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媒体: 海南日报 |南国都市报 |南海网 |南岛晚报 |证券导报 |法制时报 |海南农垦报 返回首页
2024年11月01日 星期五  报料热线:966123
当前版: 01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潜心研究和传播中华文化的印度汉学家——
狄伯杰的中国“结”
  狄伯杰。海南大学供图

  ■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黄婷

  人生漫漫,岁月悠悠。印度汉学家狄伯杰(Bali Ram Deepak)自1984年与中国文化“结缘”后,便将半生心血倾注于中国。他潜心研究中国文化,致力于将中国经典翻译成印地语,带到印度,让印度人读懂中国。

  10月28日,狄伯杰做客海南大学人文社科名家讲坛,以“与中国交往四十年:文明的相互联系必须为未来的合作铺平道路”为题作专题讲座。讲座结束后,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采访了他,听他回顾自己与中国“交往”40年来的心路历程。

  从“向往中国”到“中国女婿”

  狄伯杰与中国的情缘始于儿时。在印度史诗和歌谣中,他常常听到“中国”两个字,这像一种神奇的魔力,牵引着他对中国充满了向往。读高中时,为更好了解中国,他几乎翻遍了学校图书馆的报纸、杂志和期刊,但遗憾的是,相关资料寥寥无几。因此,考大学时,对中国仍“念念不忘”的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尼赫鲁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专业。

  1984年,在大学图书馆,一本名为《东亚史》的书为他打开了解中国的大门。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到后来的各个朝代,这本书让他对中国的认识从模糊变得清晰,他深刻感受到中国历史的悠久与文化的灿烂。

  结束在印度5年的汉语学习后,狄伯杰于1991年来到北京大学做了两年访问学者,专门学习、研究文言文、中国古代史和近现代史。这段经历不仅让他的汉语水平有了质的飞跃,也让他对中国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1996年,他再度来到北京,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进行中国文化与文明的高级研究。

  在北大期间,狄伯杰认识了北京姑娘王瑶,两人后来步入婚姻殿堂,狄伯杰也正式成为中国女婿。这段跨国婚姻不仅让他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也让他在研究和传播中国文化方面有了更多的动力和支持。

  从“研究者”到“翻译者”

  在妻子的帮助下,狄伯杰的汉语水平突飞猛进,他的研究成果也随之不断涌现。自2001年起,他就中印关系和中国文学发表了系列有影响的论文,并撰写了多部专著,如《印中对话》《20世纪上半叶的印中关系》及《中国诗歌:从诗经到西厢记》等。

  然而,狄伯杰深知,要让更多印度人了解中国文化,就必须将中国经典翻译成印地语。于是,从上世纪90年代起,他开始利用业余时间翻译“四书”。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因为“四书”通篇文言文,翻译起来难度极大。但他并没有放弃,而是翻阅了大量中国人解读“四书”的书籍,并向中国专家请教。经过近十四年的努力,他终于顺利完成了翻译工作。

  2016年,由他翻译的印地语版《论语》率先出版,随后,《大学》《中庸》和《孟子》也相继出版。此外,他还将《儒林外史》《红楼梦》《窦娥冤》和《西厢记》等经典作品翻译成印地语。

  从“拓荒者”到“引领者”

  在印度,狄伯杰是研究、传播中国文化的“拓荒者”。三四十年前,当他还是一个年轻的学者时,很少有人关注中国文化。但他坚信中国文化的魅力和价值,并致力于将其介绍给更多印度人。

  2015年底,由尼赫鲁大学教研人员为主体的翻译团队正式建立,共有约17位精通中文及印地语的专家、教授加入。他们精选25部中国经典翻译成印地语,并已经有多部作品与印度读者见面。这些作品包括吴承恩的《西游记》、老舍的《骆驼祥子》、余华的《活着》、季羡林的《中印文化交流史》、巴金的《家》以及阿来的《尘埃落定》等。

  让狄伯杰高兴的是,中国经典作品在印度市场受到了普遍欢迎和广泛好评。目前,在印度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的热潮已经悄然形成。尼赫鲁大学的中国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总数已经从几十年前的30多人增加到现在的200多人,其中包括20多个博士生。

上一篇    下一篇
   第001版:头版
   第002版:本省新闻
   第003版:全力以赴 恢复生产
   第004版:全力以赴 恢复生产
   第005版:本省新闻
   第006版:本省新闻
   第007版:万宁观察
   第008版:新海垦
   第009版: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特刊 礼赞新中国 奋进自贸港·省社保服务中心篇
   第010版: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特刊 礼赞新中国 奋进自贸港·农发行篇
   第011版:广告
   第012版:中国新闻
   第013版:世界新闻
   第014版:文化周刊
   第015版:文化周刊
   第016版:文化周刊
文学因影视“经典化”
李白与长安的历史交响
狄伯杰的中国“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