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媒体: 海南日报 | 南国都市报 | 南海网 | 南岛晚报 | 证券导报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2013年09月30日 星期一      报料热线:966123
当前版: 02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用中国的方式烹出中国味道———
王昌楷的油画艺术
  《南海风》 (油画) 王昌楷
  《真牛》 (油画) 王昌楷
  《吐鲁番风情》 (油画) 王昌楷
  文\本刊特约撰稿  邵大箴

  艺术家档案

  王昌楷,著名油画家。1940年生,河北正定县人,现居海口。1957年考入北京艺术学院预科。1960年升读北京艺术学院本科,被选入吴冠中先生工作室,专习油画。

  多次参加全国美展和举办个展,作品被海内外多家机构收藏。有《王昌楷油画集》多部出版。

  9月29日,国庆来临前夕,《足迹———王昌楷油画展》在海口美丽道艺术中心举行,此次共展出王昌楷先生近年创作的80多幅作品。王昌楷的足迹,遍及祖国的山山水水,73高龄的他依然不负丹青,以艺术家的视野描绘祖国蓬勃发展的足迹。本次画展持续到10月18日,敬请关注。

  艺术作品中最重要的品格是感情的真实,形式、技巧只有融在真实的感情中才会有魅力。真实的感情来源于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所以古人说:“身之所历,目之所见,是铁门限”(王夫之《姜斋诗语》)。但要把来自生活体验的真实感情在作品中生动地表现出来,则需要艺术家反复实践,练苦工夫,还要慢慢体悟,谙熟艺术创造规律。读王昌楷君的油画,最突出的感觉是,他不仅是一位诚实的人,而且是一位善于表达自己真实情感的艺术家。

  王昌楷的油画作品最初为大家所认识、所欣赏,是在1989年举办的“六人画展”和于1991年举办的“吴冠中师生作品展”上。当时吴冠中先生用热情洋溢的文字评论王昌楷“画自己的心景,中国热的心思,中国土地上的景色……”,说他“作品的观众不断扩大”,鼓励他“沿着情真意切的路子发展下去”。20多年过去,王昌楷没有辜负老师的期望,一步步踏实地往前走,在艺术上取得了新的进展。

  注重写生,善于发现美

  王昌楷回忆自己的艺术历程时说:“自1957年16岁时考入北京艺术学院,便开始接触吴冠中先生及其绘画,非常喜欢他清新的绘画艺术风格,因此1960年被选入吴冠中先生的

  工作室进修油画,开始了对先生及其艺术的坚定而漫长的追随,……1989年后的十余年间,对我的艺术发展又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时期,其间有机会经常追随先生左右,多次随先生深入生活和实地写生,正如先生所言,这是一个开采矿石、进行冶炼的过程。”

  在哪些方面王昌楷受吴冠中先生的影响呢?从他的作品看,我以为很明显的有下面几点。首先,注重写生,注重从现实生活中发现美,写自己的亲身感受;有广阔的胸襟,能广泛吸收各家各派之长,敢于从西方现代艺术中吸收营养;尊重艺术规律,关注绘画语言的现代感和形式美。在上世纪50-60年代的我国美术界,重视艺术语言、重视形式美感,是属于“离经叛道”的“前卫”行为。不论倡导者还是追随者都需要胆识和勇气。王昌楷决定按照老师指引的方向走,是经过认真思考的,也经历了从不自觉地凭个人兴趣到自觉追求的过程。作为吴冠中先生的学生,王昌楷在开始阶段多少模仿老师的表现语言是在所难免的,但这不是他的目标。他要通过学习老师而走自己的路,逐步建立起自己的个性风格。

  形式美感融入北方气质

  王昌楷是北方人,出生于河北正定县的诗书世家,从性格、气质上来说,他身上具有北方人质朴厚实的特点。以优美、秀美为特征、讲究意境的吴先生的艺术作风对王昌楷来说,不仅起了耳濡目染的作用,而且对他的艺术风格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读王昌楷的每一幅画,即使带有写生性质的画,都有一种“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追求,即不满足于客观物象的如实描绘,而通过自己对形式的处理,表达出一些景象以外的意味来。也就是说,他不仅善于发现和捕捉存在于客观物象的美,善于写景,更善于艺术概括,善于造景造境,而统帅景和境的则是情。融情于景,借景抒情,是他在每幅画中孜孜以求的。和他的老师一样,在形式处理上努力强调一个“狠”字,狠狠地舍弃,狠狠地强调与突出,在组织画面上狠下功夫。在画面营造中,注意单纯感,予人以鲜明的视觉印象。构成画面的点、线和色彩,既有独立的美感,又服从整体效果。

