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媒体: 海南日报 |南国都市报 |南海网 |南岛晚报 |证券导报 |法制时报 |海南农垦报 返回首页
2024年05月13日 星期一  报料热线:966123
当前版: 010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当土壤与农作物相遇

  ■ 海南日报记者 高懿

  “砂土很松软,我们都是徒手挖地瓜,这也确保了地瓜的最佳品相。”近日,海南日报记者见到澄迈县桥头镇沙土村村民杨应本时,他正在地里采收地瓜。他一只手拽着地瓜藤,稍微用力,一串地瓜就“破土而出”,偶有地瓜未被拔出,他用另一只手刨刨土,也能轻松取出。

  近年来,桥头地瓜销量稳步增长,品牌效应凸显。以前用来充饥的粗粮,一跃成为带动一方百姓发家致富的“金疙瘩”,正缘于优良品种与富硒砂土擦出的火花。

  沙土村村民种植地瓜的历史较久,但地瓜产业真正实现规模化发展始于2009年桥头镇与海南省农科院合作利用原有地瓜种源优势改良培育出“高系14号”全新脱毒种苗。

  顾名思义,砂土就是含砂量较多、颗粒较大的土壤。有专家推测,远古时期,沙土村一带曾分布着火山熔岩,在漫长的岁月中,熔岩在风化等的作用下,逐渐演化成了富硒的砂土地。

  “砂土地不同于我们常说的黑土地、红土地,从养分含量看,它其实相对贫瘠,但事有两面性,这种土壤土质松软,透水透气性好,非常适合地瓜生长。”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海南大学教授朱国鹏认为,正是由于砂土独一无二的特性,让地瓜的根系有了疏松透气的生长环境。

  “地瓜产量的高低取决于块根的数量和块根的大小,疏松透气的砂土,有利于地瓜块根的形成和膨大;在这种土壤中生长的地瓜果形端正、大小一致性好、果皮颜色均匀鲜亮。”朱国鹏说,土壤是农作物生长的摇篮,是砂土成就了桥头地瓜的好品质。

  近年来,海南还涌现出海口三角宁地瓜、儋州海头地瓜、昌江海尾地瓜等地瓜品牌。有专家认为,海南沿海地区的砂土中带着一些盐分,水分少,这能让生长在砂土中的地瓜更粉、更香甜。

  大地为万物之母,在自然环境中,植被与土壤,就像人与家庭,存在一种割不断的亲缘关系。1万多年前,人类开始播种耕作,从此为农作物选择适宜的土壤,成为一个永恒的课题。

  除了地瓜,海南岛上还有许多农作物与土壤浪漫相遇的故事。白沙绿茶主产于白沙陨石坑范围内的丘陵坡地,这一带植被覆盖率高,植被残留物长期堆积于土壤中,地表腐殖层深厚,有机质、矿物质含量高。当地茶农介绍,茶树种在其他地方,需要管理3年才能开始采茶,而种在陨石坑范围内一般只需2年。不仅如此,因为土壤“富养”了茶树,陨石坑一带出产的茶叶氨基酸、多酚类、生物碱等物质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地方的同类产品。胡椒带一点辣味,驱寒暖胃,但其植株怕水渍,所以最适合种在缓坡或开阔的平地上。海口市琼山区大坡镇多小丘陵、缓坡,这一带的红壤酸性较强、含氮量高,天生就是种植胡椒的宝地。

  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土壤检测技术不断升级,为农作物找到好归宿,促成优良品种与适宜土壤的“天作之合”,仍是农业科研人员的职责所在。

上一篇    下一篇
   第001版:头版
   第002版:要闻
   第003版:海南鲜品·品鲜南海
   第004版:民生新闻
   第005版:本省新闻
   第006版:专题
   第007版:广告
   第008版:中国新闻
   第009版:海南周刊
   第010版:封面
   第011版:封面
   第012版:封面
   第013版:封面
   第014版:海之南
   第015版:物种
   第016版:人物
   第017版:故事
   第018版:乐活
   第019版:鉴藏
   第020版:访谈
   第021版:文苑
   第022版:随笔
   第024版:影视
听,土壤会说话
当土壤与农作物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