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央芭蕾舞团打造的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在省歌舞剧院开启60周年纪念巡演的第一站,一票难求。
这是一个充满深情的夜晚,当熟悉的旋律《万泉河水清又清》响起,剧场里响起雷鸣般的掌声;接下来的《红色娘子军军歌》,更是带动了全场观众跟唱,大家打着节拍为舞台上的娘子军们加油鼓劲;而剧终时,演员们无数次的谢幕则表明了该剧与海南的血脉相连。
对于中老年观众而言,再次观看《红色娘子军》,“仿佛有种穿越时空隧道的感觉”,68岁的海南大学美术系陈教授说:“第一次观看舞剧《红色娘子军》时,我才13岁,时隔五十五年,再遇《红色娘子军》,我好像一下子又回到了当年,一切都变了,又仿佛一切没有变!”舞剧《红色娘子军》中那种革命浪漫主义精神深深地浸润着这一代人。他们伴随着共和国一起成长,无论经历了多少生活的磨炼和风雨,都能从剧中汲取力量,坚定信心。一个时代的人真诚地生活在一个时代的美学当中,彼时的文艺作品直接而热忱,彼时的文艺作品依然打动了此时观众的心灵。时代变了,追求真善美的信念没有变!在六十年后的今天,老年姐妹依然可以手牵手一起看剧,追忆青春。
如果说老年朋友们观剧时是在回顾自己同共和国共同成长的经历,那么儿童们的观剧感受则让我们欣慰,让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因为祖国强盛的保障,红色基因在这里已经有了很好的传承。笔者在中场休息时,随机采访了一位五年级的小学生,她最喜欢的舞段是红军根据地欢迎吴琼花的那一段,因为“人多很热闹,服装也很漂亮,更重要的是能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另外一个小学生则喜欢娘子军女兵连长递给琼花步枪的情节,因为“有传承的感觉”。
孩子口中的热闹、大家庭的温暖,来自强大祖国所给予的安全感,这是当代青少年不同于老一代的地方。国弱民穷的祖国只存在于他们的课本中,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可以让他们进一步了解祖国的强盛不是他人的恩赐,而是先辈们用生命换来的。
而在年轻人的眼中,这部舞剧如同一幅木刻版画,色彩鲜明、充满力量、冲突十足。来自海南大学文学院的学生说,“最重要的是,它信仰讲述的东西,它的真诚和纯粹足够做到——不论形式还是内容,都能感染各个年龄阶层的观众,让观众们不仅知道这是在讲什么,更从情感上为之动容。”
舞蹈的本质属性是抒情,它具有不同于其他艺术门类独特的艺术魅力。对比电影《红色娘子军》,舞蹈所运用的是肢体语言,更为直观,抒情也更加直接。很多精彩场景,比如万泉河送红军片段,如果只是语言和情境的表达,很难迅速在观众中引起共鸣,但是舞蹈和音乐可以快速激发共鸣,把人带到叙事的最深处。这就是舞蹈和音乐所能带来的,语言和文字所不及的感受。