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媒体: 海南日报 |南国都市报 |南海网 |南岛晚报 |证券导报 |法制时报 |海南农垦报 返回首页
2024年03月29日 星期五  报料热线:966123
当前版: 019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苏轼三子苏过
日月相伴济沧海
儋州东坡书院载酒堂里的苏轼(中)、苏过(右)塑像。 本报记者 陈元才 摄
苏过《贻孙帖》(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舒星

  北宋熙宁五年(1072年)的杭州,一个婴儿呱呱坠地。前一年十一月底,其父苏轼因反对朝廷新政,厌倦朝堂尔虞我诈、人心险恶而自请外任,刚刚携家至此赴任通判一职。

  这个婴儿叫苏过,字叔党,上面还有两位兄长:长兄苏迈系苏轼原配夫人王弗所出,次兄苏迨与他一母同胞,为继室王闰之所生。他还有过一个幼弟,名苏遁,系苏轼侍妾王朝云所出,可惜未满岁即夭折。

  所有人都不曾料及,时代的尘埃正隐隐扬起,在不久的将来,就会降落到每一个人的头上。

  伴父宦游 如影随形

  苏过八岁之前,苏轼先后辗转任职于杭州、密州、徐州、湖州,他同家人随父迁徙各地。四岁前后,父亲杭州任满转任密州,心系百姓,见新法下民生多艰,不免时常忧心忡忡、心情低落。一日,苏轼忙完繁重的公务归家,还没学会察言观色的苏过上前牵起父亲衣角,缠着不停哭闹。父亲心绪不佳,本欲怒斥,幸得母亲前来劝慰,说父亲何必同小孩子一样,与其终日忧虑,不如做些令自己开心的事。苏轼瞬间释然,写下《小儿》诗:“小儿不识愁,起坐牵我衣。我欲嗔小儿,老妻劝儿痴。儿痴君更甚,不乐愁何为? 还坐愧此言,洗盏当我前。大胜刘伶妇,区区为酒钱。”

  写下此诗时,苏轼绝对想不到,这个“不识愁”的小儿最后竟成长得少年老成“无愠喜”(苏辙《次韵子瞻特来高安相别先寄迟适远却寄迈迨过》),且最得自己真传,又孝心至纯,在岭海瘴疠之地陪伴自己七年之久,用最宝贵的青春给予了自己最贴身也最贴心的照顾。

  苏过一生最为世人所知的就是其孝行。绍圣元年(1094年)四月,苏轼为吕惠卿等诬陷任翰林学士掌制命时讥讪神宗,落职知英州(治所今广东英德);六月,来之邵等疏论苏轼诋斥先朝,诏谪惠州。岭南自古都是流放罪臣的偏远之地,瘴疠蛮荒,历代流放此地者往往九死一生。苏轼不得不做好最坏打算,未免累及家小,仅带王朝云、苏过一同前往。彼时,苏过二十三岁,他的《将至五羊,先寄伯达仲豫二兄》诗对一家人生离死别的情景作了生动的记录:“人皆有离别,我别不忍道。惟应付梦幻,事已共一笑。忆昔与仲别,秦淮汇秋潦。相望一叶舟,目断飞鸿杳。伯兄阳羡来,万里踰烟峤。未温白鹤席,已饯罗浮晓。江边空忍泪,我亦肝肠绕。”

  在惠州,父子相互扶持,熬过了最初生活上的困顿,逐渐融入当地环境,度过了一段云游山水、赋诗弄文的相对安宁闲适的岁月。苏过十九岁就因诗赋能力突出而通过了解试,如今陪伴在父亲身侧,唱和不断,诗文写作水平更是突飞猛进。其流传至今的名篇《飓风赋》《思子台赋》就是受父命在惠州时所作。但好景不长,陪伴苏轼多年的王朝云病逝,且苏轼在岭南生活滋润、意欲在此安居的消息又被小人传到京中,政敌如何肯就此放过?绍圣四年四月十七日,苏轼时年六十二岁,被贬为琼州别驾,昌化军安置。此时,苏过二十六岁。

  一身百为 不知其难

  以当时的条件,琼州海峡渡海通常九死一生,吉凶难料,这就成为登岛的第一道生死关。苏过有诗形容海上危机四伏:“冥冥天水吞为一,夜依北斗占南北。危楼时吐蛟蜃气,半山忽隐长鲸脊。起看樯头雉尾转,一帆千里日未足。此身何止轻鸿毛,到家始觉是真肉。”(《送人泛海北归兼寄诸兄弟》)

