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8岁的周志坚,是临高南宝镇博廉村人。他3岁时父亲就去世了,母亲辛苦将他和四个哥哥抚养成人,但也因为家中兄弟众多,成家后他和母亲生活在一起,却只分到1.2亩的承包地,这点土地种水稻都不够一家人的口粮,2014年他家就被纳入了贫困户。
不过,周志坚会做菜,他19岁起,就经常跟一个朋友在乡下给人做喜宴。做农村酒席收入并不高,忙一场,他说起初有时就收个20元、50元。后来,他可以独自当师傅,但做乡下的酒席报酬始终低廉,直到2018年,一场农村喜酒忙下来,只能挣个200元,一年大概能做个十几场。他的母亲80多岁了,他和老婆薛小欢只能一个人外出打工,一个在家照顾老母亲。
2016年,在国家精准扶贫政策下,有了政府的产业帮扶资金支持,周志坚夫妇想开早餐店,但是又信心不足,2014年,他们曾经去海口与亲戚一起开早餐店,但经营了几个月就干不下去,亏了钱。
“海口租房太贵了,我们又挂念家中老母,无心在城里久呆。”周志坚讷于言辞,老婆薛小欢能说会道。7月5日,在南宝镇南宝街自家开的早餐馆里,薛小欢快言快语地说,“我们很犹豫,帮扶责任人姜军周大哥就鼓励我们说,大胆开饭店,有困难找他。”
他们的早餐店距离镇政府不远,2017年6月27日开张。前店薛小欢专卖临高粉,后院周志坚忙着煮粉、煮面和炒粉。早餐店一开始生意并不好,一天卖不到500元。“腌粉一开始搞,也不好吃,我们就去市场上生意好的店打包人家做的粉回来学习,慢慢研究自己的配料。军周大哥也鼓励我们说要有耐心,别想多,慢慢来。”薛小欢说。
知道贫困户在镇上开了早餐店,南宝镇、村干部和帮扶单位干部经常光顾,特别是周一镇政府食堂不开早餐,很多干部都热心地来店里就餐。“开张了一年以后生意才好起来。”薛小欢说。毕竟有做菜的经验,他们在调料方面还是有经验。现在生意很不错了,每碗粉汤5元,一个上午能卖出个180碗至200碗,客源稳定。“孩子读书现在要用钱,我们都能负担得起了。”薛小欢开心地说。
早餐店开业两年了,他们早就脱贫了。每天夫妻俩凌晨3点起来备料,5点钟就开始营业,早餐一直卖到中午12点半。“我们不怕吃苦,以前在海口干更苦。现在我们过得很好了,经济问题不愁了。非常感谢政府,感谢镇、村干部和帮扶单位。”薛小欢发自内心地说,南宝是个小镇,人口不多,等经济发展了,他们要开大快餐店。(本报临城7月7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