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媒体: 海南日报 |南国都市报 |南海网 |南岛晚报 |证券导报 |法制时报 |海南农垦报 返回首页
2019年10月28日 星期一  报料热线:966123
当前版: 01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私家珍藏”到“社会共享”的华丽转身
市井风景里的海南私家藏馆
天福体育博物馆收藏的奥运会纪念盘。海南日报记者 陈元才 摄
铭德票证博物馆收藏的民国结婚证。
白沙河谷的展品。海南日报记者 张茂 摄
游客在铭德票证博物馆参观。 海南日报记者 袁琛 摄
  文\海南日报记者 徐晗溪

  相对于国有博物馆,私人博物馆往往位于寻常巷陌,为个人创作或收藏的艺术品和文物开设。近年来,民间收藏掀起热潮,海南民间博物馆也遍地开花。10月24日,海南日报记者从海南省民政厅了解到,目前在省内登记注册的民间博物馆有30余家。

  在海口复兴城的海南琼脂沉香博物馆,一件件老物件讲述着海南沉香的前世今生;澄迈天福体育博物馆里有2000余件体育藏品,是体育爱好者的“打卡”之地;海南三亚海上军事博物馆是海南省唯一的军事题材博物馆,这里展出的导弹护卫舰、导弹驱逐舰、退役潜艇、登陆艇等总会让大小朋友大饱眼福……不少人在旅行中会选择到特色博物馆打卡,把博物馆当景点来游览。海南民办博物馆都蕴藏着哪些风光呢?跟着海南日报记者来看看吧。

  科普风景:

  有远古风景也有现代桃花源

  博物馆,是一座城市的眼睛。想要了解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风俗,一定要去这个城市的博物馆去看看。海滨城市三亚因为独特的地理位置,孕育了这个城市与众不同的多元文化,有贝壳文化、民俗文化、自然文化等等。但对游客来说,三亚自然博物馆是个比较特殊的存在。

  三亚自然博物馆建筑面积2400平方米,馆内采用高科技声、光、电技术,再现了1.4亿年前的世界,馆藏品包括被联合国教科文称为“20世纪最惊人的发现”——辽西热河古生物化石;贵州关岭、河南西峡、山东山旺动物群、宁夏同心生物群、内蒙古、甘肃等全国各地珍贵的古生物化石以及海南独有的动植物标本,亦有被誉为“东方神木”的海南阴沉木、石中精品——五指山黄蜡石等共两千余件展品。

  三亚自然博物馆坐落于三亚大小洞天旅游区,很多市民游客在游览景区时,也会顺便到该馆打卡。小朋友们更是喜欢这个博物馆,在讲解员的带领下,看着一件件古老的化石,他们仿佛看到了亿万年前生物的影子。

  如果说三亚自然博物馆是远古时代的科普风景,那海南楚风木石博物馆则是一花一世界的现代桃花源,那里寸步寸景、绿意盎然,包含了中国古典哲学的美感,是独具海南特色的盆景天地。10月初,海南楚风木石博物馆在海南花卉大世界开馆,展出野漆、吊壁、山桑、穿破石、夜来香等40多种以原生海南树材创作的盆景,以及《十八罗汉》《达摩》《屈原》《苏东坡》等南渡江古沉木雕刻作品,吸引了不少省内外人士的关注。

  “一棵矮壮雄茂的植物有大气,亦有霸气,尤其是树干中间巧出一窟,别有新意,因而就汤下面,命名为‘有容乃大’。世间人物,有若树之胸怀否?”海南楚风木石博物馆馆长胡庆魁是海南盆景艺术方面的专家,1993年来琼后,他痴迷于海南树种盆景创作和南渡江树化石、古沉木及海南黄花梨收藏,亲手制作了数百盆盆景,他多年来一直在海南的山水间寻觅,收藏了不少形状各异的木化石(也称硅化木、树化石,品质卓越的称树化玉)。

  这些木化石曾经都是鲜活的生命,为中侏罗纪晚期产物。1.4亿年前,海南气候温暖,高大乔木繁茂,由于地质异变,地震、火山爆发,原始森林的参天大树顷刻间被掩埋,高温高压缺氧,在漫长的岁月中,经历地下水的化学交换、填充,树木的木质部被二氧化硅等所置换,而将树木的原始结构保留下来,于是形成木化石。

