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媒体: 海南日报 |南国都市报 |南海网 |南岛晚报 |证券导报 |法制时报 |海南农垦报 返回首页
2024年04月12日 星期五  报料热线:966123
当前版: 019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苏轼真迹《题王诜诗词帖》省博展出
王诜,何许人也?
北宋李公麟的《西园雅集图》(局部。原画已流失海外,后世多摹本),描绘了苏轼、苏辙、米芾、王诜等名流的生活画面。 资料图
苏轼《题王诜诗词帖》。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韩惠娇

  “千古风流 不老东坡——苏轼主题文物展”经过一轮展品换展,4月2日迎来了一卷苏轼写与王诜的一开书帖——《题王诜诗词帖》。在沉浸于苏帖书法之美的同时,不妨循着此书的指引,来寻访一番北宋文人苏轼与皇亲贵戚王诜的交游历史,得以一窥北宋士人与北宋贵族间的圈层交集。

  “风流贵公子”

  王诜者,何许人也?信中,苏东坡亲切地称呼其字“晋卿”,又称其为“贵公子”。其先祖是开国功臣王全斌,虽出身武将世家,却自幼喜读书。《宣和画谱》中有对他详实的介绍:“驸马都尉王诜,字晋卿,本太原人,今为开封人。幼喜读书,长能属文,诸子百家无不贯穿,视青紫可拾芥以取……于是神考选尚秦国大长公主。诜博雅该洽,以至弈棋图画,无不造妙。写烟江远壑,柳溪渔浦,晴岚绝涧,寒林幽谷,桃溪苇村,皆词人墨卿难写之景,而诜落笔思致,遂将到古人超轶处。又精于书,其真、行、草、隶,得钟鼎篆籀用笔意,即其第乃为堂曰宝绘,藏古今法书名画,以古人所画山水,置于几案屋壁间,以为胜玩,曰:要如宗炳澄怀卧游耳。如诜者,非胸中有丘壑,其能至此哉。”

  可见,王诜是货真价实的贵公子,同时也是北宋第一风流驸马。其才华横溢,善诗词书画,通琴棋;其博雅好古,精鉴赏,富收藏,贮法书名画于宝绘堂,效法宗炳,得澄怀卧游之乐;出身世家,居高位,富财力 ,是醉梦玉箫锦瑟间者。

  文艺之交

  苏轼与王诜相识于熙宁二年(1069年)。是年,王诜刚迎娶宋英宗女、蜀国大长公主,拜左卫将军、驸马都尉。他与苏轼二人年岁相仿,风华正茂,一人是皇亲国戚风流贵公子,一人是文坛上冉冉升起的新星,王诜雅好文艺,与文人墨客相善,听闻苏轼之才,邀苏轼上门作客,二人吟诗作赋,十分相契,苏轼曾为王诜所藏《莲华经》题跋。跋文写道:“凡世之所贵,必贵其难。真书难于飘扬,草书难于严重,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小字难于宽绰而有余。今君所藏,抑又可珍:卷之盈握,沙界已周,读未终篇,目力可废。乃知蜗牛之角可以战蛮触,棘刺之端可以刻沐猴。嗟叹之余,聊题其末。”此番书论,是从其书学经历生发而出的感叹,于《题王诜诗词帖》可窥见一斑,将在后文详述。

  初识之日,已与王诜于诗书一道,谈论至深。此后,诗文往来络绎不绝。王诜善画,载入画史,名于后世,其所画山水,师承李成,又参以大小李将军金碧山水画法,笔墨清润,韵味悠远,富于典雅之气,苏轼曾评价其画言“得破墨三昧”。不仅如此,二人交谊深厚,凡苏轼所请,王诜无所不应,亦多方周济,挥金如土。而苏轼亦投桃报李,王诜喜苏轼的文章,常向其索要近作,苏轼亦将其感时评世之文与之,如此为后面“乌台诗案”,埋下了政治隐患。

  题王诜诗词帖

  元丰二年(1079年),“乌台诗案”爆发,苏轼被贬谪黄州,王诜因与苏轼交往密切亦受牵连被贬武当。1085年,宋哲宗继位,苏轼得以结束黄州的贬谪生涯,以礼部郎中身份被诏回朝,与他同时被诏还的,还有同被“乌台诗案”所累的驸马爷王诜。

  回京第二年,苏轼应王诜之邀,为其在贬谪至武当时所作诗集题跋,写下《题王诜诗词帖》:“晋卿为仆所累,仆既谪齐安,晋卿亦贬武当。饥寒穷困,本书生常分,仆处之不戚戚。固宜。独怪晋卿以贵公子罹此忧患而不失其正,诗词益工,超然有世外之乐。此孔子所谓可与久处约,长处乐者耶。元祐元年九月八日苏轼书。”

  多年罹难,旧友相见,自然是言语蕴藉,情义拳拳。言王晋卿贵公子厄穷而不怨,举止安然而不骄,赞其是君子之行。文内一再提及王诜是受“乌台诗案”之累,实则因其宠妾灭妻,与公主失和,方才被宋神宗借故责罚,所以被牵连者中,唯有驸马王诜惩罚最重。

