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媒体: 海南日报 |南国都市报 |南海网 |南岛晚报 |证券导报 |法制时报 |海南农垦报 返回首页
2024年05月13日 星期一  报料热线:966123
当前版: 01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这个钢铁侠,脑洞有多大?
手工达人张秋林。
张秋林发明的蘑菇烘干机。
张秋林用他发明的蘑菇清洗机清洗蘑菇。

  ■ 文/图 海南日报记者 刘宁玥

  张秋林的家可不好找。绕过一段蜿蜒的山间公路,拐到琼中黎母山镇握岱村委会办公点,还要往村子深处爬上一段曲折的坡道。

  即便如此,这里总是热闹。来访者不断,有来找他修理摩托车的,有来对接产业合作的,还有来找他定做工具的……载货的架子、养蚕的网,都是他灵机一动,发明的便利生产工具。最近,他又给村民做了几台菌菇清洗机,免除了村民们采收虎奶菇后埋头刷污泥的辛劳。

  张秋林的创意总是信手拈来,仿佛只需一念之间,就能将难题迎刃而解,接着便迅速勾勒出清晰的设计图。那么,小学毕业的张秋林是如何变成一个“钢铁侠”的呢?

  A

  神奇的菌菇清洗机

  “等着瞧吧,立马洗得干干净净!”近日,海南日报记者来到张秋林的菌菇种植基地旁,他刚把虎奶菇倒入新发明的菌菇清洗机,通上电源,约五六分钟,一个个灰头土脸的“土疙瘩”变得白白胖胖。

  这是一台怎样的机器?从外形看,整体是将一个镂空滚筒打横,两端用铁架固定,半悬在一个四四方方的蓝色水槽上。细节都在圆柱形的滚筒上,圆柱的曲面其实是由一条条长而薄的铁片间隔排列形成,铁片长约1米,内侧安装了一百多把刷子。

  张秋林特意调整了滚筒的高度,使得水槽加满水时,稍稍没过最低的一排刷子。机器启动后,滚筒不断转动,一排排刷子不断与最低处的菌菇和水充分接触,带走附着在菌菇表面的泥土。从理论上讲,水位太高,会减小刷子和菌菇之间的摩擦力,影响清洁效果,还增加了滚筒转动的阻力,增加耗电量,所以刷子的高度调节至关重要。张秋林从未上过一天物理课,凭经验和直觉就做出了最佳判断。

  他这一发明的灵感竟来自家家户户都有的滚筒洗衣机。有一天他刚准备洗衣服,突然想到,把衣服装进滚筒,泡在水里转动,就能清洁污渍;把菌菇装进滚筒,不就能洗刷污泥了?当晚他就有了构思。

  “有了这台机器,虎奶菇清洗起来省时省力,大大节约了人力。”张秋林一边抚摸机器,一边得意地说。

  这一发明还带动了村里的林下经济发展。通常情况下,在菌菇连片种植的地带,企业会设立菌菇清洗、烘干、切片流水线。但握岱村目前仅少量试种,离工厂远,菌菇初加工的活就落到村民头上。作为该村第一个种菌菇的人,张秋林的发明一下子带动村里6户人家种菇,预计总产值达45万元,其中2户向他定制了菌菇清洗机。

  B

  先模仿,再原创

  发明菌菇清洗机,张秋林只构思了一天,但练就这身本领,他花了三十多年。

  小学毕业后,张秋林主要在家帮助父母务农,兼职做零工。20岁出头,他远赴珠海讨生活,用拖拉机帮别人犁地。老拖拉机总出故障,他干脆自学电机维修技术,修修补补撑过三年。随后,他回琼中开起了维修店,主要修机车和农用车。辗转几个地点后,他把工作室开回老家,一边务农,一边修电机,一边捣鼓发明。

