌江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霸王岭分局下属海南省霸王岭森林发展有限公司成为了该协会的会员。“下一步,我们一方面借助协会的力量,与相关学校合作,开展研学主题系列活动;另一方面将进一步完善小镇的配套基础设施,加强接待能力。”海南省霸王岭森林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小倩说。
“花卉研学”也是昌江的一大特色。学生、游客可以前往和丰兰花博览园,欣赏一株株竞相绽放、争奇斗艳的兰花,可以参观兰花科普馆、组培室等,体验兰花种植。借助丰富的花卉资源,昌江为学生及游客提供了探索自然、学习花卉知识的优质平台。
探究核电奥秘 领略工业文明
今年7月,来自清华大学等全国29所重点高校的80多名师生代表深入海南昌江核电基地,开启了一段“核电探索”之旅。
在为期3天的活动中,师生们不仅参观科普展览馆,学习有关核能、核电的原理和核电安全性等知识,通过观看发电原理的动态演示,了解核电系统的工作原理,还亲临核电现场,参观核电观景台,实地观摩、了解核电工程建设规模及海南核电二期工程、“玲龙一号”项目建设等情况,身临其境感受核工业带来的独特魅力。
“这些年,基地接待了许多来自岛内外学校的学生,一般寒暑假人数较多。”中核集团海南核电有限公司党建工作处宣传科负责人孙智良说,活动中,学生们可以参观核电科普展览馆、模拟机房、核电观景台以及白蝶贝养殖基地等地,通过实地参观、科普讲座、互动体验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们近距离体验核电文化,增长见识。
据悉,2023年,“海南核电”获得“世界研学旅游组织合作认证基地”荣誉称号。今后,海南核电基地将更加注重强化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提升科普教育质量等,努力成为全国知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核电科技科普的重要窗口、核电科技创新的重要平台。
除了核电基地,昌江矿业遗迹也展现了工业之美。石碌矿业博览园以石碌火车站矿仓为背景,建设了矿文化体验区、矿业设备展示区等。
走进石碌矿业博览园,一台台陈旧的采矿机器、运输设备在草坪上陈列展示,承载着矿山的记忆与历史过往,展示石碌铁矿的发展历程。学生们在老师的引领下,能从多角度了解石碌铁矿的“前世今生”,领略矿山文化的魅力。
“研学旅游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实际场景中,将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加深理解,提高学习兴趣。同时,从经济方面来说,研学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业态,能带动当地住宿、餐饮、交通等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海南省研学旅游协会秘书长谢祥项说。
“此次与昌江旅文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将共同策划符合昌江特色的研学项目,并结合该县实际情况,设计科学合理的研学课程和活动方案,提升研学旅游产品的质量和影响力。”谢祥项说,希望通过此次合作,促进昌江研学旅游快速发展,建立昌江独特的研学品牌,助力昌江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的研学胜地。
(本报石碌11月7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