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1:牙齿矫正老了会掉牙?
目前在我国,牙周炎已成为成年人牙齿缺失的首要原因,也就是说,所谓“老掉牙”主要是因为牙周炎导致牙齿松动脱落,而牙周炎的关键致病因素是口腔的菌斑微生物。这与是否做过矫正无关。
误区2:牙齿矫正后会松动?
牙齿本身也不可能一辈子待在原地不动,而是处于稳定与移动的平衡中。矫正就是通过外力暂时打破这个平衡,为牙齿搬家。矫正产生的骨改建带来牙齿生理性的移动,在移动过程中暂时有一定程度的松动很正常。当牙齿移动到新的位置上,自然又回归到平衡中,重新稳定下来。
误区3:矫正一定要拔牙?
这也是很多人对矫正望而却步的一个原因。拔牙是提供间隙的常用手段但非唯一手段。除了拔牙可以创造空间,有效解决牙列拥挤和牙齿前突以外,临床上还有前后向或左右向扩展牙弓、片切(适度把牙磨窄)等很多手段。具体哪种手段更合适,必须寻求专业的正畸医师检查才能决定。
误区4:矫治力越大越好?!
牙齿移动是骨细胞参与改建的缓慢的生理性移动,不同于宏观世界的物理力学现象,绝非力量越大速度越快。实际上很小的力量即可启动牙齿移动,力量过大反而会使移动停止或带来很多副作用。物极必反,矫正不能超越生理限度。矫正期间只要缩短复诊间隔,就诊频繁一些,就能加快进度继而缩短疗程。(王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