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日报记者 李豌
编者按
琼派武术,作为中国武术文化艺术的瑰宝,历经数百年岁月的洗礼,依旧在南海之滨展现出独特的魅力。这离不开一代代拳师们的默默付出与坚守。他们,是武术传承的使者,以汗水和毅力编织着一段段传奇。正是这些不惧艰辛、孜孜不倦的拳师们,将古老的技艺和精神传递到了今天。
一拳既出,势不可挡;因势而定,千斤拔竹。“东山拳最能体现力量的是寸劲,也就是短距离发力。”近日,海口龙华区一小区内,海南省琼派功夫协会代会长、万宁市传统武术研究会会长任建雄一边练拳,一边向海南日报记者介绍。
“从前师父教拳,要求我们一拳能击断红砖,才算过关。”任建雄说,练习时,面前一人双手握一块普通红砖,习武者需先用手掌顶住红砖,而后突然变拳,在10厘米左右的空间中,瞬间击断这块红砖,年轻时的任建雄总能凭借极强的爆发力顺利通关。
任建雄是万宁万城镇人,任家东山拳第十三代传承人之一,如今已年过60岁,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练拳至今,已有约半个世纪。“小学四五年级时,我就跟着堂哥任少良练习拳法。”任建雄说,“在经常遭遇海盗侵扰的动荡年代,祖辈们为了自保,都会学点拳脚,我们家里又有任家东山拳的传承,我也就自然而然练起了拳。”
任家东山拳也就是东山功,起源于明朝嘉靖年间(1522年~1566年),是在南拳基础上充分融合北腿等传统武功而创立的自成一派的功夫,包含东山拳等7种武术套路,以及东山棍、东山三股叉、东山刀等器械类。“其中有一招叫过马封门,顺势而为让对方顷刻间倒下。可以说,每一招式都有它的独特优势。”任建雄说。
拳法有趣,但练拳是件苦事。一是枯燥,一切都得从站桩、蹲马步开始,至少要练到单次可以站30分钟,才能开始练习拳法套路,要站得稳,多人齐推都推不动才算合格,极其考验肌肉力量和意志力。二是苦,磕磕碰碰、跌打损伤是家常便饭。
任建雄不怕苦,年轻时经常从早练到晚,一天十几个小时不知疲倦,时常一天练完回到家,才发现自己身上有磕碰流血的伤口。一次对练时,他的左手虎口当时就被打裂,但一直到练完后洗手时才发现,去医院一下缝了8针。
“练真功夫,不吃苦是不行的。”任建雄说,“琼派武术从南拳发源,进入海南后,受气候、海盗等多种因素影响,不断演变,形成了实打实、没有花架子这一重要特色。练的过程,吃苦、受伤是难免之事。”
练到一定程度,徒弟就要向同门和师父发起挑战,进行武艺切磋,这是习武时的一个重要传统。“师父不会很快就打败你,更重要的是他要在这个过程中教你如何应对不同的拳法套路。而且我们很难超越师父,但是我们需要在一次次向师父发起挑战的过程中,不断精进自己的武学水平。”任建雄说。
时间久了,从最初晃晃悠悠站桩几分钟,到后来稳如磐石的30分钟;从四肢不协调,练习一套拳法需要1个月时间,到身手眼脚融为一体,一套新拳法,看几遍之后就能打出来;从只能接住师父几招,到能够一直和师父切磋到对方体力不支……慢慢地,到了20多岁,任建雄长大了,也“出师”了。
任建雄起初并没有选择走上专业的武术教学或传承的道路。1983年,21岁的任建雄结婚,开始承担家庭责任的他,选择先做贸易挣钱养家,此后在广州10年,又在上海20年,开办了自己的公司,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慢慢地,任建雄不必再为钱的事发愁。“这几十年中,我一直在坚持练武,也知道堂哥一个人在家中传承任家东山拳不容易,因此始终希望有一天能够重新回到武术这条路,把专业人士聚集起来,共同为琼派武术传承而努力。”任建雄说。
2015年,53岁的任建雄把公司交给了儿子,回到海南,全身心投入琼派武术传承的事业中。同年,他与本地武术传承人共同成立万宁市传统武术研究会(以下简称研究会);2019年,又与多位省内武术传承人共同成立海南省琼派功夫协会(以下简称协会)。10年来,依托研究会和协会,任建雄联合海南大学体育学院教授李秀开展全省的琼派武术的系统整理工作;对内,推动海南省各市县进行琼派武术的交流切磋,积极推进琼派武术进校园;对外,组织琼派武术传承人参加国内国外的武术交流、表演或比赛活动,不断推动琼派武术走出去。“琼派武术是老祖宗留下的东西,承载着海南的历史记忆,我们要让琼派武术焕发新生机!”任建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