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媒体: 海南日报 |南国都市报 |南海网 |南岛晚报 |证券导报 |法制时报 |海南农垦报 返回首页
2024年05月13日 星期一  报料热线:966123
当前版: 01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海有名 美妙动听
海口海甸岛夜幕降临时的景色。海南日报记者 韦茂金 摄
三亚天涯海角吸引各地游客前来观光。 海南日报记者 王程龙 摄
三亚海棠湾美景。 海南日报记者 张茂 摄
莺歌海盐田的夕阳美景。海南日报记者 张杰 摄

  ■ 杨树

  海南的地名林林总总,有一些地名非但有丰富的内涵,念起来还朗朗上口、美妙动听,寓意美好又充满文化气息。和庆、蓬莱、凤凰、莺歌、海棠……海南有很多好听的地名,这些地名是怎么得来的呢?

  和庆、海甸:和谐福庆与海上奇甸

  和庆镇是儋州市东部的一个乡镇,前身为“和庆市”。“和庆市”始见于清末,民国《儋县志》有这样的记载:“和庆市,于前清光绪十六年创设,在儋界,附近永庆沙桥,商店七十余间。”

  关于“和庆”的由来,《儋州市志》(1991—2010)有记载:“清光绪四年(1878年),墟中发生‘土客’(临高人与客家人)之争,后经官方调停和解,为庆贺此事而得名‘和庆’。”

  1989年出版的《儋县概况》也有相关记载:“相传清代光绪初年,此地有20余户人家,公元1878年(光绪四年)客家人与临高人发生纠纷而械斗,后经官方调解,且为庆祝和谈而定名‘和庆’(在儋县附近的永庆沙桥),公元1890年(光绪十六年)正式创设为市。”

  “和庆”诞生的历史颇有传奇色彩,其中蕴含了由当地战乱转为和解的历史,从字义本身理解,“和庆”也蕴含了和谐而有福庆的意思,具有美好韵味。

  海甸岛是海口最大的岛屿。海甸的前身为“海田”,“海田”意为“海边的水田”,因当时有一片海边的水田而得名。现存古志书中最早有“海田”记载的,当为明代万历《琼州府志》,书中有记载:“番民所,在海口浦,即今海田村。”

  海田改为“海甸”,发生于清代末年。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时任两广总督的张之洞视察海口时,将“海田”改为“海甸”。《海口辞典》如此记载:“海田,明代海口浦称海田。清代两广总督张之洞视察海口时,将‘海田’改称‘海甸’,寓朱元璋称海南岛为‘南溟奇甸’之意。”

  “南溟奇甸”源出东汉学者班固撰写的《汉书·地理志》,此古籍如此描述海南岛:“南溟浩瀚中,有奇甸数干里……”再后来,明太祖朱元璋曾作《劳海南卫指挥赦》敕文,其中称海南岛为“南溟奇甸”。紧接着,明代“理学名臣”丘濬又作《南溟奇甸赋》,赋文洋洋洒洒数千言,描写了海南风景的绮丽、物产的丰富。因此,张之洞将“海田”改为“海甸”,并非凭空而来,有着“海上奇甸”的美好意蕴。

  蓬莱、天涯:人间仙境与天涯海角

  “蓬莱”是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神山名,后泛指仙境,用这一词汇作地名,就具有“人间仙境”的意蕴,是一个很美的地名。古代有很多文人将“蓬莱”写进诗词中,比如唐代诗人杜甫就有诗句:“蓬莱宫阙对南山,承露金茎霄汉间。”我国有多个以“蓬莱”命名的地方,其中海南文昌就有一个“蓬莱镇”。

  蓬莱镇位于文昌市西南部,镇政府驻扎于蓬莱墟,故而沿用墟市之名。2000版《文昌县志》有记载:“蓬莱原称‘土来’,清光绪年间,工部主事黄远谟(正四品,蓬莱人)改名为‘蓬莱’。意含仙境之地,沿用至今。”

  关于“土来”,清咸丰《文昌县志》有相关记载:“土来市,(在)北山图。“蓬莱”的古称“土来”如何得来已经难以考究,不过字义确实不够文雅。后来,黄远谟改“土来”为“蓬莱”,新名称含“仙境之地”之意,具有美好的意蕴。

  与蓬莱相似,“天涯”这一词有着非常特殊的含义。从“浪迹天涯”到“断肠人在天涯”,自古至今,“天涯”不仅是地理位置上的标志,更在情感上有着不一样的意义。在现实中,海南三亚市中西部就有一处地理位置以“天涯”命名,那就是“天涯区”。