  “海南茂密的森林覆盖,为木化石准备了‘原材料’,而南渡江等河流又为木化石的形成贡献了‘孵化器’,有了这些‘孵化器’,有了一亿多年锲而不舍水的抛光、沙的打磨,木化石方才脱胎换骨。”胡庆魁的海南楚风木石博物馆免费对外开放,他希望通过这些展品,可以引起人们对自然和历史的敬重与关心。

  据了解,海南绝大多数民办博物馆都是免费对外开放,这些博物馆不但让收藏者从“独乐”升华为“众乐”,也为城市文明贡献了一股力量。

  本土文化风景:

  在这里读懂对海南文化的坚守

  “白沙河谷”听起来像是个地名,但它实际上是家民办博物馆的馆名。2012年7月26日,一则刊发在《光明日报》上的报道,让这个位于乐东黎族自治县佛罗镇的博物馆一夜之间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

  “白沙河谷”的主人是一名邮局退休职工,名叫袁金华,今年已年过七旬。自1974年起,凭着对海南本土传统文化的一腔热爱,袁金华不断发掘、收集、保护、整理与研究本土的历史遗留物件,甚至不惜花光自己全部积蓄,尽一己之力,将一件件具有海南地域文化特质的文物留住,这一坚持就是45年。

  白沙河谷本土文化园占地面积25亩,园内已建成海南本土文化博物馆两座,馆内展示黎、苗、汉各族文物5000多件,其中青铜蛙锣等是典型代表,更有纸质古籍、图书几万册。走入馆内,黎锦龙被、鹿皮画、黄花梨、鹿皮鼓等特色藏品让人目不暇接,上至旧石器、新石器时代的磨制石器,下至近代海南黎族的生产生活用具,在这里都有了具体的展现。

  多年来,袁金华不仅在收藏器物,更在不断学习中努力建构自己的研究体系。他认为,海南黎族文化、中原移民文化、贬官文化、海洋文化都十分独特,但“本土文化”更应该是对这些文化的整合。白沙河谷就在多年坚韧探索几种文化的对比整合中,综合地解读海南文化。

  袁金华的想法代表了海南绝大多数民办博物馆馆主的收藏思路。据海南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海南几乎每个市县都有一家主打海南民俗的民办博物馆,如,三亚民俗博物馆、槟榔谷景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海南锦绣织贝黎锦博物馆(海口)、琼中民俗博物馆等,只是馆藏面积有大有小,藏品质量不一,知名度或高或低。

  民间收藏历来是民众信心的晴雨表,自古以来,我国就有“盛世收藏”之说。对于热爱收藏的人士而言,收藏不仅是一种投资,也是一种生活态度。当民众的热情与地方推动地域、产业、行业文化的规划契合,必然会出现井喷式发展,促进民办博物馆如雨后春笋般萌芽。

  当然,海南民办博物馆的蓬勃发展,首先得益于2015年施行的《博物馆条例》赋予非国有博物馆的“国民”待遇,在法律层面明确了非国有博物馆的地位和属性;其次,2018年海南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推动非国有博物馆发展的实施意见》也体现了海南在性质、职能、责任、权益等方面公平对待国有博物馆和非国有博物馆的原则。无论是国有还是非国有,都是公共博物馆,都有责任繁荣公共文化,展现海南本土文化之美。

  趣味风景:

  “独家记忆”里的情感打动

  早晨的阳光倾泻而下,笼罩着海口中山路,光影下的屋檐廊道显露出岁月的痕迹。海口骑楼老街是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之一,也是海南名副其实的“网红打卡地”,每位来骑楼老街的游客都会有不一样的收获,也许是听到街角咖啡馆传出一段悦耳的钢琴曲,也许是在中山路60号的票证博物馆里,用老票证打开通向过往的窗户,得以窥见往日的时光。

  下转B05版

上一篇    下一篇
   第001版:头版
   第002版:要闻
   第003版:本省新闻时政
   第004版:本省新闻综合
   第005版:聚焦海南国际旅游消费年
   第006版: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
   第007版:专题
   第008版:深读融媒工作室
   第009版:白沙新视野
   第010版:中国新闻时政
   第011版:世界新闻焦点
   第012版:文体新闻综合
   第013版:海南周刊
   第014版:封面
   第015版:封面
   第016版:封面
   第017版:封面
   第018版:故事
   第019版:故事
   第020版:特稿
   第022版:海之南
   第023版:面孔
   第024版:文苑
   第025版:史话
   第026版:随笔
   第027版:读图
   第028版:影视
市井风景里的海南私家藏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