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媒体: 海南日报 |南国都市报 |南海网 |南岛晚报 |证券导报 |法制时报 |海南农垦报 返回首页
2024年05月23日 星期四  报料热线:966123
当前版: 0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注水的“划线价”划破了法律底线

  ■ 李英锋

  同样的商品,在不同的线上团购平台可以打9.3折、6.9折甚至4.64折,这样的优惠券折扣幅度是真实的吗?近日,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测评发现,同一店铺相同的商品,在3个平台上的划线价格不同,导致所显示的折扣力度完全不同。对此,上海市消保委呼吁商家:规范标价、切实让利、真实折扣。

  完全一样的商品(或服务),完全不一样的平台划线价。与划线价相对应的是优惠价、折扣价或团购价,同一个商家在不同的平台上标出相差较大的划线价,并给出不同的优惠或折扣比例。如果消费者只在一个平台上关注价格、购买商品,很可能被商家的折扣力度所吸引;如果消费者货比三家,同时关注了某商家的某商品在多个平台上的划线价,又可能陷入“乱价渐欲迷人眼”的困惑中,一头雾水,不清楚哪个划线价才是靠谱的。

  其实,所谓的划线价并不是一个标准的法律概念,也不是传统商业惯例中的价格术语,而是一些商家新创的营销概念。商家在标出优惠价的同时,在括号中再标出一个用以参照对比的划线价,尽管商家不说明划线价的依据,也不说明划线价等同于原价,但商家的这番重点划线的价格营销操作很容易让消费者误认为划线价就是打折之前的商品原价或基础价。

  诚然,对于执行市场调节价的商品,商家享有自主定价权,但自主定价不等于随意定价、胡乱定价,更不等于忽悠定价、误导性定价。《价格法》明确,经营者定价,应当遵循公平、合法和诚实信用的原则。《明码标价和禁止价格欺诈规定》明确,销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务时,使用欺骗性、误导性的语言、文字、数字、图片或者视频等标示价格以及其他价格信息等行为属于典型的价格欺诈行为。商家使用模糊的、注水的、容易引发消费者误解的划线价作为比较价格或减价、折扣的计算基准,诱导消费者与其进行交易,已经涉嫌违背了上述法律要求。

  治理划线价乱象,不能只靠商家的自律。市场监管等部门应引起重视,联合电商平台加强对划线价现象的关注和研究,进一步完善对划线价的监管规则和标准。同时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全面查处利用划线价实施价格欺诈的行为,曝光典型案例,发布消费警示信息,倒逼平台和商家规范价格营销行为,为消费者营造公平、诚信、有序的消费环境,让消费者真得实惠、得真实惠。

上一篇    下一篇
   第001版:头版
   第002版:本省新闻
   第003版:关注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第004版:关注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第005版:本省新闻
   第006版:本省新闻
   第007版:中国新闻
   第008版:中国新闻
   第009版:中国新闻
   第010版:世界新闻
   第011版:教育周刊
   第012版:广告
我省发布6件种业领域典型案例
我省在242个村(居)委会 巡回放映健康素养宣传片
昌江加快推进 清洁能源高新产业园建设
端午临近 粽子飘香
乐东多措并举 抓紧抓细家风建设
海南中学生球队获3项冠军
万物共生,共同守护多样之美
注水的“划线价”划破了法律底线
让非遗活起来、火起来
仿冒身份直播,底线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