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高懿
“澄迈福橙、无核荔枝、山柚油等产品,都已成为我家餐桌上的‘熟面孔’。”时下正值桥头地瓜采收期,前来澄迈县桥头镇沙土村游玩的张海景买了两箱桥头地瓜。他告诉海南日报记者,这些年来,澄迈农产品频频登上超市柜台、电商平台,不少还标注了“地理标志产品”,十分畅销。
地理标志产品是地方特色品质的保证和“金字招牌”。如今,购买带有地理标志的农产品,也成为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选择。
作为全省唯一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筹建单位,澄迈正深入推进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让头顶“国字号”地理标志的农产品飘香岛内外。
重培育 推动地理标志品牌再“上新”
又到荔枝上市季。3月26日,在澄迈县陆侨无核荔枝基地,基地工人王传艳正围着800余棵荔枝树打转,专注地检查挂果情况,观察果皮是否开裂、叶片有无发黄等。
澄迈无核荔枝是该县的地理标志农产品之一,在澄迈县的11个乡镇中,种植无核荔枝带动发展的就有7个乡镇。
王传艳告诉记者,地理标志产品有着严格的培育标准,无核荔枝也不例外,需要种在专门的有机土壤并使用特殊的种植手法,“比如,施肥很关键,需要特别注意荔枝花期的肥料供应,在开花之前,要多提供一些氮素,用来支持开花的消耗。”
澄迈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自2020年无核荔枝成功注册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后,该县种植户从2家发展到9家,种植面积从6000亩发展到8193亩,占全省种植面积的70%,2023年产量达2500吨,产值达2.25亿元。
有了这样的成功经验,澄迈县正按照“立足一个资源优势,围绕一个产业链条,抓好一个地理标志,富裕一方人民群众”工作思路,不断加强培育,提升地理标志商标的品牌影响力和产业发展驱动力。
近日,一条喜讯自远方传来:该县再添两件“国字号”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澄迈无籽蜜柚”和“澄迈山柚油”。
促保护 凸显地理标志品牌效益
2018年成功注册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先后被列入中国农业品牌目录、中欧互认地理标志名单、全国“土特产”名录,位于主产区的沙土村户均收入从2018年的1.8万元增长到2023年的15万元……沙土地里“淘金”,小小的桥头地瓜做到了。
“自2009年澄迈县实施商标战略和商标富农工程以来,澄迈全力打造桥头地瓜‘金字招牌’,地瓜产业迅速发展。”桥头地瓜产销协会副会长王永敢说,特别是在2018年成功注册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后,“澄迈桥头地瓜”走上品牌化发展道路,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
桥头地瓜的“地理标志”光环,让市场对其的品质要求很高,这也意味着澄迈需要提高管理水平,尽量避免出现鱼目混珠、以次充好的情况。
“一直被‘模仿’,但从未被超越。”王永敢直言,桥头地瓜实行标准化的管理体系,对每一箱桥头地瓜都建立种植档案,统一检测、包装、定价和销售,并免费提供种植、销售培训。
王永敢拿起桥头地瓜包装箱告诉记者:“桥头地瓜‘一箱一码’,消费者扫描纸箱上的二维码,实现来源可查询、全程可控制、质量可追溯,确保消费者购买的每一个桥头地瓜都能找到源头,还原从田间到舌尖的全过程。”
据介绍,当地将进一步完善桥头地瓜现代服务设施,通过建设集桥头地瓜物流仓储、展销展示的桥头地瓜综合交易中心,提升桥头地瓜产品价值,促进桥头地瓜种植业扩大规模,形成桥头地瓜种植-物流仓储-展销推广等全产业链。
严标准 优化地理标志发展环境
“我们在31年前种下第一棵苦丁茶树,一年后,我们就从种植到采摘再到制作,制定共计10余项的行业标准。”日前,今年90岁的澄迈苦丁茶厂的老厂长郑成锦谈起与自己相伴31年的苦丁茶,思绪万千。
万昌村地处羊山地区,曾长期贫穷落后。郑成锦尝试过种植槟榔、咖啡、剑麻等作物,但市场效果不理想。在专业学者的帮助下,郑成锦了解到琼北地区可以种植苦丁茶。经过深入调研,郑成锦决定尝试这一新的种植项目,行业标准也在一次次的尝试中摸索着制定:采用农家肥为底肥,牛、羊粪与磷肥的比例为9比1;一亩地种植110株……在耗时一年多的试种后,独属于澄迈苦丁茶的标准出炉。
近年来,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澄迈苦丁茶越来越受到市场认可。2020年,澄迈启动苦丁茶标准化示范项目建设,坚持“制定标准+标准化种植”并进,通过市场带“龙头”和“龙头”带基地的形式使澄迈苦丁茶走上标准化、产业化发展的轨道。
截至目前,包括苦丁茶在内,澄迈县现已制定8项地理标志产品标准,其中地方标准2项、团体标准6项,涵盖种苗、鲜果、技术规程等方面,在建标准化种植基地达13个。
“作为与‘三农’联系最为密切的知识产权,地理标志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澄迈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说,近年来,该县持续建立健全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管理等制度,不断健全商标注册、培育、运用、保护全链条保障机制,印发实施了《澄迈县“商标富农”工程扶持办法》等3个奖励扶持办法。
截至目前,澄迈县共有7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5家企业被核准使用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志,通过地理标志用标企业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利用地理标志市场价值扩大种植规模等渠道,鼓起当地老百姓“钱袋子”,7个地理标志用标企业吸纳周边近万名村民就业。(本报金江3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