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邓钰
近日,三亚市崖州区,海南农垦鲜食玉米示范基地,临近傍晚,阳光依旧肆意地洒在比人还高的玉米植株上,交织、蔓延成一片波澜起伏的“金色之海”。
走入其中,摘下玉米,拨开它们嫩绿的苞叶,一个个玉米各有千秋,白的、黄的、红的、黑的、彩的,各色玉米在阳光下闪着润泽的光。
不远处,海南农垦甜瓜试验基地里,各色新奇特瓜果竞相争鲜:“黛玉”甜瓜秀丽饱满,“罗密欧”甜瓜散发芒果香味……
这些“新奇特”的玉米和瓜类品种蓬勃生长,和海南省农垦科学院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垦科学院公司)种业人员的努力息息相关。
每一粒良种,从选育、培育到推广,需要经过漫长的旅程,背后的支撑则是完善的种业产业链条。近年来,海南省农垦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垦集团)组建升级种业企业——海南南繁种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南种业集团),打造“育繁推服”一体化种业链条。
他们是光与热的辛勤捕手
田头来“做媒” 打“飞的”种田
“每年南繁季,都有数万株玉米在这里‘相恋’,众多丰富多彩的玉米材料便是爱的结晶。”日前,在海南农垦鲜食玉米示范基地,海垦科学院公司鲜食玉米研发技术员施琦在玉米地里穿梭。
目前,基地里汇集了12个优势鲜食玉米甜、甜糯组合,它们从数千个玉米材料组合中脱颖而出,是当之无愧的鲜食玉米“优等生”。
“其中2个苗头组合已完成试验,经过秋季制种便可参与2025年品种审定。”海垦科学院公司总经理简纯平介绍。
实际上,每一个玉米组合要成为新品种,都得经过精挑细选。具体而言,玉米新品种从诞生到面向消费者,需要经历亲本自交系选育、杂交组合组配、品比试验、参加各级区试、通过品种审定,再由拿到品种经营权的企业进行生产开发,才能作为新品种在农户地里种植,最终才有可能被送上人们的餐桌。
“亲本又分为父本、母本,它们就是新品种玉米的爸爸和妈妈。”施琦形象地比喻,育种人员就像“做媒”的媒婆,尽可能让不同的父本和母本频繁“相亲”,产生尽可能多“孩子”,即玉米组合,从中选择遗传得最好的那一个。
如今,基地里蓬勃生长玉米育种材料,便是海垦科学院公司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的联合育种团队考察过数以万计的鲜食玉米“父母”后,精选出爱的结晶。
南繁北育,万里挑一。要观察玉米组合材料是否能展现优良性状,就得靠不停地种植、观察和记录验证。每年冬春季节,三亚南繁基地独特的光热条件,加速了农作物选育进程。而到了夏季,海南气温过高且田间昆虫大量繁衍,便不再适合观测作物性状,育种人员便要打“飞的”到省外试种育种材料,看长势、观果形、尝味道、评性状,只为在万千玉米中找出“心动对象”。
两年来,为了加快鲜食玉米新品种的育种工作,海垦科学院公司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的联合育种团队如同光与热的辛勤“捕手”,一刻不歇,辗转于三亚、广州、张掖等全国多地,一路追赶农时,将汗水挥洒在片片试验田中。
“今年,我们联合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通过引进鉴定、创制不同来源861份种质资源。”简纯平介绍,依托种质资源的组合和试验,团队已于今年9月初在广州播种778个甜玉米新组合,正持续观察和鉴定它们,并参与多地的区试,推进下一步选育工作。
这样的故事,不仅发生在玉米地。近年来,海垦科学院公司成立了玉米、水稻、蔬果和果树等科研课题组,他们将海南农垦种业的发展新故事书写在广袤天地。
他们的田间生活出人意料
高温大棚里一待五六个小时
