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日报记者 王迎春
阳光穿透海面,变幻队形的沙丁鱼在海里卷起“风暴”;豆丁海马藏匿在红珊瑚中,像一位害羞的新娘;巨型马赛克水母是理想的“房车”,小鱼们可以栖身其上四处旅行……近日,“蔚蓝国度 龙腾四海—潮和·海底影像展”在陵水黎族自治县顺德会馆展出,一件件动人心魄的影像作品,让观众感受到了海底世界的浩瀚绮丽。
这些影像的创作者是海南陵水籍独立水下摄影师、自然纪录片导演潮和。皮肤晒得黝黑,潮和常年留着寸头,在帽子和眼镜下,眼神明亮。10多年来,他像一条“人鱼”,从未停止对蓝色海洋的探索,通过水下摄影向世人展示海洋生物的百态,用影像守护海洋生态。他说:“我的办公室在海底!”
从赶海少年到水下摄影师
“当我潜入海底的那一瞬,整个世界都安静了下来,我像一只在海底飞翔的鸟,偌大的海底,只听到我的呼与吸。”潮和在自述中这样说道。
大海,是早已融入他血液的生命记忆。潮和本名姚宏朝,出生于陵水新村镇一个渔村,从小跟随长辈出海捕鱼、赶海踏浪,当地丰富多样的滩涂、海洋生物点亮了这位“70后”的童年。
长大后,潮和外出求学工作。有一次回老家,他发现记忆中的海发生了一些变化:沙滩退化、鱼类资源减少……这让他很受触动,决定要为这片海做点什么。
2012年,潮和开始在马来西亚学习潜水,考取了高级潜水教练等证书。他辞掉了原来的工作,开始了“以潜养潜”的生活。
水下摄影和陆地摄影大不相同,摄影师须在水下穿戴水肺装置,同时让自己的身体和摄影器材处于悬浮状态。
在潮和的展示下,海南日报记者看到,组装后的水下摄影器材像八爪鱼一样展开,配件较复杂。由于水下自然光线弱,为了拍到色泽艳丽、清晰度高的影像,要用灯臂连接闪光灯、视频灯、对焦灯等进行人工补光。“在岸上二三十斤的器材,在水下用浮力臂调整好浮力后,几乎没有重量。”潮和介绍。
自接触潜水开始,潮和立志成为一名职业水下摄影师,图片和视频兼修。他一边钻研潜水技术,一边学习水下摄影,从入门的便携式卡片机、运动相机,到专业的微单、单反,手中的器材不断升级。
东南亚有许多适合水下摄影的海域,潮和几乎每年都会去菲律宾的潜水胜地阿尼洛拍摄。“水下摄影师要快速成长,参加现场挑战赛是一条途径。”潮和介绍,阿尼洛每年都会举办专业级的国际现场水下摄影大赛,参赛者在固定海域用3天时间创作,由全球顶尖的水下摄影师担任评委。
多次获得国际水下摄影奖项后,潮和在国内成立了中国海洋摄影家协会潜水摄影专业委员会,把相关赛制引入中国,已成功举办过多场比赛。
等两小时拍摄鱼“打哈欠”
在潮和的镜头下,海洋生物如万花筒般色彩斑斓,极具魅力。
呆萌的小丑鱼在保卫家园时像一名战士,驱赶闯入海葵的不速之客;虾虎鱼世代栖居在珊瑚中,勤劳的它们自觉承担起了“清洁工”的工作;扳机鱼攻击性强,像极了海底“街霸”;乌贼通过模仿海百合的颜色隐蔽自己……潮和为拍摄的画面配上有趣的解说,让观看者“脑洞大开”。
“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水下摄影师,首先得成为一名海洋生物方面的专家。”潮和工作室的案头有不少关于海洋生物的书籍。“我会在下水前做功课,比如这个海域有哪些生物,它们的习性是怎样的,如果在水下拍到了不认识的,回来再研究。”经过长期积累,如今在潮和眼中,许多海洋生物已是“老朋友”。
微距和广角是最常用的水下摄影视角。“微距的拍摄对象一般是海兔、虾、蟹及小型鱼类等,能呈现肉眼看不到的细节,而珊瑚成林、鱼儿成群等大场景和鲸、鲨等大型生物,则需用广角拍摄。”潮和说。
要拍出精彩的作品,需要技术,更需要耐心和创意。在参加第五届阿尼洛国际现场水下摄影大赛时,潮和看到了躲在海鞘里的黄金虾虎鱼。他拍了几张虾虎鱼探出头的照片,准备离去时,意外发现它“打了一个哈欠”,好奇心瞬间被点燃。
为了抓拍一张“哈欠照”,潮和回到岸上换气瓶重新下潜“蹲守”。通过观察,他发现虾虎鱼“打哈欠”,其实是在进食水流中的浮游生物。耐心等待约两小时后,潮和拍到了一张黄金虾虎鱼张大嘴的特写,并取名为《呐喊》。这张照片让评委们眼前一亮,获得了比赛微距组第二名。“发现别人没发现的,记录平凡中的不平凡,这就是生物拍摄的魅力。”潮和说。
相较于图片,在水下拍摄影视级的视频难度更高,因为人和拍摄对象都会随着水流持续漂动,稳定追踪需要一定的技巧。
虽然大海瞬息万变,但潮和认为这正是水下摄影最吸引人的地方。“许多夜晚活动的海洋生物并不惧怕人类,所以夜间拍摄会看到与白天截然不同的海底世界。”潮和告诉记者,夜潜拍摄时他经常整个人沉浸其中,甚至忘了周围的海水。
用影像保护海洋生态
位于琼岛东南部的陵水有118.57公里海岸线,温暖的海水适合海洋生物成长。让更多人看到、了解家乡的这片海,是潮和的心愿。
几年前,潮和潜入陵水一带的海域拍摄记录,共拍到海洋生物205种,包括许多之前没拍过的物种,如在长棘海胆中发现的一种紫黑色的海胆枪虾……拍完后,潮和创作推出了纪录片《珍珠海岸 生命摇篮》及同名书籍。
“我希望自己的镜头是一个长长的望远镜,带着人们看看海底世界。”潮和尝试将多年拍摄积累的海洋影像素材,转化为具有社会传播价值的海洋科普教育作品。
他制作纪录片,出版水下摄影集,还开发了《珊瑚礁的故事》《自然探索》等海洋生态类课程,以让大众领略海洋之美,唤醒大众的海洋保护意识。潮和还多次走进海南各地的校园、企事业单位,围绕海洋主权意识、海洋生态保护等主题授课。
近几年,国内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水下摄影,为了帮助新手顺利“入门”,潮和基于自己10多年从事潜水教学和水下摄影的经验,制作了《职业水下摄影师》视频教程,分享技巧和心得。
潮和还牵头成立了海南省贝类与珊瑚保护学会,在珊瑚保育、鱼礁建设、珊瑚与贝类资源保护、海洋环保等方面贡献力量。该学会每年联合海南分界洲岛旅游区开展海洋环保公益活动。
2024年,潮和期待解锁新的拍摄方式和拍摄场景,邂逅新的海洋生物,“想钻研一下黑水摄影,记录暗夜精灵,计划年内在陵水近岸海域拍摄夜间生态影像”。
他最大的愿望是在陵水成立一个海洋科普教育基地,“这个教育基地的主要功能有海洋主权意识教育、海洋生态保护教育、自然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