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媒体: 海南日报 |南国都市报 |南海网 |南岛晚报 |证券导报 |法制时报 |海南农垦报 返回首页
2024年01月08日 星期一  报料热线:966123
当前版: 019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鲜为人知的琼剧“明珠”
​一代武旦吕海珠
1957年7月27日,文化部第三届戏曲演员讲习会海南小组的合影。前排右一为吕海珠,前排正中为红梅。
1957年,20岁的吕海珠。
吕海珠(后左)与父亲(前排右二)和陈华(后右)等人的合影。
1957年,吕海珠参加文化部第三届戏曲演员讲习会的结业证书。
2010年,吕海珠与子女的合影。 本版图片均由许茂青提供

  ■ 张光浓

  去年,笔者参与乡土刊物《锦山人文》琼剧版块的采编工作时,意外发现琼剧名旦吕海珠是文昌锦山人氏,便起意寻访她。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个月马不停蹄地打听和寻找,在必然与偶然的交集中虽未完全得偿所愿,却见到了吕海珠的儿子许茂青,听到他讲述其母亲风雨兼程的艺术道路和人生际遇。

  一张旧照 如歌岁月

  寻访吕海珠的过程可谓柳暗花明、一波三折,在琼剧表演艺术家陈育明、黄庆萍、洪雨,原屯昌县剧团吕海珠弟子蒙秋月、老艺人陈华栋、梁秋霞等社会各界人士10多人的帮助下,笔者终于在2023年11月与吕海珠的儿子许茂青联系上,得知其母亲已经去世4年。

  茶叙时,许茂青带来了一张尘封已久的琼剧名伶合影,令笔者备感震惊与温暖。那是1957年中央文化部第三届戏曲演员讲习会海南小组合影,他们是当时琼剧界崭露头角的青年演员,前排中间是饮誉海内外的琼剧表演艺术家红梅,前右一则是被誉为琼剧第一武旦的吕海珠。

  这次讲习会设在广州市二沙头,全国各剧团只有一个学习名额,主任是梅兰芳,副主任为程砚秋、马师曾等各剧种大师。当时,吕海珠才20岁,能获此宝贵学习机会,足见其自身的实力和潜力。

  许茂青与我们交谈时,表露出对母亲艺术天赋的自豪感,也开启了笔者年少时的记忆。

  笔者家在文昌铺前,那里是蕴含丰富历史文化沉淀和繁荣商业景象的古镇。不言而喻,这里的人们生活条件优渥,对琼剧文化情有独钟,每逢节假日和公期、婆期,琼剧各类戏班到铺前演出,络绎不绝。

  由于铺前港口多,水上交通便利,很多剧团干脆乘船奔赴演出,有些剧团巡演于全镇各村,一个月都出不了铺前。

  笔者孩提年代就生活在铺前的墟市上,自然从小就感受到琼剧的魅力和它带来的快乐。加上父亲是戏迷,每次琼剧演出,必带笔者看戏。小时候,有时没钱买票,还偷偷从围戏场的草席缝隙中钻进去。

  那个时期,除广东琼剧院等“大班”外,作为“中班”的县级剧团也常光临铺前,其中南强剧团、人和剧团、琼中剧团等最受欢迎,吕海珠、许开琴、周玉兰等知名艺人,都是当时人们心中的琼剧“明星”。

  笔者小时候喜欢看武戏,尤其喜欢观看南强剧团(后来的屯昌县剧团)的剧目,其中武艺超群、扮相俊丽的武旦吕海珠出演的《穆桂英》《哪吒闹东海》的情形,至今还历历在目,而且可以哼上几句唱词。1960年代初上大学后,看戏的机会就少了,留下的仅是满满的儿时印记。

  星移斗转,时光飞逝,但铺前人对琼剧的热爱之情并未淡薄,加上现在琼剧武旦行当人才匮乏,更增添人们对“海珠武旦”的忆念。

  在充满希望与改革的年代,琼剧演出景气逐渐复苏,许多名演员都焕发青春回归舞台。琼剧观众盼星星盼月亮,都盼望吕海珠能重上舞台展现当年的风采,让戏迷饱饱眼福,但等来的是无奈,因为一代武旦的踪迹早就杳无音讯。

