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成林
东坡文化是海南重要的文化资源和耀眼的文旅IP。将于近期举办的第二届中国(海南)东坡文化旅游大会,对于深入阐发挖掘东坡文化内涵,促进文旅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此为契机,海南日报理论周刊今日推出“思想圆桌汇”,就如何推动东坡文化传承利用,赋能海南文旅融合发展,更好推进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展开深入探讨。
A
奇绝之旅开启人文之胜
问:苏东坡在诗句“兹游奇绝冠平生”中,以“奇绝”概括海南的遭遇,那么,苏东坡在海南留下了哪些特色文化印记,有何独特之处?
李景新:首先,苏东坡的“奇绝之游”为海南留下了两处著名的历史文化遗迹纪念地,一处是位于今儋州中和镇的东坡书院,一处是海口的五公祠。
苏东坡刚登上海南岛,就发现并开凿了“双泉”(今存浮粟泉),这是他送给海南人民的第一份大礼。浮粟泉经李光及后人的强化,文化内涵丰厚,近千年来,泉水清澈甘洌,伴随着东坡的海南遗韵,至今滋养着人们的心灵。以“双泉”为依托,人们建立了苏公祠、五公祠,并将琼郡其他历史遗迹迁于此,形成今日之规模,成为海南重要的综合性历史文化纪念胜地。
苏东坡居儋三年,完成了流传千古的“海南功业”,这些都沉淀于东坡书院和桄榔庵中。东坡先生初僦官屋,后迁居桄榔庵。这期间,他与众人合力在黎子云家建造载酒堂,载酒堂和桄榔庵便是东坡先生传播中原文化的重要场所。后人难忘东坡之恩,先后立东坡祠于桄榔庵和载酒堂,今东坡书院即以载酒堂为依托修建而成。桄榔庵、载酒堂遂成为承载海南东坡文化的“双子星座”。
其次,海南尚有一些苏东坡“奇绝之游”的印记。比如,苏东坡两度经过澄迈,在赵梦得家留下风雅故事;《渡海帖》和两首绝句使通潮阁名扬天下;经过临高,他写下著名的《端砚铭》。
詹贤武:苏东坡在海南的“奇绝”之游,可以用他的诗句“四州环一岛,百洞蟠其中。我行西北隅,如度月半弓”来概括。苏东坡被贬海南,于他而言是不幸,对海南而言是大幸。他在古驿道上留下清晰的足迹,留下苏公祠、浮粟泉、桄榔庵、东坡书院等名胜古迹,留下玉糁羹、东坡生蚝等烹调技艺,关于他的传说故事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苏东坡在海南办学兴教,传播中原文化,被称为“蛮荒之地”的海南自此“书声琅琅,弦声四起”。苏东坡的影响力是超越时空的,不仅融入海南人民日用而不觉的生活,还沁入海南人民的精神世界。
儋州自古有“诗乡歌海”的美誉,被称为“蛮唱与黎歌”的儋州调声,无不受到东坡诗词的濡染;儋州民间诗词创作蔚然成风,唱和酬答间不乏大江东去的神韵;儋州坊间喜爱研习书法,横竖撇捺间颇有东坡风骨;儋州学子崇尚勤奋读书,田间村道搭建的贺喜彩门是对考生的最好褒奖。海南的东坡文化既与其他地区的东坡文化一脉相承,又体现出海南特有的地域性、民族性和活态性,虽历经近千年风雨,至今传承不衰。
B
东坡文化的“N种打开方式”
问:东坡文化是海南旅游发展的重要宝藏,当前,以东坡文化赋能文旅融合发展,海南形成了哪些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还存在哪些不足之处?