  2000年,老家盖新房,张秋林觉得人工搅拌水泥特别费力,于是模仿制作了一台水泥搅拌机。这是他首次独立制作机器。

  “建好房子后,我陆陆续续做了蜂窝煤炉灶,还有家里的梯子、雨篷等,都是些生活用品。”张秋林一一展示。其中最有意思的是用一个铁管做的投影仪支架,张秋林把细铁管套在粗铁管内,侧面装一组螺丝固定长短,再装上脚架和顶部托盘,让支架可以自由移动,调节高度。

  随着制作技艺不断娴熟,他开始拆解各种物品的内部构造,按自己所需重组。几年前,张秋林想把水泥搅拌机升级改造为混凝土搅拌机,突然记起自家闲置的吊机,“吊机上的马达可以带动吊臂自由旋转,肯定可以带动搅拌机的桨叶旋转”,他二话不说拆了马达。用新机器打混凝土,挖好了一个鱼塘。而这次制作菌菇清洗机,马达再次改头换面,派上用场。

  一步步地,从模仿到超越,从改良到独创,如今59岁的他,完成了一些发明。

  “我是走到哪学到哪。”他的创造力源自木匠父亲。年轻时,父亲带着张秋林从广东茂名闯到海南,用自己的一双巧手,造出一方遮风挡雨的小天地。粗粝的木块,经他之手切割打磨,拼接组装,变成一件件称心的家具,“那时我就知道,无论什么东西,只要搞懂用料、结构、原理,就能做出来。”

  C

  以发明点缀美好生活

  张秋林的家中,保留着一张小小的蚕架,这是他最有影响力的一项发明。“别看这个架子不起眼,以前几乎全县都来找我定做。”他回忆道。

  大约在2016年,琼中许多农户种桑养蚕,他也跟着养。一开始,购买了大部分人使用的传统方格簇蚕架,但清理麻烦,捉蚕上簇、采茧速度慢,蚕架在潮湿闷热的中部山区容易发霉变质。而另一种普遍使用的塑料结蚕网不够结实、容易变形。因此,他结合两者的特点,自制了一款结蚕网,在木质的方形框内,嵌上一排排扭成“S”型的铁丝,经久耐用、通风透气。

  这一产品经过村民口口相传,很快在琼中乃至周边市县走俏……一时间,张秋林这个名字可谓响当当。

  “缺什么,我就做什么。”张秋林不愿将生活假手于人,积极投入生产生活,从中获得源源不断的发明动力。眼下,他的菌菇烘干机已初具雏形,很快就可以完工。可以看到,机器的主要架构就是一组三联排的柜子,两侧通体做抽拉滑轨,用于安装搁板,放置虎奶菇切片,中间的柜体主要用来加热。

  “中间柜子的顶部,除了外接一个通风的烟囱外,还要装一个大马力的风扇,风对着下面吹;而柜子底端,我左、右各预留一个小孔,通向两侧的柜子。”他对着机器比划说明道,“这样一来,我在底部放点干柴,把空气烧热后,再打开顶部的风扇,就可以用强劲的风压,把热风压到两侧,烘干虎奶菇。这样省时省力,经济实惠。”

  这些都是张秋林自己琢磨出来的。他通过短视频软件,了解了常用的烘干机结构,再结合烧暖气的原理改造加热装置。而他使用的原材料,不过是网购而来的几根铁架、几块铁板。

  “没想那么多,发明跟着感觉走。”张秋林笑着摸了摸脑门。闲聊期间,还有各种金属零件被送到他家里,不知这位“钢铁侠”日后还能制造出怎样的惊喜。

上一篇    下一篇
   第001版:头版
   第002版:要闻
   第003版:海南鲜品·品鲜南海
   第004版:民生新闻
   第005版:本省新闻
   第006版:专题
   第007版:广告
   第008版:中国新闻
   第009版:海南周刊
   第010版:封面
   第011版:封面
   第012版:封面
   第013版:封面
   第014版:海之南
   第015版:物种
   第016版:人物
   第017版:故事
   第018版:乐活
   第019版:鉴藏
   第020版:访谈
   第021版:文苑
   第022版:随笔
   第024版:影视
这个钢铁侠,脑洞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