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玉萍
【编者按】
这两年,由于乡贤参与和文化赋能,定安县龙门镇的大山村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推介传播之下,俨然已经成为一个网红村,“水塔咖啡”“中国百山图”等,更是不少驴友的打卡对象。
然而,大山村最具文化魅力的,当数在其一公里多长的主村道上,别出心裁展陈的碑刻文化,书法爱好者将那条路称作“碑碣路”。在这里,借由以山为主题的碑碣,依稀可以梳理出中国书法艺术的源流和肌理;在这里,与海南历史密切相关的石刻,亦能勾勒出琼州文化、教育嬗变的脉络。
位于定安境内的著名风景区南丽湖和久温塘冷泉,因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地理优势,吸引着无数游客。而南丽湖以南、久温塘冷泉以北的一片区域,属于典型的火山岩地貌带,海拔在100米—250米之间。坐落于这片区域之中的龙门镇大山村,不毗邻高山,不靠近江河,亦缺乏特色资源,且与城区相距较远,常常是被人绕过的存在。最近两年,大山村却“火”了。在一个温暖的冬日里,笔者与小伙伴们相约,从海口出发,一路疾驰向南,前往村中探秘。
墙绘晕染乡村图
乡村如画布,墙绘来点彩。当艺术墙绘在大山村晕染时,恬静的乡村,有了躁动,有了色彩,有了灵魂。“大山(村)没有山,中国百山在大山(村)。”这是如今村民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在入村口处,主干道右侧是村学校百余米长的外围墙。昔日斑驳的墙面被重新粉刷,修整得如宣纸般平整洁白,主题墙绘“中国百山图”如长卷在此徐徐展开。“东岳泰山雄伟、西岳华山险峻、南岳衡山独秀、北岳恒山恢宏……”欣赏着跃然于眼前的百座中国名山,震撼于虽身处天涯海角一乡隅,却能尽赏祖国之磅礴大山,自有一种豪情在心中涌动。“中国百山图”主题墙绘,运用了中国画风格及用色特点,以青绿色为主基调,在水墨的基础上,薄施青绿,用笔大气,着色清丽,笔触中感大山之胸襟,青绿中见文人之气息。它带领我们一行人走入大山村,进入到实景画卷里。
漫步入村,黑色调的火山石堆砌而成的老房屋、白色调的现代小楼,在墙绘艺术的晕染下,变得明亮多姿,落于古树丛中,和谐和美。多处新、老屋舍的墙面上,高、矮围墙上,描绘劳动状态、丰收喜悦、生活场景、农耕文化等的一幅幅墙绘,生动活泼。那幅“环境整治好了,连猪圈都很生动”的墙绘,更是主题突出,艺术语言丰富,妙趣横生,讲述的是利用废弃猪圈,变废为宝,改造成为农家乐的新故事。这些美丽的墙绘成了大山村实景画卷里的亮丽基调,而大山村集乡贤智慧、纳乡贤巧思转化而成的文化景观,成为了画卷中最亮的那抹色彩。
“大山”刻石 书法集“碣”
大山青青,碑碣悠悠。两年前,大山村人诚邀有志于为乡村建设发展和无私奉献的乡贤们出谋划策,瞄准书画艺术主题,打造文化景观和文旅项目,乡村文化一派芳华。漫步村中,放眼望去,在无边的绿色中,矗立于村道旁的书法碑碣最能抓住我们眼球。它们高低错落,大小不一,形态各异,或卧,或立,或仰,或俯,最高的约三米多,如小山挺立;低的约高半米,似美人卧几。为我们引路的乡贤介绍说,绵长一公里多的村主道路旁放置了100余块书法刻石,均是利用当地特有的火山石、黄蜡石等石材凿刻而成。
细细观赏大山村碑碣,从形制上严格来说,大山村的碑碣群属于碣的形制。《说文解字》:“碣,特立之石也。”著名金石学家马衡在他的《中国金石学概要》中指出:“刻石特立者谓之碣。”古人把长方形的刻石叫“碑”,把圆首形的或形在方圆之间,或上小下大的刻石,叫“碣”。天长日久,后世碑碣名称往往混用。大山村碑碣群充分利用了岩石的原始模样,任其宽处宽、窄处窄,经巧妙构思后,在岩石的前方或前后、左右等多处雕刻合适的文字内容,雕刻面基本不打磨或略加打磨。
