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家伙是独生女,平时呆在家里,陪伴她的除了电脑,就是手机、电视,现在到了农村,大自然的花花草草、大小动物都成了她的玩伴,这不,还经常抢着喂鸡,看把她乐的。”潘女士说。
许多家长和潘女士一样,想要带孩子回农村老家过年,但多少又会有些顾虑。当孩子们带着兴奋和新奇融入农村老家的乡土生活时,家长们惊喜地发现,那种田园乐趣是孩子们在城里难以体会到的。
分享劳动快乐,忙得不亦乐乎
潘女士的老家在文昌铺前镇农村,今年大年初二,潘女士一家三口回到老家。“孩子回农村的次数很少,我觉得一定得让她多接触大自然,把娇气慢慢去掉。”潘女士说,孩子待在城里,物质生活丰富,不懂得吃苦,希望乡下人坚持、吃苦、勤劳的精神能影响孩子。
让潘女士没想到的是,当5岁多的女儿乐儿来到老家时,农村的景致引起了她的好奇,使她忘记了陌生。农村成片的菜地、邻居们的鸡和羊,还有农村做饭用的大土灶,在这个5岁孩子的眼中,一切都是新奇的。她一会蹲在地上看看种的是啥菜,一会又去逗逗小鸡和小羊,一刻也闲不下来。
大城市里养鸡的人非常少,兴奋的乐儿抢着帮邻居大婶喂鸡,她学邻居大婶“咯咯咯”地吆喝,有模有样地撒着鸡食。很快,她有了自己的宠物———小兔子,除了学着大人的样子给小兔喂饲料外,她还与小兔沟通感情,有时自己还下地给小兔摘些新鲜的地瓜叶。到了晚上,潘女士就会给孩子讲她童年在农村生活的趣事,“这些来自农村生活的故事吸引着她”。
当一家人收拾行囊准备返城时,乐儿却因不愿离开而情绪低沉,在家人许诺暑假还带她回来时,孩子才带着对农村的留恋和再回老家的期盼与父母一起离开。
就地取材,创造新游戏模式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不少孩子有着与乐儿相同的经历。这个寒假,对于8岁的小琪来说,过得也有些不一样,爸爸妈妈带着他回农村老家过年,他感受到了农村过年的喜庆气氛。
大年三十一大早,小琪一家就从市区出发了。经过1个多小时的路程,当车拐进通往文昌蓬莱镇老家的那条小山路时,车上的小琪坐不住了,还没等爸爸将车停稳,他就迫不及待地打开车门。
小琪很快就适应了乡村生活,“每天不用大人叫,就早早起床去鸡窝里放鸡出笼,吃饭也不用大人催促。”小琪的妈妈陈女士说。
天气很冷,但挡不住孩子们想出去户外玩的热情,一转眼的工夫,小琪又没了踪影。原来,他跟着村里的小伙伴到地里摘西红柿去了。
城里的孩子已经厌倦了没有新意的游戏模式,找寻不到更多的童真乐趣。此次回老家过年,陈女士也就放任孩子去疯,“孩子天真可爱、活泼好动的天性在田野里得到了很好的释放,孩子小脸冻得通红,小手冻得有些粗糙,衣服常常沾满泥巴,这些都没关系。”
陈女士鼓励孩子多和小伙伴们一起爬山、做游戏,还鼓励他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就地取材,用树杈做弹弓、用石头搭建鸡窝、用竹条做鱼笼等,用他自己的方式亲近自然,学会适应不同的环境。
被问起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事情时,小琪毫不犹豫地喊出了“送灯”。他说的“送灯”是一个文昌公期习俗。每年的正月初十是文昌蓬莱镇的公期日。天黑后,等戏班的锣鼓声一停,村里所有人家就把花灯点亮,小琪跟着大人一起,把点亮的花灯挑送到村里的主庙,然后拜祖、烧灯。这是小琪第一次参加民俗活动。
“现在农村的日子越过越好,没事的时候,不妨带着孩子回农村走走,看看农村的变化,呼吸新鲜的空气,感受乡土的气息。”陈女士决定,明年还带孩子回农村老家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