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媒体: 海南日报 |南国都市报 |南海网 |南岛晚报 |证券导报 |法制时报 |海南农垦报 返回首页
2024年03月08日 星期五  报料热线:966123
当前版: 0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河南
自带“学霸”光环的郑麦136
全国各地的小麦专家在田间观摩郑麦136的生长情况。资料图

  ■ 河南日报记者 刘晓阳

  □ 殷殷嘱托

  2021年5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赴南阳渠首考察途中临时下车,走进一处麦田察看小麦长势。看到丰收在望,习近平指出,夏粮丰收了,全年经济就托底了。保证粮食安全必须把种子牢牢攥在自己手中。要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从培育好种子做起,加强良种技术攻关,靠中国种子来保障中国粮食安全。

  大家好,我是一粒出生在河南的小麦种子,名字叫郑麦136。前段时间豫北刚刚下了一场雪,地里墒情很足,在农业大县延津的一片高标准农田里,我正抓住大好春光,努力汲取光热向上生长。

  这几年,我在黄淮麦区及长江中下游审定区域深受很多农民伯伯的欢迎。据统计,从2019年通过审定至今,我已被累计推广种植面积高达1200万亩。

  这是为啥呢?用农民伯伯的大白话说,“这品种靠得住,种着放心。”

  2023年“三夏”期间,连续强降雨天气使河南小麦收获“困难”重重,这场突如其来的意外,也成了考验小麦品种耐穗发芽的试验场。而我凭借着超强的综合抗逆性和耐穗发芽能力,成功顶住了连绵阴雨的侵袭,几乎没有穗发芽的情况出现。

  说到这里,该隆重介绍我的出身了。我是河南省农科院作物分子育种研究院雷振生团队历时多年培育出的新品种。我的母亲是黄淮南片第一麦矮抗58,父亲是黄淮北片第一麦济麦22,这两个品种曾是黄淮南片、黄淮北片种植面积最大的品种。所以说,我身上具备高产稳产的优良遗传基因,一出生就自带“学霸”光环。

  再带大家来看看我出生的地方——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试验基地,这里的1亩地可以繁育十几个到上百个新品种,很多小麦新品种正在诞生。现在的它们虽然是一串看不懂的数字编码,但不久的将来,它们就会像我一样,拥有一个中文名字,并在小麦主产区占有一席之地。

  多年来,就在这片看似普通的试验田里,诞生了众多实力超群的小麦明星品种:我的“前辈”郑麦366曾经荣获201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师兄”郑麦379自2019年以来已连续四年为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优质强筋品种;而我也经受住了近年来多种自然灾害和病虫害的考验,有望成为新一代主导品种。

  “中国种,河南芯。”其实,我的整个河南小麦家族都很强。2009年以来,河南通过国家审定的小麦新品种数量,占全国近三分之一;全国小麦育种领域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的共11个,河南占5个。高产优质小麦品种对增产的贡献率接近50%,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7%。

  “一粒种子,关系着中国人的饭碗安全。”围绕种子芯片这一重大课题,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神农种业实验室以及中原农谷蓄势起航。小麦育种迈入生物育种、分子育种与常规育种相结合的阶段,河南小麦家族的版图正在扩大,不断夯实粮食产能基础。

  春回大地,万象“耕”新。中原大地上的8500万亩麦田格外吸睛,我的超强小麦家族正迎着春风,茁壮成长,孕育丰收的希望。

上一篇    下一篇
   第001版:头版
   第002版:奋楫逐浪自贸港 2024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第003版:奋楫逐浪自贸港 2024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第004版:奋楫逐浪自贸港 2024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第005版:奋楫逐浪自贸港 2024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第006版:奋楫逐浪自贸港 2024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第007版:奋楫逐浪自贸港 2024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第008版:奋楫逐浪自贸港 2024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第009版:“营”在自贸港“画”说新海南
   第010版:本省新闻综合
   第011版:新海垦
   第012版:中国新闻
   第013版:文化周刊
   第014版:文化周刊
   第015版:文化周刊
   第016版:文化周刊
一粒种子促振兴
一粒玉米种子的蜕变之路
小豆住进了加速器“阳光房”
自带“学霸”光环的郑麦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