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媒体: 海南日报 |南国都市报 |南海网 |南岛晚报 |证券导报 |法制时报 |海南农垦报 返回首页
2024年05月23日 星期四  报料热线:966123
当前版: 0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非遗活起来、火起来

  ■ 陈雪怡

  呼之欲出的祥禽瑞兽、栩栩如生的花卉植物……对于许多文昌本地居民,尤其是老一辈而言,老宅的那一面灰塑壁画是自家的门面、家里的“宝贝”,饱含着吉祥的寓意,也寄托着对幸福的期许。而如今,灰塑走出乡野、走进城市,受到不少外地来琼游客,尤其是年轻人的喜爱,其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利用之道也受到广泛关注。

  灰塑名“灰”,实则多彩。灰塑,是从石雕和泥塑两种技艺派生出来的一种传统建筑装饰艺术。文昌灰塑壁画是文昌流传最广的民间艺术之一,是文昌民间美术的一大特色。根据主题,文昌灰塑作品多以金色、红色、蓝色等为主色调,细节上层次分明,渐变递进的上色手法交替使用,绘出万紫千红,相得益彰。2023年12月28日,文昌灰塑经海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列入海南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作为非遗,文昌灰塑不停留在“过去”,而是积极融入“现在”。从海口骑楼老街一家酒店里的灰塑作品吸引了很多年轻人前去打卡中足可看出,非遗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魅力,以及非遗融入现代生活所迸发的活力。

  非遗虽好,也需传承,先要活起来。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传承是重中之重。而如今部分非遗面临几近失传或难以传承的困境,难点之一就在于人。文昌灰塑艺术家、非遗传承人许达联年过七旬仍然“刀耕不辍”,从民居房顶的蛟龙祥云、正厅的牡丹花篮,到酒店门头的“喜雀报喜”、大堂的“五福临门”,许达联让文昌灰塑从乡野走进城市,让更多人看到灰塑的美。而“90后”黎家女孩,来自五指山市的国家级非遗项目黎族服饰市级代表性传承人陈孟丽选择回乡创业,创造了自己的黎锦品牌,让黎锦从博物馆走向了生活。简言之,人,是非遗传承与利用的关键所在,让非遗传承后继有人,不但要建立健全非遗传承人队伍,还应持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鼓励传承人参与学习、生产,提升创新创造活力和传承发展能力。

  非遗不“老”,可以很“潮”,还要火起来。提到非遗,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可能是“古老”“传统”。那如果亮出黎锦钱包、椰雕笔筒,相信会打破不少人对非遗的固有印象。非遗“源于”历史,但不能“驻足”于历史,否则就算活起来,也“活不好”。非遗从活起来到火起来,文昌灰塑从乡村民居到城市景点,吸引游客争相打卡,是一次有益探索;黎锦、椰雕等手工艺品“摇身变成”生活用品,深受消费者喜爱,亦是一次成功尝试;还有非遗戏曲融合流行音乐获得听众青睐……如此种种无不启示我们,通过活态传承、创新发展、文旅融合等,加强黎锦、灰塑、椰雕等非遗文化传承保护和利用,比如重视文创产品创意设计,提升文化内涵和附加值等,让非遗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非遗就能成为现代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非遗魅力“与生俱来”,非遗活力有待激发。让非遗不止步于看得到、听得见、摸得着,更要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才是对非遗最好的保护和传承。

上一篇    下一篇
   第001版:头版
   第002版:本省新闻
   第003版:关注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第004版:关注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第005版:本省新闻
   第006版:本省新闻
   第007版:中国新闻
   第008版:中国新闻
   第009版:中国新闻
   第010版:世界新闻
   第011版:教育周刊
   第012版:广告
我省发布6件种业领域典型案例
我省在242个村(居)委会 巡回放映健康素养宣传片
昌江加快推进 清洁能源高新产业园建设
端午临近 粽子飘香
乐东多措并举 抓紧抓细家风建设
海南中学生球队获3项冠军
万物共生,共同守护多样之美
注水的“划线价”划破了法律底线
让非遗活起来、火起来
仿冒身份直播,底线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