近日,海南农垦甜瓜试验基地的大棚里,蓬勃生长的秧蔓挤挤挨挨,缠成一片幽幽的绿。这一处通体润白、间杂条黛的“黛玉”甜瓜挂在枝头,十分秀气,那一处色泽金黄、馥郁甜美的“罗密欧”甜瓜,在满目绿色里醒目非常,而网纹密布、皮薄肉软的“锦玉”甜瓜自有清甜滋味……
近年来,海垦科学院公司借助中国种子(南繁硅谷)大会等平台,加强与国内外种业科研机构和优势种业企业的交流合作,整合种质资源,推进新品种的选育和科研成果的市场化转化和品牌推广。
“大棚里汇集了我们的‘当家花旦’,有许多海南农垦自有知识产权的品种。”海垦科学院公司蔬菜育种负责人杨瑾如数家珍地介绍,目前,大棚里种植了47个甜瓜新组合,20个西瓜新组合。其中,“黛玉”“罗密欧”“锦玉”等品种,频频受到业界好评。
穿梭在大棚中,瓜藤上润白秀丽的甜瓜引人注意。
“这是我们的‘黛玉’2号甜瓜,白色的果皮上夹着黛色的条纹,切合了林黛玉非常漂亮的形象,又因为有着绿黛条,便有了这个名字。”海垦科学院公司甜瓜育种顾问张新介绍,该品种甜瓜果肉也呈现白色,中心糖度达到18度,抗性极好,易坐果,耐储运,极具市场推广潜力,目前已经取得了新品种权。
为了种出满园瓜果新品种,海南农垦育种人员脚踩土地,深扎地头,踏踏实实费了一番苦功。
尤其是今年9月以来,接连受到台风影响,当地持续暴雨,许多土地潮湿积水、难以播种。
“我们一遍遍在田里抽水、平地,争分夺秒地布肥,最终才保证了种子及时播种。”杨瑾说,为了保证甜瓜有足够的温差积蓄糖分,白天必须封闭瓜棚,育种人员经常要在温度接近50摄氏度的大棚里,一待就是五六个小时。
甜瓜成熟后,杨瑾和团队的考验才真正开始。
“瓜香肉甜,不仅人爱吃,蛇虫鼠蚁也不想错过。”杨瑾说,许多新品种甜瓜,中心糖度能达到18度,且香味浓郁,十分诱人。她和伙伴们不仅要防治蝇虫,更要防着没人的时候,田间的小动物跑来偷吃。
为了赶走这些馋嘴的“客人”,杨瑾想了很多办法,甚至凌晨一两点,摸黑跑到田里放烟花、放鞭炮,就为了用光亮和声响,吓走偷吃的蛇和老鼠。
“鞭炮响起来,蛇鼠四窜开来,炮声一歇,田里就是蛇窜过瓜果的刷刷声。”杨瑾说,团队人员带着桶守在田头,逮着蛇鼠就往里扔。
这样的故事不只发生在瓜棚。当玉米成熟时,施琦和工作人员也总要蹲在地里,守到半夜抓蛇和老鼠。“田里的蛇虫,远比人们想象中多,但为了守护好‘玉米宝宝’,就必须战斗到底。”她说。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培育出冠上“海南”姓的作物新品种。
他们的期待是沃野出良种
既做育种员又是推销员
扎根沃土,海垦集团始终心怀“国之大者”,坚持以良种良苗的研发、种植、推广为抓手,建设“育繁推服”一体化的现代种业链条,参与商业化育种体系的建设,推进南繁种业、海南热带特色高效农业高质量发展。
“不仅要研发良种,更要让它们能够扎根农民的田间,成为人们舌尖佳肴。”海南种业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冬交会,该集团组织海垦科学院公司带来一批新品种,面向省内外客商进行集中展示和推介,借助展会流量,让人们能更直观地感受到新品种的奇妙之处,搭建了从田间到“舌尖”的畅通渠道。
乳白色的“海垦玉520”生吃有浓浓的牛奶味,紫红色的“黑歌”玉米富含花青素,果皮金黄的“罗密欧”馥郁甜美……连日来,2024年第27届中国(海南)国际热带农产品冬季交易会(以下简称冬交会),海南农垦馆里,海垦科学院公司引进推广转发和研发的众多新品种。稳稳占据海垦南繁种业展台的“C位”,引得参会嘉宾频频点赞。
近年来,海垦科学院公司以产业联盟、科企联动、自主创新等形式,通过强化人才队伍、申报科研项目等形式,不断提升种业科研成果转化能力,在市场化推广转化一批新品种的同时,加强自主研发能力,选育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为热带果蔬新品种注入“海垦芯”。
在海垦热土,一条以良种良苗为核心,以种子繁育为纽带,以商品转化、销售加工及相关服务为终端的农业全链条雏形初现。
(本报三亚12月7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