  “天涯”的得来,要追溯到清代雍正年间崖州知州程哲命名的“天涯石”。

  清光绪《崖州志》记载了“天涯石”的诞生以及变成地名的历程:“下马岭,……麓有巨石,高二丈,雍正间知州程哲刻‘天涯’二大字于上。今通名此地为天涯。”

  清雍正五年(1727年),崖州知州程哲在下马岭麓海中一巨石刻“天涯”,是为“天涯石”。因为“天涯石”的存在,清末时这一处海滨风景已通名为“天涯”, 三亚由此与“天涯”结下了不解之缘。后来,“天涯”又与“海角”结合起来,“天涯海角”成为了三亚特殊的地理标识。

  凤凰、海棠:幸福吉祥与美丽海棠

  三亚市别称“鹿城”,此外还有一个别称——“凤凰城”。在三亚,先后有凤凰国际机场、凤凰镇、凤凰路、凤凰岛、凤凰花海、凤凰岭等以“凤凰”命名的场所出现。

  据当地人介绍,过去的凤凰机场原址是一片水田,雨后就有青蛙叫声。海南话中青蛙叫音似“凤凰”,“凤凰国际机场”这一响亮的名称由此诞生。

  2001年8月,三亚市羊栏镇与高峰乡合并,成立新镇,这一新设乡镇取“凤凰”为名,称“凤凰镇”。再后来,凤凰镇被撤销,但凤凰路、凤凰岭、凤凰岛等又相继在三亚诞生。“凤凰”取自中国神话,是人们心中的瑞鸟,象征着和平与高贵,有幸福、吉祥的蕴意。

  “凤凰花海”位于三亚市 “海棠区”,“海棠”也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地名。海棠区辖区原为海棠湾镇,因境内有国家海岸海棠湾而得名。2001年,三亚藤桥、林旺两镇合二为一,组成“海棠湾镇”。

  “海棠湾”旧称“后海”,相传此地原有一棵大海棠树,大树底下好乘凉,老百姓聚集在此观光歇息、做买卖,久而久之,此地就被称作“海棠头”。再后来,“后海”被改称为“海棠湾”。2015年,海棠湾镇被撤销,改称为“海棠区”。

  莺歌、长流:婉转悦耳与细水长流

  莺歌,谓莺啼婉转似歌,亦喻婉转悦耳的歌声。在海南岛西南一带,有一片海名为“莺歌海”,有一个靠海的乡镇名为“莺歌海镇”。

  “莺歌”之名称由来已久,清光绪《崖州志》有载:“莺歌海湾,城西十百四十里,湾之上游,海滨有片石,长二十丈,宽丈余。” 莺歌海岸边原有一地名曰“莺歌嘴”,人们在此聚居成村,取村名“莺歌海村”。后来,莺歌海建镇,镇政府驻地在莺歌海村,因而得名“莺歌海镇”。

  相传,“莺歌”的得名,是因曾经有成群的“莺歌鸟”在此栖息、繁衍,群鸟叫声婉转、动听,久而久之,此地也有了“莺歌”这么美妙的名称。

  在海口的西郊,有一个乡镇名为“长流”。长流原称“烈楼”, 1945年改称那流乡,1947年正式取“长流”为名,改称“长流乡”,1986年长流设镇,沿用“长流”之名。

  长流镇境内有一条名为“五源河”的河流,河流不大但长流不息。1947年,长流有识之士回乡筹办学校,其中有人觉得地区名称“那流”不够文雅,故而提议改名“长流”,并得到采用。古人有诗句:“树木发春华,清池激长流。”“平陆引长流,冈峦挺茂树。”“长流”也堪称一个美妙动听的名称。

上一篇    下一篇
   第001版:头版
   第002版:要闻
   第003版:海南鲜品·品鲜南海
   第004版:民生新闻
   第005版:本省新闻
   第006版:专题
   第007版:广告
   第008版:中国新闻
   第009版:海南周刊
   第010版:封面
   第011版:封面
   第012版:封面
   第013版:封面
   第014版:海之南
   第015版:物种
   第016版:人物
   第017版:故事
   第018版:乐活
   第019版:鉴藏
   第020版:访谈
   第021版:文苑
   第022版:随笔
   第024版:影视
山海有名 美妙动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