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媒体: 海南日报 |南国都市报 |南海网 |南岛晚报 |证券导报 |法制时报 |海南农垦报 返回首页
2024年05月13日 星期一  报料热线:966123
当前版: 010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听,土壤会说话
东方市大田镇,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人员在户外采集土样。海南日报记者 陈元才 摄
海口市龙华区龙桥镇昌荣村村民种油茶。 海南日报记者 封烁 摄
琼中营根镇大朗村赤红壤剖面。
定安龙门镇佳港村砖红壤剖面。
定安定城镇下寨村水稻土剖面。
儋州市中和镇、新州镇交界处的江心岛上,村民在种地瓜。海南日报记者 陈元才 摄

  编者按

  琼海嘉积镇龙寿洋、大路镇沙地洋,黄澄澄的早稻开镰收割;陵水、海口等地的荔枝园,一树树火红的荔枝令人垂涎;乐东莺歌海镇海边的种植大棚外,堆成“小山”的蜜瓜正被打包装车……甫一立夏,部分海南农户就喜迎丰收,忙着摘果割稻。与此同时,田间地头还有一群顶着烈日开展土壤普查的工作人员,他们挖剖面、采土样,只为摸清海南土壤“家底”。

  目前,海南正在全面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海南有哪些土壤类型,土壤与农作物会擦出怎样的火花?本期《海南周刊》封面聚焦“土生丰意”,敬请关注!

  ■ 海南日报记者 苏杰德

  刚进入5月,海南岛的田野上便飘来了稻香、果香、瓜香。而成就这稻香、果香、瓜香的,除了优良的品种、科学的种植管理、农户的辛勤耕作,还有静默无言却弥足珍贵的土壤。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命根子,为人类供应了95%的食物。你知道吗,其实土壤也会“说话”。而让土壤“说话”的,就是开展土壤普查的工作人员。

  目前,海南正在全面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主要调查耕地、园地、林地、草地等农用地和部分未利用地的土壤。许多工作人员奔走在田间地头,他们挖掘土壤剖面、采集土壤样本、记录土壤数据,只为尽可能准确地摸清海南土壤“家底”。

  “土壤普查就像是给土地做一次全面‘体检’,重点任务是调查耕地质量和数量,这次普查也有与以往不同的地方,调查团队会更有针对性地搜集数据,对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将成果运用于农业生产。”海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土壤研究所(以下简称省农科院土壤所)所长张文说。

  时隔40年,再次给土壤“体检”

  地处北纬18度的乐东黎族自治县,气候温暖,阳光充足,降雨量充沛,这里是热带水果种植的天堂。曾在富士康工作多年的江西小伙刘名荣,几年前带着积蓄来到乐东种木瓜。他看中的,不只是乐东的气候,还有这里的砂土。

  刘名荣脚下的砂土是千百万年来逐步形成的。打开海南岛土壤类型分布图,你会发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各具特色的土壤。

  张文介绍,按质地划分,土壤可以分为黏土、壤土和砂土,它们受火山喷发、风化等因素影响,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才逐渐成为人类可以利用的土壤。

  砂土主要由砂砾、石英等矿物质组成,松散细软,通透性较好,分布于乐东、三亚、陵水等地。从成因来看,一般来说是海里的沉积物,在海水水位下降之后,被风“打磨捣碎”,慢慢形成了砂砾含量丰富的砂土。海南的砂土出产畅销全国的火龙果、蜜瓜、木瓜、芒果等热带水果。

  从乐东一路向北,海南岛中部的土壤又有不同。中部地区的屯昌等地,主要分布的是壤土。这种土一般是花岗岩或砂岩,经风化和高温作用,崩解后慢慢形成的。“壤土是介于黏土和砂土之间的一种土壤,由于砂粒、粉粒、黏粒的含量较为适中,是比较理想的耕种土壤。”张文介绍。

  海南岛北部的澄迈、临高等地,分布着保水保肥性能强但通透性不好的黏土,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玄武岩砖红壤。

  除了按质地划分,业内也会根据形成过程、颜色等将土壤划分为砖红壤、赤红壤、水稻土等类别。根据1980年前后开展的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的结果,海南岛土壤资源总面积为4262.69万亩,可划分为15个土类,面积排名前四的土类分别为砖红壤、赤红壤、水稻土、黄壤。

  第二次土壤普查距今已经40多年,相关数据已不能全面反映当前农用地土壤质量实况。而近几十年来,人类利用土地的程度日益加深,带来的改变也愈发明显。海南的土壤资源有何新变化,还有多少土地可以成为耕地?这是张文等土壤专家最关心的问题。

  我省自2022年起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计划2024年12月前基本完成普查成果整理、数据审核、成果汇总,建成土壤数据库、样品库和展馆,形成全省耕地质量、土壤利用适宜性评价等报告。据介绍,这次普查可以全面查清我省土壤类型及分布规律、土壤资源现状及变化趋势,真实准确掌握土壤质量、性状和利用状况等基础数据,提升土壤资源保护和利用水平。

  科学施肥,养分平衡土壤才“给力”

  在耕地、林地、草地20厘米深的地方采样,然后包装、拍照、上传……表层土壤样品的采集是一项既繁琐又精确的工作,需要一定的专业素养。相较于表层采样,剖面采样难度更大,采样人员须在地里挖掘至少1.2米深,才能采集到完整的土壤剖面样本。

  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海南在全省范围内设置表层采样点20327个、剖面采样点687个、土特产品采样点59个。摸清海南的地力,即耕地的基础能力等,是这次普查的重点任务。

  张文介绍,海南高温多雨,土壤有机质分解快,养分淋失多,酸性土壤肥力较低,多种养分缺乏。他以澄迈为例,当地土壤类型主要为砖红壤,其突出特点为“酸”和“瘦”(指肥力较低)。

