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媒体: 海南日报 | 南国都市报 | 南海网 | 南岛晚报 | 证券导报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2013年09月30日 星期一      报料热线:966123
当前版: 02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儋耳千载东坡风
  东坡中学学生以歌颂东坡。
  东坡诗词朗涌现场。(本版图片由冼贺摄)
  文\见习记者 易宗平

  在儋州市中和镇东坡书院载酒堂,巨幅匾牌上的大字“先生悦之”显得格外醒目,台阶上一字排开的选手们竞相吟咏苏东坡的诗词,脉脉书香顿时从千载时空芬芳开来。这是第二届东坡诗词背诵擂台赛的现场。“走出去”、“请进来”,这让东坡文化厚积“勃”发———

  时而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慷慨激昂;时而是“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的细腻婉转;时而是“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的自然清新;时而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哲理思辨……这是日前儋州市第二届东坡诗词背诵擂台赛决赛现场的独特氛围。

  在儋州市中和镇东坡书院载酒堂,巨幅匾牌上的大字“先生悦之”显得格外醒目,台阶上一字排开的选手们竞相吟咏苏东坡的诗词,脉脉书香顿时从千载时空芬芳开来。

  底蕴厚重的东坡文化,立足于包括大赛在内的多种平台,产生越来越大的集聚和辐射效应。

  铁杆粉丝:

  上至八旬老人下至四岁幼童

  今年7月,儋州市第二届东坡诗词背诵擂台赛启动,报名人数近千人,比去年首届多了一倍。

  走近众多参赛选手,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犹如电影镜头般跃入我们的眼帘。

  镜头一,4岁幼童进入复赛。在本届东坡诗词背诵擂台赛海选现场,一个4岁的小男孩引起人们的注意。他叫蒲谡,刚上幼儿园,是报名参赛者中年龄最小的选手。那红扑扑的圆圆脸蛋,那星星般闪耀的大眼睛,那奶声奶气的背诗诵词声,引得评委老师也予以夸奖:“背诵得还挺顺畅的,好可爱啊!”据了解,小蒲谡会背诵多首东坡诗词,以很高的关注度进入复赛。

  镜头二,9岁女孩与两个姐姐一起冲进次赛。刚上小学三年级的林喜燕,是本届决赛阶段年龄最小的选手,荣膺小学组冠军并获得1万元奖金。她的成绩是95分,在小学组、中学组和成人组决赛选手中都属最高分。小喜燕的两个姐姐分别获得三等奖、优胜奖。“我不光督促孩子们背诵东坡诗词,还要求她们平时学习各科课程都取得好成绩。”父亲林启祥说。

  镜头三,42岁胶农割胶之余积极参赛。孙雪广是儋州市雅星镇庙陀村村民,种了2000多株橡胶,供两个孩子上学。割胶之

  余,他不仅诵读唐诗宋词,还自学书法、绘画艺术。在这次擂台赛决赛中,他虽然只获得优胜奖,但他表示首先用这笔奖金“给老婆买件好衣服”。接受采访时,孙雪广说,他是苏东坡的“铁杆粉丝”,并即兴背诵了苏东坡词《念奴娇·赤壁怀古》。

  镜头四,81岁老太太下届还想参赛。“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中和镇年逾八旬的丁小妹,流利地背诵出苏东坡的《水调歌头》全词。她是本届赛事年龄最大的选手。不识字的她,通过别人口耳相传,也学会了一些诗词。尽管未能进入决赛,但她信心满满地说:“活到老学到老,下届大赛我还会参与。”

  ……

  参赛选手涵盖儋州市各行各业的各个年龄层,足见东坡文化已深入人心。该市东坡文化研究会主办的会刊《载酒堂》,在今年第一期“卷首语”中指出,“东坡文化,早就挂在儋州人的嘴巴里,融入儋州人的血液里,走进儋州人的风俗里”。

  东坡文化:

  融入儋州人的“血液里”

  历经千载传承,东坡文化的流韵体现于儋州人的“嘴巴里”、“血液里”、“风俗里”。

  据《琼台记事录》载:“宋苏文忠(苏东坡)谪居儋耳,讲学明道,教化日兴,琼州人文之盛,实自公启之。”苏东坡培养出儋州的多位举人和进士,并作诗勉励:“沧海何曾断地脉,白袍端合破天荒。”东坡书院的设立,起到了文明开化的作用。海南的第一位进士受教于儋州,最后一位进士也止于儋州。

