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媒体: 海南日报 |南国都市报 |南海网 |南岛晚报 |证券导报 |法制时报 |海南农垦报 返回首页
2024年06月21日 星期五  报料热线:966123
当前版: 01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古人的绰号
南宋画家梁楷《太白行吟图》上“诗仙”李白的形象。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 赵锐

  绰号又称诨号、混号、雅号,以及我们今天所说的外号等,是旁人根据某人的突出特点,如外貌、身份、爱好、习惯、谈吐、技能等而另取的名号。绰号或褒赞或贬损,或文雅或粗俗,不一而足,而且绰号因为辨识度高、标签属性强,有时甚至比本名更为大众熟知。古人的绰号五花八门,从感情色彩上看,大致可分为褒扬、中性、贬损三个层面。

  一些世外高人学识渊博、德才无双,人们为传播其美名,往往会给他们取个朗朗上口的绰号。我国古代曾涌现出无数诗词大家,人们根据其造诣、风格等,为他们取了各式各样的绰号,如李白“诗仙”、 杜甫“诗圣”、 王维“诗佛”、 李贺“诗鬼”、 白居易“诗魔”、 刘禹锡“诗豪”……另如张先因作“云破月来花弄影”“帘幕卷花影”“堕絮飞无影”,得名“张三影”;李清照喜用“瘦”字,作出了“人比黄花瘦”“应是绿肥红瘦”“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得名“李三瘦”;贺铸因作“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得名“贺梅子”;王士禛因作“郎似桐花,妾似桐花凤”,得名“王桐花”等等。

  另外,古时候由于贪官污吏横征暴敛、徇私枉法,人们苦不堪言、怨声载道,对清官和公平的渴望格外强烈。人们为扬清官美名,给他们取了许多接地气的绰号,如汉代的刘宠在任会稽太守时,关心民间疾苦,颇受百姓爱戴。在他离任时,五六个老翁各自拿着上百钱币相送,刘宠坚决不收,但为了不扫兴,他最后还是各取了每人一枚大钱留作纪念,这件事广为流传,人们称呼刘宠为“取一钱太守”,以此表达对他的赞许之情。

  又如宋代的包拯因铁面无私、执法严峻,被称“阎罗包老”;范祖禹因直言不讳、敢于劝谏,被称“唐鉴公”;明代的冷曦因弹劾高官震动朝野,被称“冷铁面”;清代的罗含章因清正廉洁、勤政爱民,被称“罗青天”。

  为赞美而取的绰号还有很多,如“茶圣”陆羽、“医圣”张仲景、“书圣”王羲之、 “画圣”吴道子、“活孟子”陈献章,以及汤应曾因善弹琵琶而得的“汤琵琶”等。

  当然,除具有赞美色彩的绰号外,其他类型的绰号恐怕就不那么受人待见了。古人为方便记忆,有时会借助对方的外貌特征甚至缺陷来取绰号,如“白眉翁”“大耳龙”“大胡子”“大头杰”“郭橐驼”“独目将军”“黑面大王”“白眼相公”等;有时还会根据对方的不良品性来取绰号,如“陈夜叉”“母大虫”“癞儿刺史”……能够大致反映客观事实的中性色彩绰号,当事人可能还不大在意,但是那些带有贬损色彩和戏谑意味的绰号,不管是否贴合当事人真实情况,恐怕都不会为当事人所喜。

  不可否认,某些时候,带有贬损色彩的绰号的确也有其特定作用。比如,面对大奸大恶之人,人们通过取一些带有讽刺、挖苦、戏谑意味的绰号,宣泄心中愤恨情绪。比如,史学家在客观记载历史的同时,运用“春秋笔法”,寓褒贬于曲折的文笔之中,用“绰号”表达自己的态度,以使笔下人物的罪恶昭彰。

上一篇    下一篇
   第001版:头版
   第002版:本省新闻
   第003版:本省新闻
   第004版:本省新闻
   第005版:深读·海南
   第006版:理论
   第007版:民生新闻
   第008版:澄迈新发展
   第009版:万宁观察
   第010版:中国新闻
   第011版:世界新闻
   第012版:广告
   第013版:文化周刊
   第014版:文化周刊
   第015版:文化周刊
   第016版:文化周刊
琼剧,漂洋过海传乡音
古人的绰号
梅兰芳以勤补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