  一代武旦 “全身刀子”

  吕海珠,原名海鸾,上学后老师帮其改名为海珠,文昌锦山溪梅坡村人,出生于琼剧世家,父亲吕凤清(1886—1964),早在民国时期就已经是琼剧名家,艺名“烂西刀”。

  吕凤清少年时进入定安县“凤”字科班馆学戏,出科后赴东南亚献艺。1930年代在泰国组班,后回湛江、海南演出,是集编剧、班主、演员于一身的资深琼剧大师,在琼籍华侨中享有盛誉。新中国成立后,他年事已高,仍致力于挖掘、保存、传承琼剧文化遗产,用心培养琼剧人才,女儿吕海珠得其口传心授,也成为琼剧出类拔萃的人才。

  琼剧表演大家陈华先生早期曾拜吕凤清为师,成为亲传弟子,且以父子相称,建立了非同一般的师徒关系。许茂青说:“陈华老师与我母亲自然也成为艺术界兄妹,我称他为伯父。”

  许茂青介绍,母亲十三岁就登上琼剧舞台,由于聪明好学,很快就成为台柱。

  吕海珠曾在明星荟萃的海口集新剧团(后与其他剧团合并为广东琼剧院)当演员,后来被抽调支援南强剧团担任女一号,使得该剧团当时名震琼州,该团曾三次赴西沙群岛慰问演出,备受称赞。

  在南强剧团,海珠主演了《穆桂英》《哪吒闹东海》《女驸马》《白蛇传》《焦光普卖酒》等几十部传统戏,获得了观众的认可,成为剧团的名片。她不但能演,还能导,“海珠班”因此成为南强剧团以及后来屯昌剧团的代称,闻名海南、海北。

  据了解,广东琼剧院成立后,院领导多次拟调吕海珠回琼剧院任主角,但强烈的事业心和团队情感,使她舍不得也不忍心离开屯昌,将宝贵的艺术年华献给当地剧团,一干就是十几年。

  吕海珠戏路甚广,集文戏、武戏于一身,既能演英姿飒爽的女将军,又能演雍容典雅的深闺小姐,还能反串风流潇洒的书生。

  此外,吕海珠还熟悉打击乐,二胡、弹琴、唢呐等乐器样样精通,被誉为“全身刀子”(编者注:海南话,意为多才多艺)的奇才。1960年代,粤剧大师马师曾、红线女在海口观看了“海珠班”——屯昌剧团的表演,大加赞扬,感叹一个县级剧团,有如此演出水平,全国罕见。

  琼剧表演艺术家洪雨告诉笔者说:“从艺几十年,我最佩服的演员就是吕海珠,她的敬业精神和演出水平都是过人的。”

  据她回忆,有一年三八节,各剧团女演员合演《穆桂英》一折子戏,本来吕海珠是扮演穆桂英的最佳人选,但全部都是女演员没人能演老生杨延昭元帅,情况紧急之际,吕海珠自告奋勇反串这一角色,驾轻就熟,十分成功。

  德艺双馨的吕海珠还常演配角或杂角,体现一代艺术家忠于艺术的博大胸怀,真正把自己“嫁”给了琼剧。

  遗憾的是,吕海珠过早地离开了琼剧舞台。

  1960年代后期,她被安排在屯昌县电影公司工作,琼剧生涯按下了停止键。再后来,由于身体不好,吕海珠长期病休。2019年,她走完了82岁的人生道路。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历史的花边,最终还是在闪亮的光芒中喷薄向上,饱经风霜的一代天才型琼剧表演艺术家,仿佛与笔者这类忠实戏迷,有了一次跨越时空的邂逅。

上一篇    下一篇
   第001版:头版
   第002版:本省新闻时政
   第003版:本省新闻综合
   第004版:本省新闻综合
   第005版:专题
   第006版:中国新闻
   第007版:世界新闻
   第008版:广告
   第009版:海南周刊
   第010版:封面
   第011版:封面
   第012版:封面
   第013版:文化
   第014版:读图
   第015版:海之南
   第016版:书法
   第018版:自然
   第019版:往事
   第020版:讲谭
   第021版:悦读
   第022版:随笔
   第024版:影视
鲜为人知的琼剧“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