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媒体: 海南日报 |南国都市报 |南海网 |南岛晚报 |证券导报 |法制时报 |海南农垦报 返回首页
2024年06月21日 星期五  报料热线:966123
当前版: 0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海南自贸港努力打造
全球数字贸易枢纽港的若干思考

  □ 杨希义

  数字贸易是以数据为关键生产要素、数字服务为核心、数字订购与交付为主要特征的新型贸易方式。数字贸易正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带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加速整合优化、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核心引擎,也是当前各经济体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的焦点领域。数字贸易在国家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战略定位不断提升,从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展数字贸易,加快建设贸易强国”,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度将拓展数字贸易纳入国家顶层设计,再到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就数字贸易发展作出重要部署,充分体现了国家对数字贸易的高度重视,将发展数字贸易的战略性、重要性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海南自贸港作为我国对外开放新高地,承载着制度集成创新、先行先试的战略任务。同时,海南自贸港作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交汇点,相比内地省份比较优势突出的是“五个自由便利、一个安全有序流动”的政策优势以及面向东南亚的区域门户优势。近三年,海南数字贸易产值180亿元,年平均增长率达63%,数字贸易规则加快对接,数据跨境流动成功试点,数据应用场景多元创新,数字贸易主体培育以及产业生态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具有加快发展数字贸易的良好基础和巨大潜力。海南自贸港应以东盟为目标,抓紧东盟国家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创新技术、人力资源供给与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方兴未艾的巨大需求不匹配的窗口期,以及国内数字企业纷纷“走出去”布局东盟市场、建设海外数据中心的发展需要,辅助EF账户、数据跨境流动、两个15%税收等政策集成优势,加快政策集成设计和制度有效供给,适度超前部署数字基础设施,加快对标国际高标准数字规则,采用平台、场景双轮驱动的发展模式,将数字贸易打造成海南自贸港的特色亮点和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的重要端口,努力将海南自贸港打造成为“全球数字贸易枢纽港”。

  适度超前布局数字基础设施,打造数字贸易关键基座。数字基础设施为数字经济发展和全要素数字化转型提供了重要支撑,也为数据要素价值释放提供了载体保障,以关键底座之力不断支撑引领着数字贸易发展的新方向,海南应统筹谋划通信资源、算力资源、数据资源等基础要素供给。一是加快打造国际信息通信重要节点枢纽,用好国家超长期特别国债,谋划推进5G、NB-IOT、IPV6等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络建设,以及光纤网络和互联网演进升级,打造“万兆自贸港”。支持建设面向亚太地区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国际海底光缆,合理布局海底光缆登陆站,推动海南国际海缆纳入国际主干网络。推动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的设立和建设,并拓展延伸应用场景。二是推动将海南自贸港列入数据跨境流动的国际算力枢纽节点,作为联通我国与东盟国家的区域节点。统筹核、风、光等绿电资源,协同电企和电网共建数字贸易低价清洁能源供给示范区,构建包括外资、国有、民营等算力供应体系,打造涵盖通用算力、超级算力、异构算力等多元化算力供应网络。三是探索发展国际数据中心,引进跨国公司和大型互联网企业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数据中心,开展跨境数据处理、算力租售等服务。吸引香港、新加坡等数据中心外溢资源。

  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驱动数字贸易提能升级。在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对接方面,上海“临港方案”、广东“前海模式”、江苏“苏州—新加坡”国际数据专用通道等他山之石都是可供海南借鉴的重要试点经验。一是构建与高标准经贸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主动对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等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在开放政府数据、数字身份跨境认证、跨境电子支付、数据制度、数据跨境流动、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先行先试。二是构建数据跨境流动管理新模式,在国家数据跨境传输安全管理制度框架下,出台数据出境“负面清单”制度,聚焦自贸港四大主导产业和三大未来产业,加快实现医疗、航天、深海、贸易、投资、教育、文化、旅游、金融等领域数据跨境安全有序流动。三是设立海南自由贸易港国际数据交易场所,培育数据要素市场,依法建立数据资源流通交易监管制度及机制。重点强化建立数据分类资源产权、交易流通、跨境传输和安全保护等标准规范,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数据要素产权制度体系,在全球数字贸易规则构建中发挥积极作用,贡献数字贸易的海南方案。

  加快探索制度集成创新和落地,营造数字贸易发展新环境。发挥海南自贸港制度集成创新试验田作用,在自由贸易港以更大力度探索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规则,加快政策系统设计和制度有效供给,在金融、支付、业务监管服务、互联网访问等方面探索新的解决方案,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辐射带动数字贸易自由便利水平持续提升。一是推动多功能自由贸易账户(EF账户)运营,发挥“一线放开、二线按照跨境管理、同名账户跨二线有限渗透”账户优势,为企业海外资金回流提供解决方案。二是支持专业机构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为企业提供高效便捷低成本支付服务,解决银行等传统支付机构支付效率低、交易成本高等问题。三是利用数字技术打造新型业务服务平台,推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智慧口岸”等应用推广,利用数字技术简化贸易流程,提升通关效能和物流效率,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

  持续推进平台、场景双轮驱动,建设海南特色数字贸易生态。“双轮驱动”模式能够推动数字贸易产业链、价值链上下游企业、市场客户、金融服务、研发设计、商务中介等市场力量更为紧密互联,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产生新的产业组织和产业生态,推动数字贸易平台向数字产业生态演进,进而以市场化力量打破传统贸易壁垒,提升海南数字贸易枢纽港在全球贸易中的资源配置能力、定价话语权以及数字贸易规则制定能力。一是以海南生态软件园、文昌国际航天城、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三亚中央商务区、崖州湾科技城等园区平台为载体,集聚打造“国家级数字贸易示范区”,按照国务院数字经济“十四五”规划“产业资源虚拟化集聚、平台化运营和网络化协同”的目标,结合海南自贸港政策的组合设计,制定出台高位推动的具体实施方案。二是加快培育以跨境为载体的数字贸易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形成以数字保税、来数加工、数字金融、游戏出海、跨境直播、国际数据服务、数字消费、数字医疗、卫星数据和智慧物流等为先期突破的特色数字贸易产业集群,加速形成国际数字服务和国内数字服务的双循环。三是重点引进和培育一批具备创新驱动和资源配置能力的数字贸易龙头企业,壮大一批数字内容、云服务、跨境金融、跨境电商等细分领域的平台型贸易数字化领军企业。用好现有创业孵化基地,鼓励基地在数字贸易领域,孵化一批数字贸易创新创业项目和企业。

  (作者系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海南省政府机关党组成员、办公厅副主任)

上一篇    下一篇
   第001版:头版
   第002版:本省新闻
   第003版:本省新闻
   第004版:本省新闻
   第005版:深读·海南
   第006版:理论
   第007版:民生新闻
   第008版:澄迈新发展
   第009版:万宁观察
   第010版:中国新闻
   第011版:世界新闻
   第012版:广告
   第013版:文化周刊
   第014版:文化周刊
   第015版:文化周刊
   第016版:文化周刊
以“三个把握”推进政治监督 促进文昌国际航天城建设
海南自贸港努力打造 全球数字贸易枢纽港的若干思考
在自贸港生态文明建设中 深刻领会“五个重大关系”
加快推动海南热带雨林生态价值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