王国臣:东坡文化是儋州最重要的文化IP。儋州推进“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不是文化和旅游要素的简单叠加,而是一种互动的资源整合,通过二者之间的相互促进与相互赋能,达到“1+1>2”的集聚效果。“东坡文化+N种打开方式”是我们现行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
一是“东坡文化+节庆活动”。今年将在儋州举办的第二届中国(海南)东坡文化旅游大会暨第十四届东坡文化节,是儋州文旅融合的重要标志性活动之一。将采取“线上+线下”结合方式,将论坛、展览、演出、美食文化体验、文创大赛等活动有机结合,打造独具海南特色的东坡文化体验活动。
二是“东坡文化+乡村振兴”。儋州以东坡文化为主题,开展各类乡村游、东坡文化田园体验等项目活动,将优秀传统文化和乡村振兴结合,既推动了农村旅游经济发展,也为乡村文化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三是“东坡文化+产业延伸”。儋州推动开发了一系列以东坡文化为主题的文创产品。这些产品不仅丰富了儋州旅游的内容体系,也让游客可以通过文化消费进一步理解东坡文化价值,助力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李景新:以东坡文化赋能文旅融合发展,首先要弄清东坡文化的内涵、外延、游踪和融入文旅的方法途径。海南本有研究东坡的传统,海南省苏学研究会和海南省东坡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的成立更是使东坡文化的研究形成规模和系统。海南已连续举办六届“东坡居儋思想文化研讨会”、四届“苏学研究高端论坛”、两届“海南省东坡文化国际论坛”,推出两批省级“苏东坡文化研究”重大专项课题。学术的加强让“海南东坡文化”逐渐明晰起来,为赋能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在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下,东坡文化的保护利用工作依次展开。连续举办2023年、2024年“中国(海南)东坡文化旅游大会”,并制定《海南省东坡文化保护利用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这些举措把东坡文化赋能海南文旅融合发展推向快车道。
但也存在不足之处,比如,东坡遗迹群的挖掘尚不完备。如儋州的伦江驿、天庆观、城东学舍、汲江煎茶处、诵经放生处、儋耳山、冼夫人庙,以及海口的三山庵、澄迈的赵梦得居所,都凝聚着精彩的东坡文化元素,却没有很好地开发利用。
C
串点成线让体验更立体
问:苏东坡本人好游历,经历了学游、宦游、谪游不同阶段,来到海南后,也历经多个市县,该如何整合资源,以东坡文化擦亮海南的文旅品牌?
詹贤武:发掘好东坡文化资源,推动海南的文旅融合,要摸清家底,然后再行开发。海南的东坡文化既有精神性的文化,也有物质性的文化,既要重视物质文化的保护与开发,也要重视精神文化的传承。
东坡文化历史遗存是东坡文化的载体,应将原有的点状历史文化遗存连接成线性景点,构成如“月半弓”状的东坡文化旅游线路。东坡文化以活态形式存留在海南民间,应发掘儋州歌舞、调声、诗词、书法等民俗事象,为文旅提供观赏性展陈、文艺性表演和沉浸式体验。在东坡有关的烹调技艺基础上,创新推出海南薏粿、椰子饭、斑兰糕、清补凉等各类海南美食,以及东坡服、东坡冠、东坡笠、东坡木屐、黎锦、黎族传统服装等文创产品,满足游客体验和网红打卡的需要。重视“游”“学”结合,让游客在东坡书院朗读东坡诗文、在载酒堂吟诗酬答,做一回东坡的学生,实现“游”中“学”、“学”中“游”。充分利用数智技术推动东坡文化园区的数据化、智能化、虚拟化、场景化和个性化建设,促进海南文旅产业转型升级。
王国臣:苏东坡的游历不仅覆盖了海南多个重要市县,而且涵盖了人文、生态、美食等多种旅游元素。目前,海南各市县对苏东坡文化的开发相对独立,缺乏整体协调,在全国及国际市场上缺乏系统推广,未形成品牌合力。
可以探索串联儋州、海口、临高、澄迈及其他相关地区,打造“东坡文化游历线”。以苏东坡的活动轨迹为主线,将海南的文化与自然资源整合,推出“学游”“宦游”“谪游”三种深度文化旅游线路。可以探索推动建立统一的协调机制,例如成立“海南东坡文化文旅发展联盟”,推动东坡文化故事以年轻化、趣味化的方式传播,统筹推进资源整合与品牌推广。
可以加强与海南其他文化IP联动合作,以“东坡文化”为核心,与海南全岛其他文化资源(如黎苗文化、海洋文化等)形成联动,打造海南整体文旅品牌效应,实现资源共享、市场共赢。还可以通过“一带一路”文化交流、海外文旅推广会等形式,将东坡文化更好传播到国际舞台,进一步擦亮海南的文旅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