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玉萍
小暑后,暑热盛,人们开始通过各种方式解暑纳凉。如今,我们可以待在空调房里,或吹电扇、吃雪糕,享受现代科技带来的清凉。古人是如何挨过这炎炎夏日的呢?其实,他们也有不少解暑的“土办法”,比如饮茶、食汤、浮瓜、沉李于寒水、使用瓷枕等。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古人创作于酷暑的手札,看看他们有哪些解暑良方。
《今日热甚帖》:
王羲之婉拒访客
《今日热甚帖》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写给朋友的信。信札的内容为:“今日热甚,足下将各匆匆,吾至乏,惙力不具,王羲之白”。短短21字,将作者的心态展露无遗,其大意是:天气炎热,大家都来去匆匆,我也力不从心,怕招待不周,咱们就各忙各的吧。众所周知,夏日在家中,人们为了方便和凉快,经常会光着膀子。如有外人来就得穿戴整齐,这样就会热一些。晋代名士普遍注重衣着形象,会客时男人也会收拾妆容,峨冠博带。所以王羲之在信札中婉拒朋友来访,这其实也是消暑的一种方法。信中之语简洁明了,可见王羲之性情之坦诚洒脱。王羲之曾袒腹东床,说出这样的话,并不奇怪。这件信札展现了他不拘小节、豁达不羁的性格。
此帖为草书刻本,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含蓄健秀,笔力遒劲,雅有正骨。全篇线条流畅自然,笔笔连贯,一气呵成,让人看后身心舒畅,好似有些微的清凉之感。很显然,在炎热的夏日,王羲之没有心思在信中赘述,但他运笔落墨依然精严巧妙,让人不得不叹服其书法功底之深厚。
《夏热帖》:
杨凝式赠友“酥蜜水”
《夏热帖》是五代书法家杨凝式在酷暑时节,带病给友人写的一封草书信札。该信札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原迹多处缺损,多个字难以辨读。从可辨认的文字来看,信札的大致意思是:因天气炎热,特送你消暑饮品酥蜜水,并致以夏日的问候。“酥蜜水”的原料和制作方法,尚未查到确切的文字记载,相传这是一种由牛奶和蜂蜜混合而成的饮品,古人常在夏季饮用。自己生病了还给朋友写信捎饮品,杨凝式对朋友真是有情有义。
据史料记载,杨凝式“素不喜作尺牍”,因此他留下的墨迹很少。《夏热帖》是他唯一传世的草书作品,曾刻入《三希堂法帖》。此帖书法取唐代颜真卿、柳公权之笔法,在使转中夹杂着顿折的用笔,这不仅增强了线条的质感和骨力,也体现了创作者的书法艺术个性。此帖运笔爽利挺拔,锋芒灼耀,笔势飞动,浑然一体,凝重之中有潇洒气象,结体上富于变化而不失法度,体势雄奇纵逸。米芾曾赞:“杨凝式如横风斜雨,落纸云烟,淋漓快目。”启功在《论书绝句》中对杨凝式的书法有这样的评述:“非狷非狂自一家,草堂夏热起龙蛇。壶公忽现容身地,方丈蓬山是韭花。”
《精茶帖》:
蔡襄以清茶解暑
《精茶帖》是北宋书法家蔡襄的行书信札。从信札的内容可以看出,蔡襄颇通人情世理,天太热了,不便去探望朋友,就寄了些茶给朋友制作饮品消暑,表达问候和关怀。他还在信中感喟“日夕风日酷烦,无处可避”,并上升到人生哲学的高度,说“人生缰锁如此,可叹可叹”,只有喝点清茶以解暑热,感受生活之情趣。蔡襄既是书法家、文学家,又是茶学家。他撰写的《茶录》一书,是我国古代继陆羽的《茶经》后又一部重要的茶学专著。由此推测,他送出的“精茶数片”应是上好的茶叶。在信中落款后,蔡襄又加了一句说,突然想到近期看上一副用犀牛角做的棋子,价格有点贵,拿不定主意要不要买,遂询问朋友的意见。这封信札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既有人情味,又有自己小爱好的生动文人形象。
《精茶帖》又称《暑热帖》,共9行68字,巧妙融合了行书和楷书的笔法,可谓行楷相间,字字珠玉。该帖章法严谨,浑厚端庄中透出淳淡柔美,充满妍丽温雅的气息。《精茶帖》篇幅虽短,传递出的信息却很丰富。作者放下暑热带来的烦躁,通过书写直抒胸臆,言语细致而真诚。此帖犹如解暑的精茶,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苏轼在《东坡题跋》中写道:“君谟(蔡襄字)书天资既高,积学深至,心手相应,变态无穷,遂为本朝第一。”欧阳修则以“独步当世”来评价蔡襄的书法成就。许将在《蔡襄传》中说:“公于书画颇自惜,不妄为人,其断章残稿人悉珍藏,仁宗尤爱称之。”
《逃暑帖》:
米芾进山找凉快
《逃暑帖》是北宋书法家米芾写的一封信,他因暑热选择远离城市,逃到山上避暑去了。此帖藏于海外,由于年代久远、流传保管不善,多个字剥蚀不清、无法辨识,但文意大体完整。寄信对象疑为与米芾交情匪浅的章惇。米芾在夏季进深山,意在享受“南山之阴”,过一段惬意的日子。此帖中的“逃”字一露,整篇意境全出。在酷热难耐的夏季,作者能找到一处清凉的世外桃源,或度假或创作,欣赏美丽的风景,真是人生快事。
《逃暑帖》共8行70余字。此帖字体虽为行书,但整体显得非常端整。米芾在此帖中的书写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较少有跳动的用笔,也就是说行笔中提按不明显,与其他传世的米芾书帖如《蜀素帖》中的用笔略有不同,风格相对内敛一些。同时,逆锋行笔平稳,宁拙毋巧,显得恬淡无华。另一个特点是行笔的速度较为缓和,不急不躁,锋毫收放有度,显得含蓄而稳重。其中体现得最明显的是捺笔,如“逃”“适”“之”“遂”等字,看似有抖动的痕迹,实则线条流畅有力,显得老辣而不滞,体现了作者高超的书写技法,有“衣冠唐制度,人物晋风流”的气概,高逸之至。值得一提的是,此帖的文字很像家常话,情感真挚,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潇洒而真实的米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