  “我国南方的土壤偏酸性,经过这么多年耕种,酸化的趋势是存在的。不过,近十多年,国家对部分地区的土壤进行治理,可以明显看到土壤酸化的趋势得到抑制。”张文说。

  此次普查,另一个受关注的话题是土壤的养分含量。张文说:“在普查过程中,我们发现土壤中的有些养分含量过高,这与前些年观察调研了解的情况是一致的。特别是种植冬季瓜菜果的地方,因为不平衡施肥,某些元素的积累比较明显。”

  俗话说:“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肥料是作物的“粮食”,但过度施肥也会带来一系列问题。比如,种植瓜菜的农田土壤比较容易出现磷含量偏高的情况。是因为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对氮、磷、钾的需求量较大,农户过量施肥后,氮肥很容易挥发、流失,磷肥被真正吸收利用的比例较低,于是许多磷肥滞留在了土壤里。

  “肥料并不是施用得越多越好,那样做会导致养分失衡。”张文介绍,土壤中的磷元素过多后,营养元素之间会发生拮抗作用。也就是说,过量的磷,会抑制植物对其他养分的吸收。“磷的这种表现,就像肉、鱼吃多了,蛋、奶就吃不下了。”

  在生产实践中,不少农户购买使用多元素复合肥,以增加土壤肥力,但未将土壤“缺什么养分、不缺什么养分”充分考虑进去。

  为了改变这种过量施肥的状况,近些年,我省各级农业部门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许多种植者的用肥观念已经悄然发生改变。在刘名荣的果园里,每亩地施肥的量都比较固定,他还使用水滴管进行施肥,明显减少了肥料流失的比率。

  破解“土”密码,推出更多特色农产品

  对土壤进行“体检”,最终目的是利用“体检”数据服务农业生产。

  张文介绍,科研机构会对不同地方的特色农产品的生长环境进行评价,普查收集的数据,可以为保护特色农产品产地的环境提供支撑。

  此次普查,我省汇总基础数据后,还有一项重要工作,那就是有针对性地为一些特色农产品编制成果报告,在报告中破解特色农产品的“土”密码。比如,琼中绿橙、陵水圣女果、海口五丰香芋等农产品产地的土壤有何特征,当地的气候条件如何等。

  “服务地方农业生产,是这次普查最鲜明的特点。”张文说,分析已有特色农产品的生产环境只是数据应用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如何推出更多具有海南特色的优质农产品。

  以“海南好米”为例,近年来,我省多次举办评选“海南好米”活动,评选出了很多优良水稻品种,但只评选还不能达到推动“好米”生产的目的。“关键之处在于,筛选好后,把它们种在哪里最合适?”张文发问道。

  张文举例说,在五常大米核心区里种植的“稻花香二号”,才是符合执行标准GB/T19266的真正的五常大米。在这个核心区之外的任何地方种植的“稻花香二号”,都不能叫做五常大米。为什么?他进一步解释,好品种、好地块、好的栽培技术,是打造优质农产品必备的3个条件。有了好品种,再找到种植它的最优位置,好品种才有可能真正“出圈”。

  此次普查还有一项特殊任务,那就是监测生物多样性,重点关注土壤中不同生物菌群的变化。

  一般来说,西瓜、茄果、生姜等作物在一个地方连续种植后,需要换一个地方种,不然很容易出现毁灭性的病虫害。业内称这种现象为“连作障碍”。

  张文告诉海南日报记者,出现这种情况,往往是因为土壤里某种致病菌群过多了。同一种作物,其根系分泌的酚酸类次生代谢物是固定的,这些代谢物特别适合某种菌群生长。代谢物积累得越多,这类菌群的数量也就越多,这种作物产生“连作障碍”的概率就越高。目前,除了通过添加一些有益生物菌抑制病菌生长,常用的攻克“连作障碍”的方法是嫁接砧木。

  这次历时3年的土壤普查,相比以往进步明显,尽管如此,张文还有更多期望。在他看来,从一颗种子到消费者餐桌上的食品,整个流程漫长。如果要在这长长的链条中,弄清楚品种、种植条件、施肥、病虫害防控、运输等环节最终会对人产生什么影响,仅靠他们是难以完成的,需要跨学科合作,这也是他未来想拓展的领域。

  海南岛土壤“家底”

  据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结果

  海南岛土壤资源总面积为4262.69万亩

  可划分为砖红壤、赤红壤、水稻土、黄壤等15个土类

  其中,砖红壤面积为2721.87万亩,占海南岛土壤总面积的63.85%

  赤红壤面积为510.07万亩,占海南岛土壤总面积的11.97%

  水稻土面积为425.01万亩,占海南岛土壤总面积的9.97%

  黄壤面积约为181.22万亩,占海南岛土壤总面积的4.25%

  占总面积1%以上的自然土壤还有

  燥红土  滨海砂土  新积土  火山灰土

  占总面积1%以下的土壤类型有

  紫色土  石质土  滨海盐土  石灰(岩)土

  酸性硫酸盐土  沼泽土  珊瑚砂土

  制图/孙发强

  本组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上一篇    下一篇
   第001版:头版
   第002版:要闻
   第003版:海南鲜品·品鲜南海
   第004版:民生新闻
   第005版:本省新闻
   第006版:专题
   第007版:广告
   第008版:中国新闻
   第009版:海南周刊
   第010版:封面
   第011版:封面
   第012版:封面
   第013版:封面
   第014版:海之南
   第015版:物种
   第016版:人物
   第017版:故事
   第018版:乐活
   第019版:鉴藏
   第020版:访谈
   第021版:文苑
   第022版:随笔
   第024版:影视
听,土壤会说话
当土壤与农作物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