  第二道生死关则是当时岛上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生存条件。苏过《志隐》有文描述如下:“五岭之南,夷獠杂居。天卑地溽,山盘水纡。恶溪肆流,毒雾蒸嘘。昼避蝮虺,夜号鼪鼯。草木冬花,霖潦长濡。星隐于气,日见于晡。故其民多重膇之病,寒热中肤。非耋而伛,非躄而扶。而儋耳者,又在二广之南,南溟之中。其民卉服鼻饮,语言不通。状若禽兽,既嚚且聋。海气郁雺,瘴烟溟濛。”

  不仅客观环境瘴疠交攻、非人所居,且还有睚眦必报的朝中小人见不得父子安生,下令苏轼不许食官粮、住官舍、签官文,父子二人只得“买地结茅,仅免露处”,生活条件十分艰苦。

  苏过不得不亲力亲为,躬耕田亩,奉养父亲。因“囊为一空”,父子俩常常有上顿无下顿。这对于以美食家闻名的苏轼来说,无疑是精神和肉体的双重折磨。苏过为了父亲的饮食绞尽脑汁,变着法子做一些能哄父亲开心的食物。例如别出心裁地用当地山芋做了一道“玉糁羮”,色香味皆奇绝,被父亲赞为“天上酥陀则不可知,人间决无此味也”。

  岛上缺医少药,更无美酒佳墨,父子俩便自己动手,种药、酿酒、制墨;苏轼喜好养生,尤喜“夜卧濯足”,于是,烧火汲水,苏过均亲力亲为;苏轼潜心佛道,修心养性,苏过也身体力行,释道术语屡见诗文。正如苏过墓志所云:“叔党于先生饮食服用,凡生理昼夜寒暑之所需者,一身百为,而不知其难。翁板,则儿筑之;翁樵,则儿薪之;翁赋诗著书,则儿更端起拜之,为能须臾乐乎先生者也。”

  苏过对于苏轼一切吃穿用度、偏好喜好无所不应,用尽浑身解数尽量满足。正是苏过无微不至的照料,让年老多病而困居岛夷的苏轼深得慰藉,度过了难挨的岁月,完成了其自认最重要的学术著作——《易传》《论语说》《书传》,创作诗文三百余篇,后被人整理为《海外集》。苏辙教诲族人,每每都会以苏过之孝为例,连北宋文学家晁说之都感叹:“先生之立言者,叔党之功业也。”

  苏轼去世后,苏过按父亲遗愿,将其葬于郏城“小峨眉”,并于崇宁元年、二年(1102年、1103年)为父守丧。

  文袭东坡 人称“小坡”

  《宋史》在《苏轼传》后为苏过留下了一段完整文字,其文字主要来源于晁说之撰《宋故通直郎眉山苏叔党墓志铭》,通过该文我们可以拼凑出其大致生平:苏过十九岁通过发解试,而在礼部省试时失利,苏过曾在《送粹公保德通守还朝》诗中谈及当年举进士科失利之事:“当时射策探月窟,想骑八骏超昆仑。我时赛步谩追逐,一跟不复骆车轮。”元祐七年,苏轼任兵部尚书时,苏过因恩荫制度任右承务郎。

  此后他再也没有应过科举,而是随父宦游,谪居岭海。为父亲守孝期满后也未出仕,而是随叔父定居颍昌,自号“斜川居士”。直到生命最后十年,他才因为生计问题而不得不出仕,先后出任太原府监税、郾城县知县;最后出任中山府通判,不久因事前往镇阳,不幸途中暴病而亡,享年五十二岁。

  苏过不仅至孝,亦长诗文书画,其传世诗集《斜川集》收录有其近三百首诗作,其《思子台赋》《飓风赋》均早行于世,时称为“小坡”,盖以苏轼为“大坡”,言其承袭东坡之余风也。

  其现存诗作主要为古体诗,内容以谪居之地的风物民俗和与父兄师友的唱和交游为主,行文风格与苏轼神似。除了天资聪颖,也与他自幼一直跟随父亲左右,尤其七年岭海朝夕相伴,备受其父熏染教益不无关系。

