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抵青州古城,已是中午十一点。
站在城门囗,先被古城巍峨厚重的城墙、高耸的剑楼、斗拱交错的古建筑所震撼。我们拒绝了观光车的好意,笑着徒步于明清的古街老巷。走在千年古风汉韵里,与从四面八方汇聚来的万千人流摩肩接踵。
十街十纵横,我们只走一街一纵就实在是走不动了。此时,已是中午12点,我们决定歇歇脚,找个地方吃饭,给身体加加油,尝尝当地的美食。四个人四双眼分别浏览街边美食店及各种美食摊档,七嘴八舌,难以抉择。突然,一家店面上的两个字“馉飵”吸引了大家的眼球,大家一时都读不出来。出于好奇,且大家都想搞清楚“馉飵”是啥美食,于是,异口同声:就吃这个,看看馉飵到底是什么稀罕物。
进店坐定,我赶紧掏出手机百度,馉飵的读音是gǔ zha,哈哈,原来是饺子他哥。
馉飵是一种传统食品,在威海文荣一带,饺子有时也被称为“馉飵”或“馉子”。这种食品通常是用麦子面做的圆形食品,用于待客。此外,馉飵在山东方言中也有提及,其繁体字为餶餷,原称“馉饳(duò)””,在宋朝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中有记载。有民谚称“入伏餶飵,立秋面,谁要不吃拉(肚子)半年”。对应地,饺子汤被称为餶飵汤。有时候,大家不包水饺,而只是做面汤,也叫餶飵汤(古扎汤,疙瘩汤)。由此,可以推测出发明饺子的人是我国历史上东汉时期著名的“医圣”张仲景!当年张仲景用草药和肉馅包成饺子,治愈了河南南阳人的冻疮,自那以后,饺子就成为了中国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大家搞清楚馉飵的读音和词义之后,都笑着说,原来是饺子,就吃它吧,看看名为馉飵的饺子到底是什么味道,与我们平时吃的饺子有什么不同。于是,我们点了两盘小菜,坐等馉飵出锅。
值得一提的是,这家店店面干净整洁,菜和主食都是新鲜现做的,馉飵的制作过程都是透明可视的,从食材选用,到人工和面擀皮,通过摄像头一一展现在顾客面前。
趁大家小酌,我看了关于这家馉飵店的文字介绍:逄王周氏在安丘是名门望族,十五世祖曾在乾隆末年中举,在潍县为官,其后人在潍县经商多年,其中经营最好的要数“周记大馉飵”,它以皮薄馅大、味道鲜美而闻名,在老潍县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清朝末年,因战乱迁安丘经营,被统誉为:“安丘大馉飵”。抗战期间,周氏家回老家避难停业。再后来,曾经的老匾《周记大馉飵》和举人匾《文魁》不知去向,有人说做了学生的课桌,有人说50元被卖到乡下。
2016年,周氏后人为继承祖上遗志,传承饮食文化,重振祖业,在青州古城开了这家老店。周氏后人秉承祖训:“真材实料,至臻传味,良心经营。”真材实料与遵祖训经营,让“周记大馉飵”重放异彩。为弘扬传承齐鲁饮食文化,使其成了人文标志,在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时,改名为“安丘大馉飵”。
看完简介,热气腾腾的馉飵也出锅了,我们坐下来享用,真是满嘴肉香,吃得特别安心开心。至于这馉飵和饺子有什么不同,就两个字:好吃。我们本来是要吃流水席的(就是不在一家吃饱,而是沿街挨个把那些美食摊档里的美食都尝一尝),但吃到一半,大家说,再来两份!
大家吃得心满意足后,才站起来说,这馉飵真好吃,咱们去找他们要个秘方吧,回家也照着做。老板娘笑着说:没有秘方。如果非要说有,那就是要求员工认真做好每一个馉飵。
我们一行四人笑着走出店门,个个脚下生风。友人师恒洲说,我们吃的可不是普通的饺子,是馉飵!是饺子他爷!老宋说,我们吃的是历史,是文化,是齐鲁大地根脉相传经世致用的济世精神。我和四青打着饱嗝,边笑边浏览街边风景说,我们吃的是齐鲁大地根脉相传,经世致用的济世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