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陶奕宸
2月26日,以修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为背景的电视剧《一路向前》在央视八套首播,并在爱奇艺、优酷同步播出。该剧由习辛执导,李健、练束梅领衔主演,以主人公罗向前带领先锋连修建成渝铁路内江段的故事为主线,展现筑路军民艰苦奋斗的伟大精神,再现成渝铁路建设的峥嵘岁月。
铺设成渝铁路的历史细节
作为一部主旋律年代剧,《一路向前》的剧名就可谓独具匠心。“一路”既是对成渝铁路的代指,又从侧面反映了筑路军民们勇往直前、永不言弃的目标感与信念感;“向前”则既是主角罗向前的名字,又暗合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人民积极奋发、激情昂扬的精神风貌。合而论之,“一路向前”由小及大,透过成渝铁路的不断向前铺设隐喻了整条铁路所通向的中国社会美好光明的未来。
除了画龙点睛的剧名,剧中精心打磨的细节也让观众们印象深刻。首先,剧中人物富有年代感和乡土味的方言让观众仿佛身临其境。与柔和温婉的吴侬软语不同,四川方言更具一种豪放美与诙谐感,在缓和剧情紧张氛围的同时,贴合了人物的身份。另外,剧中还配了字幕,以便于观众理解,这些考量无一不反映出主创团队对细节的极致追求,应和了本剧导演习辛在接受采访时强调的“细节决定成败,打造一部老百姓喜欢的作品,细节是关键”。
人物形象刻画鲜活
在《一路向前》中,人物形象的刻画生动鲜活、不落流俗。一方面,以筑路官兵为代表的“正面人物”构成了全剧的核心。面对国民党遗留下的千疮百孔、民生凋敝的社会环境,罗向前带领的先锋连不得不经历由革命战争到铁路建设的转变,起初他们中的许多人表现出困惑和抵触的情绪,但在知晓修建铁路对社会民生的重大意义之后,毅然肩负起筑路的重任,喊出“人民军队扛枪能打仗,抡镐能建设社会主义”的口号,实现了由不理解到全力付出的蜕变。在修路过程中,他们既要攻克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又要时刻与国民党敌特斗智斗勇,提防他们的袭扰与破坏。面对如此艰险的任务,筑路官兵们却交出了完美的答卷:年过花甲的地质学专家田教授亲自带领勘探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大老粗”连长罗向前试验出了分层填土打夯法,极大地提高了修路效率;巾帼不让须眉的叶岚继承父亲的遗愿,不惧艰苦恶劣的工作环境,成为勘探队的技术员……除了这些正面形象,剧中对“中间人物”与“反面人物”的描摹也同样精彩,不是简单地进行脸谱化。作为国民党起义兵的张彪、二杆子等人,在经过先锋连英勇团结氛围的熏陶后,从一开始的慵懒怠惰、企图逃跑的“兵油子”蜕变为不惧艰险、热情昂扬的解放军战士。
如果说张彪等人的前后变化生动展现了“中间人物”向“正面人物”转变的过程,那么沙凯的人物形象则可谓“反面人物”的范本。正是在以沙凯为代表的内部敌人和以李沐阳为代表的外部敌人的双重阻力之下,人民军队的筑路工作变得更为艰难与曲折。
《一路向前》把镜头对准了默默付出、无私奉献的筑路军民,以其宏观的视野和历史的高度将修建成渝铁路这一重要历史事件娓娓道来,随之深入观众心中的,是中华儿女永不褪色的艰苦卓绝、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