研读大山村碑碣,不难发现其内容的独特之处。设计者的睿智文心,体现在石头外形与内容的匹配、雕刻内容的考究、形神的统一方面上。每块碑碣的内容均按中国诗书文化脉络,大抵以山和海南历史文化为主题,引用典籍、典故中的相关内容,加以镌刻。陶渊明的一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诗句,镌于大小一立方左右的不规则岩石上,岩石不高不低,似圆似方,散发着悠然淡泊的长远意境。
揣摩大山村碑碣,独特之处还有对书家及字体的选择上。一块岩石上镌“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语出《诗经》,书法集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的行书字。此碑碣作品,语句经典,所选书法家颜鲁公就是书法史上的一座“高峰”。此碑碣,书法行笔流畅,笔势大气、厚重而不滞疑,多有灵动之笔意,却意连笔不连。章法上 ,两列分布,虽为集字,但气韵连贯,似一气呵成。纵观整件碑碣,可谓诗、书、石融为一体,浑然天成。
岩字合一 石字共美
大山村碑碣群从入村口处开始,是按历史朝代分单元排列的。入村口处一块“大山”二字的甲骨文碑碣,卧于道路旁。它笔法古朴,粗细变化明显,书写节奏感强烈,呈现了中国最古老的文字之美。由此,观赏者可以沿着村道,在大山村碑碣的“露天课堂”里,探寻三千年的中国书法文化之美妙。
大山村碑碣群中最具和谐之美的当数以金文、小篆集字的几块碑碣。它们岩石古柮、文字古朴;它们志气和平,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散发出一派平和气息,共同演绎“中国汉字演变史”。在古人眼中,一笔落下,便可有万千世界的精彩,这一笔很美,这一笔就是隶书的“雁尾”。隶书是中国古文字与今文字的分水岭,也代表着书写的人终于可以从书写篆书的拘谨中走出来,有着洒脱、释放和自由的意味。大山村碑碣群中,有两块碑碣,分别集著名 “汉三颂”中《石门颂》《西狭颂》的字,其结字的疏旷野逸,线条的瘦劲和绵绵的流动之美,让人深深折服。
魏晋时期南北朝是中国书法史上的高峰期,出现了多位在书法史上极具影响力的书法家,王羲之就是代表人物之一,有“书圣”之称。立于村口高约两米多的巨大碑碣,上刻“大山村”三字,字体集王羲之行书,其端秀清新,含蓄遒美的风格,从中可领略东晋时期书法家的尚韵特点和唯美追求。
按照村道的路引标志,我们进入到唐宋元明碑碣单元区后,跃然入眼的唐宋元明诸多书法大家的集字碑碣异常丰富。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楷书集字的几块碑碣中,可窥“唐人尚法”之一二;从苏轼、米芾、黄庭坚行书集字的几块碑碣中,可悟“宋人尚意”之笔韵;伴随着赵孟頫、文征明、王铎等一批书法大家的集字碑碣映入眼帘,我们放慢了脚步,认真观赏、感受、理解“元明尚态”之书风和那一笔一画写下的一座又一座书法巅峰。
漫步其间,碑碣上诗词、名句的年代逐渐靠近现代,一路延伸到 “生态之福”小广场,碑碣汇成集苏轼字的一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跨越千年的书法文化与生态振兴在这里惊喜交汇,传统文化与自然生态文明在这里相互诉说。
铭文抒怀,刻石弘美。大山村碑碣群,岩字合一,石字共美,有诗有记,凝固历史,隽永文化。大山村碑碣群,让我们沉浸于中国书法美、诗词美及海南历史文化美的同时,也给了我们一次触摸感知的完美体验。那些默立着的一块块火山岩碑碣,以坚韧古朴的外表,以温润如书的气质,久久迎接你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