  《题王诜诗词帖》是纸本,今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因“千古风流 不老东坡——苏轼主题文物展”,得缘在海南一观。其宽29.9厘米,长25.7厘米,全文88字,帖内钤有“金巩伯精鉴印”“景行维贤”“小如庵秘笈”“卞令之鉴定”等鉴藏印四方,左右各有“式古堂”等半印六方。可见,其曾经清内府、清藏书家、鉴赏家完颜景贤、卞永誉鉴藏。此帖原装于王诜《颍昌湖上诗,蝶恋花词卷》之后,非其原配,后经拆卸。《石渠宝笈续编》曾著录其中。

  黄州之后,苏轼经过人生的磨难,多有顿悟,书风亦为之一变,形成典型“苏体”面貌。此页书法,是苏轼成熟期典型的小行书,用笔骨肉丰满,行笔和缓,笔酣墨浓,结体中宫紧劲处几乎相叠,行气高矮交错有韵律。饱满的用笔中,偶尔间现个把小字,章法上体现了节奏美感。其中有三行以“晋卿”二字起头,三处虽写法一致,细究之下,以牵丝、点划、连笔等破除雷同,此是书家方能以自然而然之笔,在细微处体现的丰富变化。

  苏轼书法博采多家,其虽无意于书,但早年为士进,多抄书,每书一册则换一体,风格多变,所以其书艺的呈现多出于实用,天性自然。其执笔单钩,握笔近下,所以结字紧致而撇捺开张,墨法黑重,笔画几乎相重,所以他感慨“小字难于宽绰而有余”,正是他写小字的特点,故被黄庭坚戏诮为“石压蛤蟆体”。

  宋代科举采用“誊抄制”,扫除了书法取士的弊端,士人书法少了科举的约束,书家个性中“天趣”得以呈现,纵观宋代四大书家“苏黄米蔡”,中除了蔡襄以外,其余皆是天性恣意,个性突出,书史评价“宋人尚意”,盖源于此。

  几位“物痴” 皆有“雅癖”

  熙宁十年(1077年),王诜建成宝绘堂,请苏轼作赋以纪。苏轼在《宝绘堂记》中,以“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寓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乐,虽尤物不足以为病;留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病,虽尤物不足以为乐”作赋,本应是极尽赞美之词,祝贺宝绘堂落成,苏轼却忧心忡忡,尽是规劝之意,何也?只因王诜喜书画,以占有为乐。每每遇到心仪之物,总是不择手段占有之,友人之所藏借之不还之事,屡屡有之,可谓“臭名昭著”。米芾也曾在文中记,其所藏文同、苏轼墨竹图被王诜借去不还之事。文人雅集,常以家藏雅物相示以交流,法书名画钟鼎彝器一一陈列,本是同好相交,知己相得。但碰上王诜这种“物痴”,非占有不可,着实让人烦恼。

  作为近友的苏轼,亦深受其“害”。元祐七年(1092年),苏轼作《仆所藏仇池石,希代之宝也,王晋卿以小诗借观,意在于夺,仆不敢不借,然以此诗先之》一诗。观此诗题,了解其中官司,实在让人莞尔。王诜欲借仇池石,苏轼恐其借而不还,俏皮地以诗诫之:风流贵公子,贬谪武当,看山应该看腻了吧?何必夺人所爱呢!自己看罢了,不要再借给他人,看完快快归还!言语中俏皮又殷切,实在可爱。如此之事不胜枚举,每每引来一场二人诗文“官司”。

  虽说王诜有“物痴”,苏轼自己也似乎染有此痴。1101年,苏轼借了米芾的紫金砚不还,正逢其病重,嘱其子之将砚台随葬,“石痴”米芾当然不舍得割爱,写下《紫金研帖》讨还。这与写下“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的苏东坡,实在是南辕北辙。而米芾自己,也是个同有此癖的“惯犯”。一个风流贵公子,一个文坛领袖,一个大书家,皆有所“痴”,皆有所“癖”,这大概是宋代文人之间交流的“雅趣”吧。难怪,唐岱在《陶庵梦忆》中感慨,“人无癖不可交,以其无深情也”。

上一篇    下一篇
   第001版:头版
   第002版:本省新闻时政
   第003版:本省新闻综合
   第004版:第四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前奏
   第005版:本省新闻关注“三月三”
   第006版:深读·海南
   第007版:观点
   第008版:本省新闻综合
   第009版:新海垦
   第010版:专题
   第011版:理论专刊 传承琼崖精神 赓续红色血脉
   第012版:理论专刊 传承琼崖精神 赓续红色血脉
   第013版:理论专刊 传承琼崖精神 赓续红色血脉
   第014版:中国新闻
   第015版:中国新闻
   第016版:世界新闻
   第017版:文化周刊
   第018版:文化周刊
   第019版:文化周刊
   第020版:文化周刊
王诜,何许人也?
县城门户 烽烟往事
跟着杜甫游天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