  颇有意思的是,重视优美、秀美的形式美感在王昌楷那里有机地融合在有北方气质的造型之中。这一点应该说是他的油画艺术与老师的不同之处,也是构成他绘画个性风格的重要因素。比起老师来,王昌楷的艺术似乎更“拙”、更“实”一些。所谓“拙”,就是没有老师那么巧,那么机智,有点“笨”和“重”;所谓“实”,就是没有老师的作品那么抽象。从表面上看,这是王昌楷的“不足”,但细细体味,这也是他的个性所在。王昌楷不同于其他北方画家,他的画风中刻上了“吴派”的烙印,又有自己特殊的标记。大致来说,这种标记的特点是把实景单纯化,提炼为有形式美感的图像,融清秀与壮实于一体。王昌楷的这种艺术风格的形成是个性所致,还是一种有意追求?我觉得这两方面的因素都有。最初可能是出自于性格和气质的自然流露,往后则愈来愈成为一种自觉的艺术表现。不回避这拙和实,把拙和实变成一种有个性的艺术语言,创造出自成一格的、有真情实感的拙美与实美,岂不更好!王昌楷逐渐体悟到,他追随的是老师的艺术方向和精神,而不是模仿老师的画风。大树下面虽有阴凉,却不能长出新的茁壮的新树来,正如齐白石说过的那样:“学我者生,似我者死。”王昌楷的这种选择肯定也得到了在艺术教育上持开明态度的吴冠中先生的支持。

  用中国的方式烹出中国味道

  王昌楷在油画创作中思考最多的另外一个问题是,如何创造为中国大众所喜欢的油画。艺术本身无国界,油画技术来自西方,来自欧洲,但一旦传到中国,经过中国人的创造,便成了带有民族特征的艺术。经中国艺术家之手创造的优秀油画,不仅会被本民族的人民大众所喜爱,也肯定为其他民族包括西方人所欣赏。在油画创作中最重要的是坚持从本土、本民族出发,写民族的感情,写自己的感情,同时也要以开放的心态对待西方艺术,吸收其中一切有益的营养,将其融合在自己的艺术创造之中。在处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上,王昌楷的头脑是清醒的,也找到了恰当的途径。他从提高自己的全面修养入手,学习民族艺术遗产,学习西方古典与现代艺术,寻找它们之间的同和异,从中体会艺术创造的共同规律。他说;“中国的土地养育了我,我只能用中国的烹调方式,加上中国的调料,烧制中国味道的菜肴。”他的这种努力取得了良好的结果,他的油画艺术在整体感觉上是开放的,有创新精神,有中国的气派。我之所以强调“整体感觉”,因为他不是把某些民族艺术的符号简单地挪用到自己的作品中,而是用点、线、面和着力表现经过自己领悟和体会了的感觉和感情,这种表现是自然、亲切的。

  好的艺术作品在观众中的反应,在起始阶段往往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立即会吸引住观众的眼睛,立即为观众所喜爱;另一种是开始不太显眼,不太自我张扬,但慢慢地显示自己的价值,发出光辉,为观众所赏识。王昌楷的油画属于后一种。他的画耐看,经得起琢磨。

  王昌楷走的是探索之路,创新之路,相信在这条艰辛的不平坦的道路上,他的步伐会愈来愈坚定,成果会愈来愈丰硕。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用中国的方式烹出中国味道———~~~
   第001版:头版
   第002版:评论
   第003版:海南新闻时政
   第004版:海南新闻综合
   第005版:专题
   第006版:这里播种希望
   第007版:海南新闻走进中部·琼中
   第008版:海南新闻综合
   第009版:中国新闻
   第011版:中国新闻社会
   第012版:世界新闻袭击
   第013版:世界新闻综合
   第016版:体育新闻综合
   第017版:海南周刊
   第018版:特稿
   第019版:特稿
   第020版:讲谭
   第021版:逝者
   第022版:逝者
   第023版:文化
   第024版:海之南
   第025版:海之南
   第026版:特稿
   第027版:艺术
   第028版:海之南
   第029版:随笔
   第030版:乐活
   第031版:影视
   第032版:行走
王昌楷的油画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