  如今,儋州及周边市县一些农家孩子考上大学,家长都会在村口高悬喜报,崇文求学的自豪之情与进取之志,由此可见一斑。儋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谢振安在《儋州哥伯》中生动地写道:“受苏东坡的影响,儋州人素来有重视读书的传统”,“许多家庭宁可省吃俭用,就是卖牛卖锅也要让孩子能读书、读好书”。因此,东坡文化代代传承,具有强大的渗透力。

  儋州市东坡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韩国强认为:东坡居儋的最大功业是传播“东坡文化”,对儋州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自1996年以来,儋州相继赢得“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全国诗词之乡”、“中国楹联之乡”等称号。

  才艺展示:

  为东坡诗词背诵擂台赛增色

  “冒雨来寻载酒堂,东坡佳句满高墙。三年野服多知己,万里天涯即故乡。丹荔玉肤犹未熟,新椰琼液已堪尝。诗魂更是掀髯笑,十丈红花簇凤凰。”这是国歌词作者田汉昔日参观东坡书院时,挥毫写下的诗句。

  作为苏东坡当年以文会友、传播中原文化的东坡书院,不仅是人文荟萃之地,而且充满民本情怀。为化解当地饮水难题,苏东坡发动和指导乡亲们在书院附近打了一口井。为了纪念他,此井被人们称为“东坡井”。

  千年时光流淌,“东坡井”的井水就像东坡先生绵延不绝的文采和民生之情那样,从未浑浊干涸。那清澈的水波,回响着琅琅书声,见证着历史风云。

  “目前的东坡诗词背诵擂台赛,还主要是考知识记忆。”儋州市文旅集团董事长刘阳认为,“以后的竞赛要向综合的才艺展示转变,即‘写东坡字、背东坡诗(词)、画东坡画、做东坡(那样的)人’。”

  事实上,综合才艺展示在两届赛事中已有初步探索。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室友,不知各位帅哥,可有女朋友?”在首届东坡诗词背诵擂台赛中,一对姊妹花表演的节目乐翻全场。这是曾秀英和曾秀芳姐妹俩展示才艺,自编自演小品《东坡诗词课》中的一部分。

  在本届擂台赛每组比赛的间隔时段,由东坡中学兴趣班表演的古筝与笛子合奏《明月几时有》、舞蹈《爱上苏东坡》等节目,伴随着相应的诗词压混配音,古典气息像潮水般漫溢全场。其中,在《爱上苏东坡》节目中,舞蹈者身着古袍、头戴冠巾、手执管毫,将东坡先生儒雅潇洒的气质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纵横整合:

  东坡文化要“走出去”“请进来”

  苏东坡属于全才,堪称世界千年文化巨人。尽管苏东坡才华横溢且一度在朝中身居高位,但为人刚正直率,一生屡遭贬谪。“学士您一肚皮的不合时宜。”这是侍妾王朝云对苏东坡的评价,东坡因此将她视为知己,可见朝云一语中的。他在《自题金山画像》里感叹:“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这“三州”都是他谪居的地方。

  “风物长宜放眼量”,正因为苏东坡一生辗转大半个中国,研究和开发东坡文化更应注重合作。2010年11月,湖北黄冈、广东惠州、海南儋州三市在京签订了友好联盟框架协议,决定轮流主办“东坡节”,共同传承与开发丰富多彩的东坡文化。

  厚重的东坡文化,需要在纵横整合的大框架下促进产学研相融合。谈及儋州市东坡文化研究会的工作,韩国强提出,“每年与全国各省市东坡文化研究会进行学术交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不断提高东坡文化研究的学术水平”。据介绍,该研究会主动将研究成果提供给相关方面,推动了东坡文化的有效开发。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01版:头版
   第002版:评论
   第003版:海南新闻时政
   第004版:海南新闻综合
   第005版:专题
   第006版:这里播种希望
   第007版:海南新闻走进中部·琼中
   第008版:海南新闻综合
   第009版:中国新闻
   第011版:中国新闻社会
   第012版:世界新闻袭击
   第013版:世界新闻综合
   第016版:体育新闻综合
   第017版:海南周刊
   第018版:特稿
   第019版:特稿
   第020版:讲谭
   第021版:逝者
   第022版:逝者
   第023版:文化
   第024版:海之南
   第025版:海之南
   第026版:特稿
   第027版:艺术
   第028版:海之南
   第029版:随笔
   第030版:乐活
   第031版:影视
   第032版:行走
儋耳千载东坡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