  元祐间,生活较为安定,苏轼多次作诗文指点苏过,苏过也常遵父命应景作诗,如苏轼《书子由梦中诗》《评诗人写物》等都是指点苏过写作的珍贵“教程”。被贬岭南后,父子同游,佳作迭出,苏过《游英州碧落洞》即是现存《斜川集》中最早的一首纪游诗。初至儋州时,苏过写下《志隐》,苏轼看了之后说:“吾可以安于岛夷矣。”儿子文笔令人欣慰,哪怕是久居海岛也无甚遗憾了。

  苏轼还用自己儿时抄写《汉书》的方法训练儿子,命他在岛上抄写友人借来如《唐书》《前汉书》等珍贵史籍,一是为了复制经典以便随时读取,二是将其作为一种加深记忆的学习方法。

  除了诗文一绝,苏过还擅长书画,皆为东坡所赞。

  在岛上,苏过每写一篇好文,苏轼都要高兴上好几天,连叔父苏辙都说:“吾兄远居海上,惟成就此儿能文也。”

  沉着老成 波澜不惊

  苏过在父亲身边耳濡目染,受其言传身教,深刻感知父亲致君尧舜、救民水火的胸襟抱负,但父亲、叔父的政治遭遇和后续朝廷对元祐党人后代的种种限制,都让他难以通过科场获得功名。尤其是长辈的官场遭遇,让曾经不识愁的小儿十余岁时就已经成熟内敛、恬静淡然,喜怒皆不形于色,与父亲的率性乐观、旷达豪放形成鲜明对比。

  朱彧《萍洲可谈》载:东坡北归,与苏过乘月夜自琼州渡海,海上风静波平,东坡扣舷而歌,苏过被父亲吵得睡不着觉,于是说:“大人此赏不已,宁当再过一巡?”意思是,既然父亲如此欢乐,不如再渡一遍?东坡矍然就寝。苏过老成持重瞬间“碾压”东坡聊发少年狂。

  《东坡志林》则记载了另一个海上月夜的故事。东坡从雷州半岛到广西合浦,因遇连日大雨,桥梁塌陷,无路可走,便听人建议改乘船泛舟海上。海上天水相接,星河满天,东坡无法入眠,起坐四顾叹息:我为何屡次经历此种险境,此前都顺利到达徐闻了,难道此番却会折损于此?苏过却在旁轩安然入睡,呼之不应。这固然多半是因为年轻人睡眠质量往往好过老人,但多少也能显示出苏过沉着老成,波澜不惊。

  苏过一生孝事父亲,深受父亲影响,但他的心态比父亲更早步入暮年,党争的诡谲让他年纪轻轻即对出仕为官失了兴趣。虽未深入官场,但官场的尔虞我诈、人心叵测却都一一间接加诸其身,更导致苏过对仕途一直报以审慎、淡然,甚至回避的态度,在诸多诗作中都流露出畏祸、落寞、淡泊的仕隐心态,与其父的豪迈畅达形成强烈反差。

  有人评论说,苏过是“苏门家法的未绝的嗣响”“文坛的参天大树枯倒之后又勉强发出的嫩芽”,此论颇为中肯。他和父亲的经历和际遇,恰恰勾勒出北宋国运的走向。最终,在苏轼去世26年,苏过去世4年之后,那场导致北宋覆灭的“靖康之变”终于发生了。

  与父亲永别22年后,苏过亦被安葬在郏县“小峨眉”的苏轼墓侧,与父亲长久做伴。那里据说是东坡生前亲自为自己选定的埋骨之处,风景优美,神似故乡的峨眉山。

  (作者系四川大学哲学系研教办副主任)

上一篇    下一篇
   第001版:头版
   第002版:本省新闻时政
   第003版:本省新闻综合
   第004版:博鳌亚洲论坛2024年年会特别报道 博鳌春潮
   第005版:博鳌亚洲论坛2024年年会特别报道·聚焦
   第006版:博鳌亚洲论坛2024年年会特别报道·记者招待会
   第007版:博鳌亚洲论坛2024年年会特别报道·访谈
   第008版:博鳌亚洲论坛2024年年会特别报道·问道
   第009版:本省新闻自贸港政策解读
   第010版:理论
   第011版:澄迈新发展
   第012版:新海垦
   第013版:博鳌亚洲论坛2024年年会特刊
   第014版:博鳌亚洲论坛2024年年会特刊
   第015版:中国新闻
   第016版:世界新闻
   第017版:文化周刊
   第018版:文化周刊
   第019版:文化周刊
   第020版:文化周刊
日月相伴济沧海
古诗词中的清明
中国档案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