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媒体: 海南日报 |南国都市报 |南海网 |南岛晚报 |证券导报 |法制时报 |海南农垦报 返回首页
2024年04月01日 星期一  报料热线:966123
当前版: 0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海南着力推动绿色发展,不断激发新质生产力
向绿图强 向“新”发力
在白沙黎族自治县原生态茶园小镇,农户们在采摘早春茶。白沙是海南首个县域“两山”基地,着力推动茶产业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 本报记者 李天平 摄
乐东黎族自治县莺歌海,海控能源纳潮湖200MW光伏项目,施工人员在水上进行电缆敷设。本报记者 张茂 摄
博鳌近零碳示范区,工作人员为电车充电。 本报记者 袁琛 摄
位于临高金牌港开发区的海南(临高)大型海上风电机组检测试验创新中心,机组有序运行。 本报记者 陈元才 摄

  ■ 本报记者 周晓梦

  如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绿色赋能是重要一环。

  在华润水泥(昌江)有限公司厂区,我省首个年捕集利用6万吨二氧化碳项目在此落户。水泥生产线上应用的“捕碳高手”CCUS(即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能将无色无味的二氧化碳捕集封存并实现循环利用,变“碳”为“宝”。

  在乐东黎族自治县莺歌海盐场,曾经的纳潮湖里铺满了太阳能光伏板,一块块光伏面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一全省最大的集中式光伏基地,目前已并网运行,每年可新增绿电3.2亿千瓦时,彰显出绿色生产力的巨大潜力。

  在琼海博鳌,博鳌近零碳示范区备受瞩目,成为向世界展示中国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技术和实践的窗口。

  首个6万吨碳捕集项目开工、博鳌近零碳示范区运行、首笔生态产品总值(GEP)贷、首单蓝碳交易落地……我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绿色活力持续释放——以争当“双碳”优等生的担当,厚植优势、探路先行,擦亮高质量发展生态底色;成功申报“中国山水工程”项目;出台具有海南特色、陆海统筹的省级生态产品总值(GEP)核算地方标准。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变现——率先创建茶叶碳标签产品、开展酒店“生态价”试点、白沙黎族自治县积极建设省内首个“两山平台”等案例,生动演绎着“山水经”转化为“致富经”的故事。

  绿水青山的“身价”不断提升——去年11月,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2021年度GEP核算结果出炉:由2019年度的2045.13亿元提升至2068.39亿元,单位面积GEP由2019年度的0.46亿元/平方公里增长到0.48亿元/平方公里,较2019年度增长1.14%。

  逐绿前行,向“绿”图强。

  海南持续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持续推进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着力以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支撑自由贸易港建设。

  纵观清洁能源岛和清洁能源汽车推广、装配式建筑等标志性工程,既引领能源、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绿色发展转型,也带动风电装备制造、装配式建筑、全生物降解塑料等新兴产业在海南从无到有、蓬勃发展,让产业发展的底色更“绿”。

  我省平均每卖出2辆新车中,就有1辆是新能源汽车:去年新能源汽车在新增车辆中占比超50%、全国第一,保有量占比全国第二。全省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78.5%。

  禁塑持续刮起绿色新风,去年我省生物降解塑料制品生产企业实现产品销售1.74万吨,较2022年增长56%。

  近年来,我省采用装配式建造的项目面积逐年增加,去年全省装配式建筑在新建建筑面积中占比超70%,这一占比今年预计将超75%……

  未来,海南将充分发挥政策、资源和产业等叠加优势,聚焦“三度一色”特色产业——南繁、深海、航天和生物制造、低空经济等新领域,推动绿色燃料、先进储能、低成本碳捕集利用封存等零碳负碳排放技术的应用和成果转化和产业落地,培育新质生产力,打造具有海南特色的绿色低碳产业集群。

  绿色发展的新成效,将不断激发新质生产力!

  (本报海口3月31日讯)

上一篇    下一篇
   第001版:头版
   第002版:本省新闻综合
   第003版:海南向新——打造新质生产力重要实践地系列报道⑤
   第004版:民生新闻
   第005版:文件
   第006版:中国新闻
   第007版:健康周刊
   第008版:教育周刊
   第009版:海南周刊
   第010版:封面
   第011版:封面
   第012版:封面
   第013版:面孔
   第014版:海之南
   第015版:文化
   第016版:鉴藏
   第018版:故事
   第019版:聊吧
   第020版:悦读
   第022版:随笔
   第024版:影视
向绿图强 向“新”发力
发挥自贸港政策优势,发力海上风电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