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媒体: 海南日报 |南国都市报 |南海网 |南岛晚报 |证券导报 |法制时报 |海南农垦报 返回首页
2024年05月24日 星期五  报料热线:966123
当前版: 0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牢记嘱托 守正创新
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

  □ 陈红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为推进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新时代新征程上,思政课建设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有新气象新作为。我们要牢记殷殷嘱托,夯土奠基、开拓创新,以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荣誉感担负起培育时代新人的重任,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奋力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

  抓住根本,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育才造士,为国之本。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这要求我们必须增强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的历史主动和政治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培养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一是要深刻认识思政课是党领导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来认识办好思政课的重要意义,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确保党的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后继有人。二是要加快构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教材体系,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入脑入心,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为内容支撑,让广大青年学生深切感受到党的创新理论的实践伟力,感受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号召力。三是要在理论精髓的准确把握与深度解析上下足功夫,以党的科学性的理论内容引领学校思政课的学术话语体系建设。同时,要着力创新话语表达方式,注重学术话语的转化和优化,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聚焦关键,强化思政课政治引导与价值塑造使命担当。蒙以养正,圣功也。古今中外,每个国家都是按照自己的政治要求来培养人的,世界一流大学都是在服务自己国家发展中成长起来的。政治引导是思政课的基本功能,价值塑造是思政课的内在要求,打造新时代高质量思政课,必须全面把握思政课的功能定位,强化使命担当。一方面,要深化思政课关键是“政”的正确认知。政治引导强调了思政课的政治性和战略性,政治引导功能发挥的好坏决定着思政课的成败。思政课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属性,办好思政课,必须坚守教育发展的政治底线和红线,必须旗帜鲜明地发出主流声音,必须增强主流意识形态认同。这就要求我们严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政治规矩,凝聚政治认同、达成政治共识、形成政治合力,引领社会思潮,站稳守好意识形态主阵地。另一方面,要聚焦价值塑造目标推进思政课建设。知识是载体,价值是目的,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之中。办好思政课,必须把握好学生的思想、知识、心理发展特点,关注学生的思想观念、情感认知、价值判断和行为动态。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力量根基,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此外,思政课教学还需要注重共情赋能,要深入挖掘思想共鸣点、找准情感碰撞点,引导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知”到“情”再到“行”,强化情感认同、理论认同与实践认同。

  重视实践,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协同育人。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办好思政课,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用科学理论培养人,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深化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融合互动,对于解释新问题、新情况,回应理论关切与现实关切具有重要意义,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迈上新台阶,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的重要抓手。要把思政课堂置于宏大的时代、鲜活的实践、生动的现实中。一是要整合校内外协同育人优质资源,进一步打通理论与实践“最后一公里”,以“沉浸式”大思政课堂强化参与感、代入感、获得感,让学生在实践性、案例式、项目化教学中悟情明理。二是要教育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满足学习需要,增强知识和技能学习、探究的主动性,激发自主学习潜能,用实践检验书本理论知识,按照获取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逻辑,使理论认知由抽象到具体,使知识学习由零散化转为系统化,更好地成长为社会活动的参与者、贡献者。三是要搭建广阔的社会实践历练平台,提供更多的社会劳动参与机会,帮助学生从现实环境中汲取营养,推动知行合一、知能并进,鼓励学生把人生抱负落实到脚踏实地的实际行动中,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

  遵循规律,数智技术运用与课程改革创新融合并行。教育之道,贵在明理。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创新方式方法是当前高校思政课建设综合改革创新的重要任务,也是加强和改进思政课建设、提升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切入点与突破口。面向数智化发展大势,我们要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与数智化技术融合并行,使互联网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倾力打造符合学生学习规律,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思政课程。一是把数智化技术赋能道理“讲深”。优化数智化教学载体,聚合优质化教学素材,打造全方位、立体化教学资源库,拓宽教育空间与渠道,构建深厚广博的知识体系,丰富严谨权威的文献内容,实现数据互通、协同共享、优化组合、精准高效,推动学理分析和学术探究向深里走。二是把数智化技术赋能道理“讲透”。运用数智化教学手段掌握学情、捕捉动态,支持知识理解吸收、思想动态变化等方面的纵横向比较,提升指导答疑的及时性,增强需求满足的个性化,推动教学目标更科学、进度更合理、互动更充分、问题更聚焦、评价更精准,强化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把数智化技术赋能道理“讲活”。以数智技术支撑课堂教与学翻转、重塑师与生关系,推动互动式、沉浸式、体验式教学,实现教学环境的场景化、可视化,让教学内容有滋有味、鲜活起来,助力道理讲生动、讲形象、讲精彩,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的效果。

  【作者系海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海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常务副院长、全国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海南师范大学)负责人】

上一篇    下一篇
   第001版:头版
   第002版:本省新闻
   第003版:本省新闻
   第004版:民生新闻
   第005版:自贸港观察|焦点
   第006版:深读·海南
   第007版:“营”在自贸港 “画”说新海南——优化营商环境专刊
   第008版:理论
   第009版:中国新闻
   第010版:中国/世界新闻
   第011版:广告
   第012版:广告
   第013版:文化周刊
   第014版:文化周刊
   第015版:文化周刊
   第016版:文化周刊
加强琼港金融合作 助力“两个基地”建设
牢记嘱托 守正创新 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
创新思政教育 培育时代新人
坚持目标和问题导向结合推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