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媒体: 海南日报 |南国都市报 |南海网 |南岛晚报 |证券导报 |法制时报 |海南农垦报 返回首页
2024年09月02日 星期一  报料热线:966123
当前版: 01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古今名字流行款
  武王墩墓出土的铜簠。

  铜簠上刻有铭文“楚王酓前作铸金簠以供岁尝”

  王献之《中秋帖》。资料图

  “东方红一号”卫星。资料图

  商妇好鸮尊内壁上的铭文。铭文中有尊主人“妇好”的名字。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新华社发

  ■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罗安明

  近日,安徽淮南武王墩墓椁室考古发掘现场传来消息,该墓出土的铜簠上的铭文确认为“楚王酓前作铸金簠以供岁尝”,专家们据此认定,武王墩墓的主人为楚考烈王熊完(又名酓前)。

  名字是一个人的符号标志,折射出长辈对下一代的期许、祈愿,或本人的个性特征。而从宏观角度看,名字往往又会“烙”上时代的痕迹。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取名风尚。每年秋季开学,我们都会在学校新生名单上看到许多或新颖或独特的名字,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不同年代的名字(仅指名,不涉及字,下同)流行款。

  充满温情、怜爱的乳名

  中国人从小到大的名字往往不止一个。在古代,人们的名字包括乳名(小名)、寄名、族名、学名等,演变至今,名字种类有所减少,但小名和学名(正名)每个人都有。

  古人给新生儿取乳名,通常会参考孩子出生时的个体特征和外部环境。比如,细眉、阔嘴、重耳、黑肱等,是取自外貌的乳名。公元前607年,晋灵公遇害,在外作人质的晋成公回到晋国继位。晋成公出生时,屁股上有黑色胎记,母亲给他取名“黑臀”。这当然不应该是一位君主的名称,当时他的母亲大概没有想到自己的儿子日后能成为国君,所以取了这个乳名。婴儿出生后,一般要“上篮秤”称一下体重,孩子的重量即斤数,也会被用作乳名,“七斤”“八斤”“九斤”等名字在民间十分常见。

  古人还会给孩子起带“阿”字的乳名,喊起来充满怜爱,很有亲切感。清人赵翼在《陔余丛考》中记述了历史上多位乳名带“阿”的人物。比如,西汉典故“金屋藏娇”的女主角陈阿娇;三国时期,曹操的乳名叫“阿瞒”,鲁肃口中的“吴下阿蒙”,即东吴名将吕蒙,还有“阿斗”刘禅。赵翼认为,乳名以“阿”开头,是因为“ā”是婴儿最早能发出的元音。用这类乳名,有利于婴儿更快听懂并学会说自己的名字。海南人称呼玩伴,也喜欢带个“阿”字,家里长辈称呼儿孙,经常会唤“阿侬”,这大概也是延续传统的一种表达。

  在古代,受制于医疗技术水平,儿童的死亡率很高。人们会以祖父母的年龄或父母年龄的合计数,给新生儿取小名,祈愿其健康长寿。比如,明太祖朱元璋的本名叫重八,他的父亲叫五四,三哥叫重七。“元璋”是他发迹后取的名字,他另有一个名字叫兴宗,其父亲又名世珍,三哥又名兴祖,这些都是他做了皇帝后追取的名字。

  同样是期望孩子健康长大,一些父母取谦抑之义,故意给儿女取贱名。据宋人王楙考证,西汉文学家司马相如的小名为“犬子”,“相如小名,父母欲其易于生养,故以狗名之”。研究三国吴简的学者高凯认为,以动物名称或“奴”“野”等贱字为孩子取名,有期盼孩子能像狗、鼠一样生命力顽强之意。实际上,这种习俗一直沿袭至今,目前在我国部分地区,仍有百姓以“狗蛋”“二孬”等给孩子取名。

  外貌名、斤两名也好,数字名、贱名也罢,看似随意而定的乳名,浓缩着浓浓的亲情,是人们心中最柔软的称谓。

  字字斟酌考究的学名

  相较于小名,学名(正名)的使用范围更广。古人在拟定学名时,往往会细细查考、字字斟酌。

  早在先秦时期,我国已形成一套取名规范。春秋鲁国大夫申繻提出取名的五条依据:“名有五,有信,有义,有象,有假,有类。以名生为信,以德命为义,以类命为象,取于物为假,取于父为类。”大致意思是,取名可参考婴儿出生时的生理特征、道德品行方面的征兆、遇到的事物、与父辈的类同点等。比如周文王出生时有圣瑞,其祖父认为他能昌盛周室,为其取名“昌”;孔子的儿子出生时,有人送来鲤鱼祝贺,他就为儿子取名“鲤”。

