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则则喜讯传来——
中央宣传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印发新增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名单,海南师范大学成功创建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标志着我省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迈上了新台阶;
教育部社科司公布第三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活动“教学竞赛单元”评审结果,我省3名思政课教师分别荣获一、二等奖;
在第七届全国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展示活动中,我省选送的4件作品脱颖而出,斩获多个奖项……
五年来,全省教育系统聚焦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关键课程作用,完善顶层设计,创新机制平台,狠抓队伍建设,推动全省学校思政课建设质效齐升,为加快构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新生态新格局、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重任的时代新人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把牢“方向盘”
构建思政育人大格局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党的领导是思政课建设的根本保证。
海南出台《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实施意见》,提出全面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14条具体措施,为新时代全省学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精准导航、强力赋能。
2023年,《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促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印发,中小学思政课建设被作为重要事项纳入其中,进一步明确任务、强化部署推进。
绘好“路线图”,定好“任务书”,我省思政课“关键课程”地位愈发凸显——
加强顶层谋划。五年来,全省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全省教育大会等重要会议先后召开,省委常委会、省政府常务会从海南自贸港建设行稳致远的高度研究部署学校思政课建设,同时把思政课建设情况作为省委巡视、地方巡察的重要内容,开展专项督查。
坚持以上率下。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出台《关于进一步落实省领导联系高校工作制度的实施方案》,建立起省委常委会每年研究高校党建及思政工作制度、省领导班子联系高校和讲思政课工作制度。
强化政策供给。省教育厅联合省直相关部门聚焦思政课建设重点难点,先后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实施方案》《海南省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推进海南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意见》等事关思政课建设的系列制度文件,推动各地各校逐步构建起一套支持和保障思政课建设的制度体系,为思政课建设“架梁立柱”。
把牢方向之舵,方能行稳致远。
站在新征程上,我省不断深化对党的创新理论和党中央有关决策部署的领悟和把握,推动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和自贸港建设重任的时代新人进程中发挥更大的课程效能。
用好“主渠道”
绘就思政课育人“同心圆”
一幅幅画面记录艰苦奋战,一段段故事谱写光辉历史……2024年3月13日,海南外国语职业学院和海南省史志馆共建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积极打造“史志馆里的思政课”,这是我省牢固树立“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意识的生动体现。
“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五年来,我省以“大思政课”建设为牵引,推动思政“主课堂”、社会“大课堂”、网络“云课堂”相互结合,实现思政课最强赋能,提升思政课育人实效。
用好思政“主课堂”,创新推动思政课教学质量内涵发展——
创新构建职能部门与全省高校“共建马院”协同创新机制,建立健全相对固定、供需匹配、上门示范、精准培训的工作机制。聚焦高校思政课开设与教育教学情况,组织开展思政课“大学习、大听课、大调研”活动,听评课115节次,规范和指导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组织编写《海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点及参考资料》等教学参考用书,为提升课程教学质量提供丰富资源。积极探索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实施路径,依托海南师范大学成立研究基地,从小学突出“故事链”、中学突出“逻辑链”、大学突出“问题链”的角度,举办四届“同课异构”教学研讨展示活动。
立足海南自由贸易港“三区一中心”的战略定位,将《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等纳入思政课程教学内容,组织编写出版大中小幼等版本的《自贸港知识面对面》校园读本,推动将自贸港知识有机融入、全面贯穿思政课程知识体系。坚持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结合,深入挖掘各门课程中的育人资源,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在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中单列课程思政组,五年来共形成课程思政示范项目26个。
善用社会“大课堂”,促进“大思政课”内涵式提升——
在三亚探索科技创新“密码”,在五指山寻觅生态致富“真经”,在儋州聆听扩大开放“声量”……这一幕幕场景,来自海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作品《赓续改革基因,开放创新自贸港——跟着总书记的脚步看海南》。
