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邓菡彬
近日,海口市琼剧团的原创琼剧《布衣卿相》在海口上演,反响热烈。
丘濬是封建时代身居高位的海南籍士人,海口市的一条主干道丘海大道即以丘濬和海瑞这“海南双璧”而得名。
作为土木堡之变、明英宗被俘事件后短暂的“明代宗”时代的进士,英宗复位这么大的历史潮涌都没有对丘濬的仕途造成波澜,他稳步从学问家走向政治家,最终在历经四朝皇帝后,在“弘治中兴”的明孝宗弘治帝早期拜相,成为弘治帝最倚重的文臣,一展其治国思想和才干。这人生际遇的内在逻辑并不容易把握。此外,丘濬的性格面向,在其时代就让其同僚觉得看不透,遑论5个世纪后的当代人。
但创作者们迎难而上。
编剧陈艺天已经创作了一整个海南历史名人的谱系,他写了两位伏波将军,西汉路博德、东汉马援,他写了两位巾帼英雄和奇女子,冼夫人、黄道婆,他还写过海瑞,这次到了丘濬。
写历史人物,写横截面或者一段人生,比写完整一生要好写,导演和演员等艺术家的舞台创作也相应方便一些。但这次陈艺天偏写丘濬的一生。而导演王东昌、作曲黄志启等人和演员们居然齐心协力,拿下了这丘濬一生的故事,硬是把这部戏立了起来。写一生,见一世,这是大手笔。因为丘濬的人生故事不仅仅属于他自己,更是属于那个充满寓言性的时代。
这部戏融合历史与虚构,将明英宗土木堡之变作为整个故事的发端点——丘濬赴京参加会试不第,恰逢国家危难,兵部尚书于谦召集民众抵抗外敌入侵,新科进士们纷纷逃窜,落榜书生丘濬却慨然应征,让一位朋友、当时的基层官员王恕感佩至深。于谦这位妇孺皆知的历史人物于是巧妙地成为这部戏的戏眼,他“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精神成为青年丘濬和王恕的思想火炬。对于英宗复位之后处死于谦的冤案,丘濬一直抱有为于谦平反的具体主张,为此不惜触过天颜、下过大狱。戏的高潮,一直欣赏丘濬的太皇太后已经准备拔举丘濬成为太子的老师、为他铺平从帝师到未来辅宰的道路,此时,未来的弘治帝已经为老师上茶、待听讲,但这位丘先生居然又拿出于谦的事,把为于谦平反作为给太子当老师的条件!
观众至此无不愀然。创作者的巧妙针脚正在于此,用一个虚构的要挟太皇太后的场景,鲜明地摹画出历史中有胆有识的大儒丘濬。丘濬编纂《英宗实录》《宪宗实录》《续通鉴纲目》《大学衍义补》的诸多事迹无法搬到台面上,但可以构成强烈的潜台词——丘濬坚持为于谦平反,不是简单的一根筋,是坚持以史为鉴的传统智慧,要用符合正义和道义的历史真实匡正世人,而不是得过且过、任由历史横亘不可直视的硬伤。
戏的结尾部分,也在同样逻辑下刻画了丘濬与老友王恕的冲突。两个人在私人情谊上没有问题,但在具体政策上却成了对立面。王恕去职,理所当然觉得是丘濬在搞鬼,但丘濬乃是一片公心。就像《论语》中的孔子所说,君子结交友人但不结党营私——丘濬不以同僚与自己的亲疏、而是以政策的具体利弊来衡量措施取舍。《布衣卿相》用王恕和丘濬的毕生交往作为故事主线之一,向观众勾勒出这样一种高度凝练的丘濬形象:身负卿相之能而不自彰其能,个人的才华和能力融入历史正义的必然性,身居相位而心怀布衣之德,朴素地看待人和事。
丘濬的清廉是一种朴素的清廉,与他的治国才能相辅相成。戏里,太监李广派锦衣卫调查丘濬的家产,试图找到丘濬贪腐的证据,却成自取其辱的闹剧。这场戏很好地调剂了气氛,黄志启老师的作曲配器尤为出彩。观众看到这里,可能不会有人想起革命导师列宁对丘濬的震撼评价:“中国十五世纪最杰出人物”“人类中世纪最伟大经济思想家”!
丘濬是海南贡献给中国历史的一颗明珠。感谢《布衣卿相》这部戏,它让我们有幸亲近了这位海南先贤,希望它能有机会继续打磨提升,成为海南艺术界贡献给中国新时代文化建设的一份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