  西汉初期,国家实现大统一后,帝王们信奉黄老学说、神仙之术,追求“长生久世”,有“延年益寿”含义的名字一时多了起来,比如刘延年、陈万年、陈寿、吴千秋、刘彭祖、蔡彭祖等。至汉武帝时,国家实力不断壮大,奋发图强、平定边境成为主流思想。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勇武强悍的名字,比如“护郡”“平定”“却敌”“汉强”“灭胡”“猛虎”“熊罴”“辟疆”“破奴”等。

  魏晋南北朝以后,受五斗米道的影响,世家大族取名时偏爱“之”字。典型的例子有书法家王羲之、画家顾恺之、文学家颜延之。尤其是琅琊王家,对“之”字的爱近乎偏执,王羲之的7个儿子分别叫王玄之、王凝之、王焕之、王肃之、王徽之、王操之、王献之,孙子叫王桢之、王静之,曾孙叫王翼之、王悦之等。

  隋唐时期,人们的宗族观念增强,社会上开始流行使用排行名,即以“姓+数字”称呼一个人。比如,诗人李白又名李十二、孟浩然又名孟六,元稹又名元九,刘禹锡又名刘十九,白居易又名白二十二。排行名虽不是学名,但在书信、诗文中广泛使用,这从唐诗的标题上可见一斑,诸如《送元二(元常)使安西》《人日寄杜二(杜甫)拾遗》《寄彭州高三十五(高适)使君适,虢州岑二十七(岑参)长史参三十韵》等。当然,这种排行通常并不是同胞兄弟的排行,而是按同曾祖父兄弟的长幼次序排行。

  与此同时,随着科举制度得到发展和巩固,人们开始喜欢用文、德、儒、元、雅、士等给儿孙取名。五代时期,作为对知识分子的美称,“彦”字频繁出现在名字中。清代典籍《廿二史札记》中说“五代人多以彦为名”,并对唐末以后见于史书以“彦”为名的大小人物进行了梳理:后梁有著名的“铁枪王”王彦章、大将谢彦章、沧州节度使卢廷彦等19人;后唐、后晋之间有中书焦彦宾、供奉官刘彦瑶、伶官史彦琼等28人;后晋、后汉之间有泰宁节度使慕容彦、超保大将军张彦超、先锋指挥使史彦超等26人;后汉、后周之间有尚辇奉御金彦英、监军李彦从等12人。

  进入宋代后,人们在取名时更加讲究精巧的设计,经常引用典故诗文。比如北宋词人周邦彦的名字,取自《诗经》“彼其之子,邦之彦兮”;北宋将领曹利用的名字,取自《周易》“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南宋文学家范成大的名字,取自《老子》“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清代文人王先谦,字益君,出自《尚书》“谦受益”。这种类似“女诗经,男楚辞”的取名方法,对中国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从“建国”“张伟”到“梓涵”

  在时代变迁的巨幕上,名字是生动的注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了纪念这一历史性时刻,很多人给孩子取名建国、建华、国立、国庆、爱国等;抗美援朝时期,卫国、援朝等名字最热。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一些那时出生的孩子名叫卫星、卫红、永红。改革开放后的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人们的思想观念进一步解放,男生名字常见的有伟、强、凯、杰、帅、勇等,女生名字则多为娟、芳、丽、娜、婷、倩等。一些名字过于流行,导致重名的情况大量出现,2020年公安部公布的全国户籍人口统计信息显示,叫张伟的有29万多人,叫王伟的有28万多人,叫李娜、王芳的各有27万多人。

  可能是出于避免重名的考虑,近10多年来,取两个字的名字,重新成为流行趋势。《二〇二一年全国姓名报告》显示,2021年出生并进行户籍登记的男性新生儿中,使用频率最高的10个名字依次是:沐宸、浩宇、沐辰、茗泽、奕辰、宇泽、浩然、奕泽、宇轩、沐阳;2021年出生并进行户籍登记的女性新生儿中,使用频率最高的10个名字依次是:若汐、一诺、艺涵、依诺、梓涵、苡沫、雨桐、欣怡、语桐、语汐。尽管大家都绞尽脑汁,试图给孩子取一个有新意的名字,但在一个人口大国要做到这一点,其实也不容易。

  名字所取,根于心意,沿于时尚,因时而变。从“延年”“破奴”到“邦彦”“重八”,再到“建国”“梓涵”,名之变,流淌着说不尽的光阴故事。

上一篇    下一篇
   第001版:头版
   第002版:本省新闻
   第003版:海南鲜品·品鲜南海
   第004版:本省新闻
   第005版:本省新闻
   第006版:中国新闻
   第007版:中国/世界新闻
   第008版:文化周刊
   第009版:海南周刊
   第010版:封面
   第011版:封面
   第012版:封面
   第013版:封面
   第014版:海之南
   第015版:风物
   第016版:讲谭
   第017版:文化
   第018版:鉴藏
   第019版:行走
   第020版:文苑
   第021版:悦读
   第022版:随笔
   第024版:影视
古今名字流行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