近年来,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充分发挥海南气候温度、海洋深度、地理纬度、绿色生态“三度一色”独特优势,以建设“大思政课”为牵引,组织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小我融入大我”等多样化的社会实践教学,带领学生走进红色娘子军纪念园、三亚崖州湾科技城、文昌国际航天城、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等,把思政课堂“搬”到更多现实场景中。
此外,各地各校也积极发挥资源优势,在场馆建设、教学形式、实践内容等方面着力,推动实践教学改革创新。海南大学利用全景全息数字技术开发学校校史数字展馆;海南师范大学生物多样性科技馆入选全国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琼台师范学院、海南职业技术学院围绕琼崖革命精神,在校内建设红色文化育人基地,开发“场馆里的思政课”。
活用网络“云课堂”,推动思政教育教学由“掌”入“心”——
积极创新思政课教学模式,推动思政课与教育数字化有机融合,直播、短视频、H5等新技术广泛运用于思政课堂。成立省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推动思政课与网络运用有机融合,并充分发挥高校校园网站联盟的统筹聚合功能,开展“网上重走长征路”“音乐党史”等系列活动,深入浅出讲好党的故事,年均浏览量超过10000余次。
同时,常态化开展“大学生网络文化节”“网络宣传思想教育优秀作品推选展示”等活动,先后推出“马克思史话”“青·听:红色故事”“光耀琼崖”等一批优秀网络和文化作品,特别是琼台师范学院《光耀琼崖》原创网络舞台剧播出后,参演的200多名学生主动提交了入党申请书。
各高校还积极抢占网络新阵地,把思政课上到“云端”,例如海南大学联合海南省广播电视总台打造“了不起的共产党”视频号,年点击量破亿,粉丝超30万,点赞量近200万。
同时,我省持续加大平台建设力度,实现了公办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设置全覆盖、10个省级思政工作基地建成使用……思政教育“资源链”不断延长。
春风化雨,其乐未央。如今,课堂内外,内容新颖、形式活泼的思政教学越来越丰富,启智润心、入脑入心的教学氛围越来越浓。
建强“大师资”
打造高素质思政课教师队伍
办好“关键”课程,教师是关键。
2023年12月7日至10日,广东、广西、海南、江西、云南等五省(区)高校思政课青年教师齐聚三亚,开展教学基本功比赛。在一次次同台竞技、切磋交流中,各高校思政课教师积极探索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
五年来,我省坚持“六要”标准,多措并举推动思政课教师队伍配齐建强,努力打造一支靠得住、顶得上、沉得下、行得正的思政“铁军”。
突出扩容增量,切实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
通过“引进一批、培养一批和转任一批”的超常规举措,迅速补齐全省学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短板。一组数据可以说明:与五年前相比,全省高校新增专职思政课教师419人,上涨38个百分点;中小学新增专职教师123人,上涨近20个百分点。
同时,大力建强思政课教师发展平台,先后建设“全国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1个、省级思政课“名师示范课堂”63个、省级高校思政课教学科研团队7个、省级中小学思政课卓越教师工作室13个、省级中小学思政学科课堂教学改革攻关团队3个。
突出培育赋能,思政课教师能力素养显著提升——
大力落实思政课教师岗前培训、课程轮训、骨干教师研修等措施,建设全省高校思政课教师骨干研修基地,与同济大学共建全国高校“手拉手”思政课集体备课中心。常态化举办全省高校思政课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等,多平台多途径赋能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
此外,大力强化高校思政课教师科研能力,设立“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思政专项)”“海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择优推广项目”“海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团队择优支持项目”等,从学理上提供支撑,在经验上进行集成,2019年以来已累计立项各类课题、项目230余项,资助经费近600万元,持续推动了包括思政课建设在内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和实践的创新。
五年来,全省高校思政课教师先后荣获“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国家级教学名师”等各类国家级荣誉称号6人,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全国高校青教赛等国家级赛事中获得一、二等奖40余项。
突出关怀激励,调动思政课教师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按照“指标单列、标准单定、评审单行”原则,探索在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中单独设置“思政类”学科评价标准,在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评选中单独设置“思政理论课类”奖项,在省优秀教师评选中专项设置“优秀思政课教师”奖项,确保在评优表彰、岗位评聘、职称评审、人才推荐等方面优先予以支持。
为提升教师工作幸福感,省委、省政府在“小财政”办“大教育”的背景下,按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月人均1000元标准设立岗位津贴,是全国较早设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岗位津贴的省份之一。
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紧密结合教育强国建设实践,以实施立德树人工程为引领,持续守好思政课主渠道主阵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把思政课真正开好、办好、讲好,引导师生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为海南自贸港建设行稳致远提供坚强保障,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海南力量。
(撰文/万芊 金浩田 朱泽东 朱成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