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爱娃 郭万洲
职业教育将职业性的社会需求与教育性的个性需求融于一体,服务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对接新职业,培养有知识、有能力、有素养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晰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路线图;2021年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召开,明确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方向与任务。2024年5月,《海南省人民政府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决定的意见》提出,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职业教育要善于利用资源、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在全面服务海南自贸港建设中做优做强。
优化职业教育办学环境。优化职业教育资源投入供给机制,拓宽经费投入多元渠道,落实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中各项支持激励政策,汇聚更多社会资源注入职业教育发展。扩大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国际合作规模,创新国际合作模式,形成职业教育开放办学新局面。建立并完善职业院校职业培训服务等公共服务激励机制,加强宣传,引导学生和家长树立科学的职业教育观、就业观、成才观,增强对职业教育的接受度、认可度。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树立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理念,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明确职业院校的办学方向和目标定位。瞄准科技前沿和国际一流,紧扣时代脉搏,明确职业院校的办学方向和目标定位。立足海南,聚焦海南特色“4+3+3”现代化产业体系,面向现代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岗位,培养理论知识扎实、技术技能娴熟、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不断推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向高层次创新型转变,培养模式向产教融合型转变,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和吸引力。
完善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聚焦海南自贸港“四大主导产业”“三大未来产业”以及海南自贸港重点园区产业体系,如航天航空、现代物流、先进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人工智能、热带特色高效农业、数字贸易、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等一批新兴产业设置专业。结合我省实际,改造升级一批传统专业,撤并淘汰重复率高、供给过剩、就业率低、职业岗位消失的专业。当前我省的养老、托育、医疗护理等服务需求日益增长,要大力加强相关领域技能人才培训,提升专业化、职业化水平。
坚持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注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双元育人,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结合海南产业的发展,以产定教、以产促教,引导企业深度参与职业学校专业规划、课程设置、实习实训等,吸收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进入课程。创造更多数字化、模块化、可视化教材,满足个性化、情境化教学需要。与企业共建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和学生实践基地,开展联合攻关,解决生产实际中存在的技术及工艺难题,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支持建设“1+N+1+1”的产教联盟,建设若干个实体化运行的示范性职教集团。建设一批具有省级特色的产业学院和高水平专业化生产性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构建实践教学与企业实际生产的同频共振机制。
加强职教数字化基础建设。以数字化赋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推动不同专业融合发展。将数字素养、人工智能纳入课程内容,全面迭代课程资源,赋能产业变革。建设5G智慧校园,培育建成一批辐射力强、影响力大的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加大慕课、微课、虚拟现实等课程的建设与应用范围。建设一批省级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和示范性智慧实训教室,培育建设省级职教信息化标杆学校。
推进学历证书和技能证书并重等举措。通过岗课融通强基础,赛证并重提技能,试行证书与学分置换,实现课程与证书的互通衔接,促进学习成果融通、互认,将职业技能证书培训纳入学校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综合教育课程模块。鼓励学生获取人才培养方案要求的、国家和企业行业机构承认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尤其是海南重点发展的产业、行业所需要的技能证书。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师学科能力、综合素养以及实习实践能力培养,培养具有“双师”素养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完善校企双向互聘机制,主动引进大国工匠、劳动模范等高素质“工匠之师”从事职业教育工作。注重行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占专任教师的比例,提高有企业背景的师资比例和企业兼职教师比例,培养一支熟悉标准化、精通专业技术的职业化人才队伍。
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和认定培训。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资格认定及各类非学历培训,增加职业培训项目供给,重点面向家政、养老、护工、托幼、电商、建筑、航海等行业领域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我省已有不少职业院校在职业技能培训和认定培训方面取得成效,例如,海南科技职业大学已在27个领域获教育部批准开展“1+X”证书试点工作,各类非学历培训取得了良好的效益。
(作者单位:海南科技职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